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0-7岁是儿童语言形成发展的最佳时期。为此,我们应抓住这个最佳期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尽快学会说话,学会表达心理活动的内容。通过语言的训练与发展,从而带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家庭是儿童获得和发展言语能力的第一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语言教师。我们怎样做孩子称职的语言教师呢?关键在于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言语环境包括大人之间怎样说话和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两个方面,孩子越是年幼,后者越为重要。我这里就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要用规范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大多数孩子一岁后开始说话,他们开始说话时往往首先学会发一个词中的重音字。如毛巾,他先学会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和实践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知书达理的孩子、能说会道的孩子、健康快乐的孩子、大有作为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性、自然而然、开放平等的学习过程,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教师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语言,知道如何引导幼儿去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幼儿的语言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集》儿童如何学会说话? 教学感言: 为了跟上国际化趋势,许多家长很早就送孩子到各种英语学习机构学英文。“哪一个学校可以让我的孩子学好英文?”是许多家长经常会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红  丢玉 《教育艺术》2006,(5):54-5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儿童成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孩子为什么变得不听话了?其实,真正令人们关心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听话的儿童是不是问题儿童? b.儿童不听话,父母是不是应该负责任? c.父母该怎样面对不听话的孩子? d.儿童不听话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14,(10):126-127
就是不说话,怎么办?我家儿子快3岁了,特别不爱说话。无论大人问什么都只说几个字,要不然就是不理人。2岁时,有时还能一句话一句话地说,我现在特别担心孩子有语言问题。这种情况建议带孩子到医院的心理科或专业的儿童精神科,比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进行儿童智力发育、社会性发展的测评,以甄别导致儿童语言发展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金兰 《山东教育》2012,(28):29-30
"小小手放放好"——要"儿童化",但不能"娃娃化"【案例】课堂上教师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师:小眼睛看哪里?生:小眼睛看老师。师:小小手放哪里?生:小小手放放好。师:小小背怎么做?生:小小背挺挺直。……【分析】低年级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成人化的语言成人化的说话方式影响着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不少低段老师就根据低段孩子说话的特点,模仿他们说话的语气,用孩子能理解的"儿童化"  相似文献   

9.
孩子学会说话,使父母和亲人感到喜悦、欣慰。但令人恼火的是,孩子有时竟会冲你说出几句脏话。这是为什么呢? 任何言语都含有一定的意义,它也同时蕴含着情绪色彩。儿童语言中夹杂的脏话,往往是儿童不满、愤怒或怨恨等消极情绪的自然流露。当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自然会以消极的语言方式表露出内心的情绪。这是儿童说脏话的一个心理原因。还有一个隐含于儿童语言发展内在规律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儿童的经验缺乏,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萌芽,他们早期词汇的习得和应用,大多来自简单地模仿别人,他们对这些  相似文献   

10.
学会倾听     
我们知道了孩子怎么样说话,远远不够,还得学会"听"孩子说话,这就是倾听。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必然先得俯下身体,凝神屏气,这样他(她)才能"听得清"孩童的各种声音,哪怕是那微弱的喃喃自语。要知道,父母或老师的静心倾听,不但能让孩子消除恐惧,在精神上全然放松,说出心中的真实感受,而且能找出问题的症结,疏导孩子的情绪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懂得倾听,也许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全部烦恼,却可以让孩子明白:当别人说话时,应该仔细聆听,因为这是交流、沟通的第一道门槛。儿童年龄幼小,言辞稚拙,常常不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只有让孩子学会了说话,才能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6岁的孩子内部语言逐渐在自言自语的基础上形成,语言对行为的调节功能逐步发展起来,词汇量迅速增加,这就需要让幼儿通过不断地有效地练习来加强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倾听兴趣、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一、叫醒孩子的耳朵要让孩子的耳朵注意听老师说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学会倾听之前要先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只有有兴趣幼儿才愿意认真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  相似文献   

13.
心理问题Q&A     
【正】教师问题:Q1:孩子说话带点儿台湾腔,我需要纠正吗?也不知道怎么了,春节放假前,我发现班上有两三个孩子说话的时候带点儿台湾腔,有点儿像林志颖家孩子的口音,我教大班,孩子的这种行为,我需要引导吗?A:这是学龄前儿童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是"模仿"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讲"这一语言技巧的含义广泛,既是用说话表达意念、感觉和述说生活经验的技巧,也是生活各个环节在口语上的应用。学前幼儿借助说话发展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时,他们会话不停口。幼儿从生活中学会说话并不难,但是,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懂得运用优美的语言,就一定要学习一些技巧了。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说话的技巧呢?  相似文献   

15.
格顿说:不要把集中于儿童过失和弱点上的“你……”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而要学会传递“我……”的信息。假如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总是说话,玩完玩具总是忘记收起来,或者,总是打闹、吵嘴,乱喊乱叫,作为教师也许你会用这样的话来斥责他们: “你们怎么回事?太不象话了!”“为什么你们总是乱喊乱叫?”“你们怎么又忘记收拾玩具了?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随便放东西?”这些话其实都是在“告诉”孩子,他(她)是个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低幼听障儿童语训中,只有孩子能长久地对学习语言保持兴趣,才能学好说话。针对低幼听障孩子语言训练的内容,全国各地出版了形式多样的语训教材,但至今没有一套教材可以完全满足师生的需求,所以语训教师常常在参照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听障孩子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替换性、补充性的内容,要求补充内容与教材相辅相承,形成比较系统的适合本地听障孩子的语言训练内容体系。这些内容的制定当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听障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环境地域不同遵循一定的原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听障孩子更有效地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尽早学会说话,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7.
唐颖颖老师的这堂课是在孩子们喜迎“丰收节”的日子里上的。这堂课不单是说话课,而且是把观察、想象、说话融合在情境中,其目的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丰收果实的喜爱和珍惜。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对60名迟说话儿童及313名语言正常发展儿童进行测验,考察了迟说话儿童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表明,学前组和小学组的迟说话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总分(M学前472.04,M小学=474.54)均低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M学前=505.36,M小学=504.88),二者差异显著(F学前=18.57,p<0.001;F小学=8.86,p<0.01);在五个分测验上,学前组迟说话儿童五领域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小学组迟说话儿童除了在情绪与社珑会性和动作技能上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差异不显著外,其它三个分测验上的得分仍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这表明迟说话儿童的整体入学准备水平显著落后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  相似文献   

20.
正童谣童诗是最简练的文学作品,是文字启蒙的好教材:节奏明快、语调流畅、旋律动人,让孩子觉得好玩有趣,带来快乐,培育想象力;在诵读中学会感受和思考,培养耐心,学会专注做事。这"人之初"的语文,决定了它可能尽早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叩启孩子语言天赋之门,成为开启儿童心灵的一把钥匙,让孩子在健康向上的童谣童诗浸润中,享受童年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