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知道,各项选手运动器官伤病的性质取决于该项运动的负荷特点、运动员的年龄和运动水平、以及教学训练过程的正确程度。我们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少年体操运动员在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支撑运动器官伤病的发病率和特点,确定各训练阶段运动负荷与发病率的相互关系。而这些在运动训练的早期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篮球运动基本功、专项运动素质、运动负荷的规范化训练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少年跳高运动员特点,对跳高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其疲劳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安排少年跳高运动员运动训练的意见,这对于提高少年选手的整体训练效益、延缓疲劳,促进机体恢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力量素质是田径运动员必要的基本素质,发展力量是田径训练的重要部分。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的可塑性强,但其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又不能同成年运动员相比。因此,在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当考虑少年运动员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在训练中对运动负荷的特殊要求,安排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但是力量训练的量和强度如何搭配才能适应少年运动员的心、生理特点而获得最大效果呢?笔者是县级业余体校田径教练,所训学生大都是11至14岁的少年运动员。我们曾作过为期八周的实验,随机把I6名学生分成A。B、C、D四组,在…  相似文献   

5.
对少年跳跃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失常 ,不能充分发挥其运动水平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表明 ,比赛失常是少年选手普遍存在的现象 ,就此分析失常的原因并提出调节少年心理和技术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寇天武 《体育科研》2003,24(1):69-69
作者经过多年对中长跑选手的训练观察、训练过程的分析及个人积 4 0年训练和比赛的经验提出了在中长跑训练和恢复的几个新的观点 ,实施这些训练措施 ,可使运动员多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表现优异的运动成绩。1、17~ 2 8岁的中长跑选手在训练中除了采用匀速长跑、越野距、变速跑、间歇跑这些传统的训练形式外还需采用一些另外的提高一般耐力水平的训练手段 ,如骑自行车、滑雪、球类活动、游泳。运动员采用多种周期性项目的运动负荷可促使身体训练水平的全面提高 ,降低训练过程的单调性 ,避免部分肌肉、关节的过份负担。传统训练的结果运动…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过程,主要是对运动员机体施加一定负荷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向更高水平转化,获得新的平衡。这种训练适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所施加的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劣变现象。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监督与控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点,心理训练应成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集中”和“回忆”训练是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少年运动员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并注意把心理训练贯彻到学习基本技术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少年运动员的“回忆”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短道速滑选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血红蛋白 采用血红蛋白对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进行监控是各运动项目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通过对网球运动员多年的追踪发现,网球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在训练中用血红蛋白值进行运动负荷监控时,不应只考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是否只在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掌握合理的游泳技术是培养少年运动员在初期训练和开始专项化阶段的重要而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很明显,少年运动员出现的技术错误不仅是由于缺少运动经验,更主要的是由于基本身体素质(力量、耐力、关节灵活性)水平不高的缘故。因此,对少年运动员进行教学和完善技术的同时,应该发展身体素质,其中特别是对力量能力的培养。目前在体育教学的文章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十分缺少。实践尚未能解决下列问题:1.力量训练应该从几岁开始?2.力量训练采取什么形式?3.不同年龄组应采取哪些不同的练习?运动负荷如何掌握?  相似文献   

11.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1、血红蛋白采用血红蛋白对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进行监控是各运动项目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通过对网球运动员多年的追踪发现,网球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在训练中用血红蛋白值进行运动负荷监控时,不应只考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是否只在正常值范围,还应考虑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无论哪个等级和水平的运动员,都极其注重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本文归纳论述的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特征,主要是就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而言,并力求反映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某些规律,这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和业余训练运动员也是可资借鉴与参考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运用不同训练手段,对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承受负荷后,血液气体变化的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跟踪实验研究,探讨不同运动负荷对少年女子血液气体成分的不同影响,这一研究作为评价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机能状况,确定适宜负荷手段及运动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寿命比世界选手平均少5.5岁,明显存在早衰现象。从训练学因素研究表明,导致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原因是:运动负荷过大,基础阶段训练手段单一,大力量练习过多,运动年限较短,过于专项成绩,运动员损伤严重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索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运动项目自身独特的比赛负荷特征,为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运动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指导训练和比赛,以期提升我国女子三人篮球的竞技水平。方法:使用SIMI 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和Polar Improve系统,测量和分析我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在国际比赛、队内比赛和对抗训练中的运动负荷。结果:在国际比赛中,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的单位时间跑动距离要显著低于同场竞技的外国选手;国内比赛中成年优秀选手与青年选手在单位时间跑动距离上没有明显差异;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和队内比赛中的单位时间跑动距离也没有明显差异。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的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显著性高于对抗训练,最小心率则无明显差异。在不同速度区域的跑距占比分析中,比赛和对抗训练的跑距占比均随着速度的提升而下降;在速度区1和速度区2中,正式比赛的跑距占比要显著高于对抗训练,而在速度区3和速度区4中,比赛的跑距占比则要显著低于对抗训练。结论:我国优秀三人女子篮球运动员国际大赛中的运动负荷要低于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可根据对抗训练和正式比赛的运动负荷特征,对对抗训练的运动负荷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正式比赛的预期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长跑的训练特点及适宜负荷原则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得出适宜运动负荷有助于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运动训练科学合理恢复,不适宜运动负荷会引起运动员机体劣变直接导致运动成绩下降与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投掷项目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迫使教练员对有潜力的少年运动员更加注重早期的技术和力量训练。他们已经提出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用以提高少年选手的各项投掷水平。一般认为,在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中,投掷速度和节奏变化得相对较少,但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体育对运动员的机体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运动成绩,需要利用提高运动员工作能力的各种手段,而运动按摩是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以及伤后康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运动按摩可分为下列几种:一、训练按摩,二、预先按摩,三恢复按摩,四、运动伤后按摩。一、运动按摩:有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很大,对心理和生理的准备要求也很高,容易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过度紧张或运动损伤,训练按摩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并能改善身体素质和保持高度的训练水平。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就少年短跑运动员大腿后侧肌群力量训练比重失调 ,而引起大腿力量发展不均衡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肌肉易受损伤并影响运动成绩 ,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在少年短跑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对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训练 ,要根据少年选手的具体情况 ,采用相应的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针对性训练 ,以尽快缩小大腿前后侧肌群力量的差异 ,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整体水平 ,为提高短跑运动成绩预防肌肉拉伤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