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它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高中《生物》对“中心体和中心位”是这样描述的:”‘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中心体。它总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接近于细胞的中心,因此叫中心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这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笔者认为如此描述不尽严谨,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中心体的位置中心体一般位于细胞核旁,高尔基区中央。在细胞分裂前,中心体完成自身复制成两个,然后分别向…  相似文献   

2.
(1)动物细胞(中心体)动物细胞中定有中心体。中心体不一定只在动物细胞中,还位于低等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课本中均提到了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直接关系的“中心体”,但在实验观察中,中心体标本难以制备,染色方法极为复杂。经笔者试验,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取马蛔虫活体输卵管于固定液中2  相似文献   

4.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茵茵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茵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5.
张燕 《现代教学》2013,(7):70-70
在一次复习检查中,我发现,对于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很多学生回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中心体复制,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而对于关键点“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则是由细胞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能提到的反倒很少。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教材P .39上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解见图 1:图 1课文中讲到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中心体内的两个中心粒已经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 ,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末期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最后 ,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 ,一个子细胞中应该含有一组中心粒 ,而不是两组 ,所以 ,我认为图 1应改为图 2为妥。图 2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 ,形成的子细胞中不光是和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完全一样的 ,中心体的数目也是一样的 ,真正明白细胞的分裂结果关于高中《生物》教…  相似文献   

7.
1 中心体是否一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细胞中心在动物细胞的上皮细胞里 ,中心体只是位于一侧的细胞中轴上 ,最早细胞学家把中心体作为衡量细胞的轴心与对称性的标志 ,所以称为中心体 ;而实际上在很多细胞里中心体的位置并不处于细胞中心 ,在功能上更不能起中心的作用。2 一个细胞中是否只有 1个中心体多数动物细胞中只有 1个中心体 ,但也有一些细胞里中心体不止 1个 ,而是多个 ,如骨髓的巨核细胞里中心体多达 4 0个 ,在纤毛上皮细胞里中心体多达数百个。3 中心体的成分及复制时间中心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据有关资料报道 ,中心体内含有D…  相似文献   

8.
生长素的代谢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生长素类物质以吲哚乙酸(IAA)最为普遍,另外还有其他生长素类物质,如4-氯吲哚乙酸(4-Cl-IAA)、吲哚乙腈(IAN)、苯乙酸(PAA)等,近年发现吲哚丁酸(IBA)也是植物内源生长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人教版)第一册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中有很多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陷入理解上的误区,现归纳如下:误解一:认为没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除动物细胞外,还有一些生物细胞也没有细胞壁,如支原体,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不属于动物。误解二:认为只有动物细胞才具有中心体中心体不仅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还存在于低等植  相似文献   

10.
玉米素和吲哚乙酸与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发育、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强势粒玉米素含量高峰早、峰值高,促进了胚乳细胞分裂,故强势粒胚乳细胞较多、体积较小;而弱势粒玉米素含量高峰迟、峰值低,吲哚乙酸含量虽然高峰迟,但峰值高,促进了胚乳细胞扩大,故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较少,但体积较大.强弱势籽粒内源玉米素和吲哚乙酸含量动态与其灌浆强度动态基本一致,于抽穗期喷施玉米素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从而提高其产量,但对强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无显著影响.于水稻抽穗期喷施吲哚乙酸对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的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一些差别,即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在两组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的中部不是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最后两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葡萄籽中吲哚乙酸、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的方法。在最佳的测定条件下,3种植物激素在1~100μg mL-1的浓度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89),精密度为2.58~8.20%,检出限为0.097~0.182 mg kg-1,回收率为85.24~90.80%。该方法简便、快速、经济,适于测定葡萄籽中的植物激素。  相似文献   

13.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菌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 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2,3-二甲基-6-氨基-2H吲哚盐酸盐中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TSKgel ODS-100V色谱柱(4.6×150mm,5μm),以0.05%磷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混合溶液中乙酸与供试品分离度良好,空白溶剂无干扰;乙酸检测限为0.30μg/m L、乙酸定量限为1.00μg/m L;乙酸在1.00μg/m L~100.1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精密度良好、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耐用性良好;三批供试品乙酸含量均小于含量限度(0.05%),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测定2,3-二甲基-6-氨基-2H吲哚盐酸盐中的乙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在NH3-NH4Cl缓冲溶液(pH=9.5)中,吲哚乙酸与磷钨杂多酸的还原产物在滴汞电极上于-1.7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该波波高与吲哚乙酸在1.0×10-7~4.0×10-7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mol/L。加标回收实验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09%.  相似文献   

16.
吲哚衍生物是重要有机化合物,有的已经成为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药物.二硫缩烯酮是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应用.因此,基于二硫缩烯酮的吲哚官能化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吲哚的烷基化、烯基化和环合三方面,综述了基于二硫缩烯酮的吲哚官能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 细胞液和细胞内液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 ,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 ,以维持膨胀状态。细胞内液是指动物体液中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 ,相对于细胞外液而言的。其中也含有各种物质 ,且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其中进行的。2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生长素是植物激素 ,又名吲哚乙酸 ,是一种有机酸。产生的部位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的范围很广 ,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很少。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 ,促进枝条生根、…  相似文献   

18.
浦彤 《生物学教学》2002,27(12):19-20
最近笔者有幸得到一份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案 ,从中受到不少启发。1 美国“细胞”教案内容简介1.1 教学对象  6~ 8年级的学生1.2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用三维 (3D)的思维描述细胞。②对照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③描述细胞的各组成部分及相应的功能。1.3 教学材料  (略 )1.4 教学步骤(1)与学生一起回顾关于细胞的知识。然后展示一幅有关细胞的图片 ,上面标注有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向学生解释虽然所有细胞都来自生物体 ,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但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还是有一些本质区别的。告诉学生他们将亲手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相似文献   

19.
浅议糖原的分布及肌糖原的利用和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糖原的分布及肌糖原的利用和转变,学生常有误解或疑问,以下谈几点认识。1糖原不只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中 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上说,“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中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糖原只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中吗?不是。糖原又叫动物淀粉,它以颗粒形式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高中生》2008,(16):59-59
为什么我们吃进去的是香喷喷的食物,而排出体外的大便却是臭的呢?大便的气味由细菌分解的产物所致,产生气味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粪臭素、碳化氢、胺、乙酸、丁酸等。其中使粪便产生恶臭的是吲哚和粪臭素。肠子里进行的所有活动都与产生气体及硫化物有关。食物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结肠不产生酶,只有细菌起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