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必须正视新兴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积极与之融合发展.在以新媒体指数平台为数据采集源,对国内出版社微信公众号2015年2月的新媒体影响力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版社微信运营现状及问题,引入价值网、信息漩涡、专业主义等概念来思考如何更好地运营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平台是信息接收者(微信用户)和信息发送者(公众平台运营后方)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其实质是信息栈模式.出版业微信公众平台栈模式可以解构为易获得渠道、强链接推送、个性交流互动以及O2O模式应用几个功能.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栈强大的社交关系和辐射功能,传统出版业企业可以进行精准出版推广、个性在线互动、线上与线下多态互动等特色化图书营销活动.针对微信公众平台栈的局限性,本文进一步提出改善出版业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按所利用的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功能类型,图书馆微信可以分为自媒体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移动服务门户三种不同的建设类型。根据图书馆微信功能定位的不同,其内容建设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媒体型微信以推送图文消息为主,互动型微信重在图书馆与读者间信息的交互,移动门户型微信则需将图书馆各项业务服务嵌入微信平台,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建设中,媒体型微信建议固定推送栏目,优化信息呈现方式;互动型微信可以综合多种互动方式,重视信息的反馈;门户型微信业务界面要尽量轻便化,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4.
程澄 《传媒》2014,(10)
正随着Web3.0的到来,一个以移动手机作为接收终端,实现即时交流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这个平台,符合条件的个人、媒体和企业均可申请一个专属的微信公众账号。进入微信公众媒体后台,运营者可以进行素材管理、消息推送以及实时交流。微信用户也可以通过订阅感兴趣的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掌握平台推送的最新动态信息。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了微信用户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信息到达率并不等同于信息接受率,订户的参与度并不意味着满意度。受众的关注度、使用率是促进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字报纸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受发行瓶颈、受众局限性等限制导致其生存状态不乐观.然而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的火热为"农"字报纸的再度繁荣提供了机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农"字报纸有望突破其发行瓶颈,实现信息精准推送和影响力爆炸式增长,形成"以点带面"媒体发展模式.具体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受众定位的拓展、微信平台推广和提供优化服务方面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满艺 《出版参考》2017,(9):37-39
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出版社进行产品营销、读者互动的重要渠道.一些微信公众号特别是自媒体公众号在图书等内容产品推介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现了众多的盈利模式,而这些盈利模式对于出版社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说具有较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于2012年,其一对一、互动性的传播特征有利于出版业形成扁平化的渠道营销优势。2014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和支付功能的结合,数字出版和自出版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出版业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并使按需出版和定制出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微信自腾讯推出,发展势头迅猛,其开发的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多人群聊和移动定位等相关功能广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以通讯、社交、营销三大功能为一体,立即成为继微博之后个体和企业追捧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以原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独树一帜,信息传播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其运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党报探索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伊犁零距离”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及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提出吸引受众的有效策略,以期在融媒体大环境下能够提升党报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掌握话语权,也能够为其他党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闻出版》2015,(3):14-15
2015年3月31日 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出版业实际情况,现就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有人将2013年称作是"微信公众号元年",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了空前活跃的自媒体基地。据统计,已有上百家纸媒认证了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拓展自己的受众群体,提升影响力。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个人,也开始试水微信公众号。毋庸置疑,微信已是当下网络社交媒体中的领头羊,而微信公众平台则成为了自媒体的狂欢场。  相似文献   

12.
董梅 《青年记者》2017,(32):83-84
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数量、类型众多.除了少数公共服务性社会组织为提供公开服务信息开通微信公众号之外,大部分微信公众号无论是企业主体还是个人主体,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自媒体,都希望吸引更多粉丝以增加平台影响力,进而嵌入广告以获取盈利,而以商业化运营为主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如此.①现实情况是,广告增多,收入增多,自然符合平台期许,但广告推送多了也极易导致用户体验降低、平台掉粉,这是微信运营力求避免的问题.那么,平衡广告盈利与用户黏性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创新服务形式,提高运营质量,达到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留住和吸引粉丝的目的.“淄博青年”微信公众号虽然只是高校自媒体,但其创新意识和服务形式给微信商业运营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微信自2012年8月诞生以来,成为继微博之后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一批新兴的自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并吸引大批受众,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生存带来挑战。如何在微信时代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是每个纸质媒体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地区某报纸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用户调查,从而了解纸质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探索未来纸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新老媒体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已经在实践中搭建并开始使用现代传播平台。如今传统媒体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当属微信公众平台,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媒体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仅成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延伸,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媒体公众账号以传统媒体做后台,越来越显示出新媒体的特性,其影响力、实用性也越来越大。做为传统媒体人,如何运营好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是摆  相似文献   

15.
李洪健 《出版广角》2016,(14):15-17
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纷纷布局新媒体出版.本文以传统专业出版单位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经验为切入点,从内容定位、读者层次、跨产业融合、专业运营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邦微信运营的经验,为其他专业出版单位运营微信公众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雅意  辛亮  黄锋 《编辑学报》2016,28(6):529-531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微信的快速发展,给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基于优质内容、精准推送、服务意识、传播分享这4个方面的策略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认为随着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社交新媒体将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谷征  刘家宜 《出版参考》2017,(10):36-39
“理想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理想国”紧跟时代步伐,非常重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运用.文章在通过对其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出版机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以期有助于实现更多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自媒体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该功能,以期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1370篇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分析软件,从推送内容主题、文章标题字数长度、推送时段、推送时间、标题句式、标题人称代词、标题数字化程度7个方面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文章阅读数、点赞数的因素进行SPSS实证分析,检验其合理性、科学性,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运营策略应用的建议措施,以期优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科技类期刊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优势、服务对象以及对传统纸刊的影响。通过微信平台为读者提供交互服务、期刊目录、文章、微视频等的推送,对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提出运营维护中的建议与服务策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使读者得到便捷服务,形成更好的黏性关系,与编辑部形成良性互动,微信、纸刊、网站融合发展。科技类期刊应充分重视并运营好微信公众平台,在其中积极展示自身形象,助推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