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实验背景为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合肥市从2002年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开始,在高中阶段探索"全面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学生活动开展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学校的教学研究情况、高考情况、学生体检健康情况等六个维度。2013年,我们又引进上海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抽测、考察,来对各县、市、区的教育工作进行评定。为了改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建立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机制,旨在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教育质量,强化作为南方教育高地建设进程排头兵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广州市坚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统筹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观察"好学生",成就"好老师",衡量"好学校",营造"好生态",从根本上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有力助推广州好教育。  相似文献   

4.
卷首导读     
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摘自本刊第4页)———张东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徐光明)最近,江西省制定出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江西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  相似文献   

6.
<正>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广州版"的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实验的评价框架。以后,评价学校及学生将看六大方面:包括品德与社会化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对学校的认同以及学业发展水平等。"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是教育部推进的改革项目,主要是扭转评学生看  相似文献   

7.
曹宗清 《学子》2015,(4):10-12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强调,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二十条细则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受到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内外部原因,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局面,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简称"绿色指标")为切入口,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全社会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保持上海基础教育"先一步、高一层"的地位有着重大的作用。目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压力来自学生学业评价。考试,是目前学业评价最常用的手段,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校的发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似乎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课堂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青岛市教育局日前下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新方案将重点构建学生品德发展监测、学业质量监测等5项核心指标体系,并将评价交由第三方机构实施。青岛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新的评价方案将实施分级评价,市教育局负责对各区市和局属普通学校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各区市教育(体)局负责所属普通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各中小学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各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中小学学生评价与课程改革的整  相似文献   

11.
韩淼 《辽宁教育》2022,(2):43-47
课程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而教育评价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小学课程建设,要体现重构育人理念、彰显学校特色、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立足教师实践、提升专业水平的价值意蕴。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要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强化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性与实践性,增强教师课程建设的主体性与专业性。  相似文献   

12.
戴颖川 《现代教学》2010,(1):101-101
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课程统整的过程中,重视对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探索与三类课程实施背景相配套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2004学年,我校制定了青浦区实验中学学分制评价实施方案,以保障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无疑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区遵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提出“还孩子快乐童年”的教育理念,走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推进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03]2号)指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笔者认同这是一个绿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该绿色指标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我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依据MS-EEPO操作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评估的一种办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优先目标。在推进国家课程的同时,各国纷纷建立和改进基础教育学业评价体系,统一学业标准,统一考试,综合评价,监测教育质量,引导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这次改革旨在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在评价改革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使用尤为关键,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结果的运用上,笔者认为应当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系中,着重强调其导向和激励功能,强调学校、教师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估体系是掌握区域内教育质量动态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为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以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绿色指标"正是这样一种学业质量评估体系。十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从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感受、教育效果、教育变化等全面地评价学校教育。其中,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态: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反映了学校工作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健康体检”,对把握学业质量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学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够提供实证依据,对改进教育决策、指导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绿色指标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初中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体系。由以前对学生的单一分数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由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以观察、交流、测验、试验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  相似文献   

20.
学业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但是,我国现行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教育改革,特别是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严重地妨碍了学生学业成就的全面发展。为深化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变革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应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构建一套由知识技能应用水平、基本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业情感三大关键指标组成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新体系,以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