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近代稿酬制度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稿酬制度是出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稿酬联接着作者与出版者,是出版业的第一条生命线.如果一种稿酬体制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出版业的运转.只有在合理的稿酬制度下,作者的创作热情才能激发出来,才可能有健康的出版、发达的出版.国内外出版业的发展证明,当实行合理的稿酬体制的时候,出版业就繁荣;当稿酬体制不合理甚至遭到破坏的时候,出版业的发展就停滞.  相似文献   

2.
三审制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编辑本质活动得以完成的保障.针对出版业中复审流于形式的状况,本文分析了复审的重要意义和功能,提出现代出版依旧需要传统的三审制,现代出版呼唤传统复审的归位.  相似文献   

3.
书界采风录     
王本金在《新闻出版导刊》今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稿酬制度。文章主张:实行版税制以与国际出版业接轨;建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制度;修改《书籍稿酬暂行规定》。文章认为“现行稿酬标准是1990年制订的,这三年来多种商品价格上涨,唯有稿费标准始终一副不变的面孔。稿费标准起码应随书价上涨而上涨。”“调查显示,目前稿酬低的负效应在增大,一些文化精品、严肃作品在淹没、在流失。近几年,有许多很好的专著在海外出版,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有的中老年学者不潜心研究学问,而去编畅销书,学术研究荒废了。这对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研究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   

4.
西学东渐是刺激上海近代出版业向现代转轨的动因.西方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出版机构和从事的出版活动,刺激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兴起.西学出版既重视教务又重视商务的特征,在上海现代出版业兴起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中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由此形成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略论版税的计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 ,我国出版业实行的是基本稿酬制度。这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经济痕迹且具有行政强制色彩的稿酬制度 ,不利于繁荣出版业和提高作者的生活水平。基本稿酬制度规定按照每千字若干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 ,表面上是按劳分配 ,实质上是“一刀切”。这和长期以来我国分配体制的单一性有很大的关系。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 ,书籍和其他产品不一样 ,不能论字数来核定它的价值 ,两本字数相同的书籍 ,对文化的贡献可能相差甚远 ,因此 ,按照相同的标准支付作者稿酬是不科学的。出版管理部门曾经几次想以提高稿酬标准的办法来刺…  相似文献   

6.
图书版税制与出版产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版税制是伴随欧洲近代新式出版业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稿酬形式,它对协调出版商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版税制早在20世纪初便在中国出现了,60年代被废止.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涉外出版活动的不断拓展以及出版界版权意识的增强,版税制又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文章从英美出版产业的历史经验、版权产业的发展趋势、搞活出版稿酬体制、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要求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出版企业职业化建设是一个大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是职业化建设的基础,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职业化行为,学习和培训是提高员工职业化素养、职业化技能的有效途径,可通过出版企业文化带动职业化建设和发展,要重视领导者的职业化。建立一套现代企业管理人员聘任与辞退、职业化教育培训和绩效考核评定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近代编辑技术的形成、演进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威  刘青  曹成铭 《编辑之友》2015,(11):92-96
鸦片战争以后,出版技术革新、新式出版机构及近代传播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格局,推动了编辑活动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编辑理念与规范、工艺流程和版面编排技术等,都实现了升级和改造.作为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近代编辑技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完成了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近现代名家的日记、书信、年谱及传记之类的图书,有心的读者不难从中发现学者文人与出版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实,知识分子涉身出版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一大特点.一来文人学者的作品需要借助出版传播,关注出版乃在情理之中;二来现代出版制度为知识分子投身出版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在以互联网、数字媒体终端、网络服务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数字化的巨大改变,现代出版新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同时,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市场化程度日益完善,对出版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出版,从产业的角度看,是一个版权密集型产业。现代版权保护制度因应出版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生,反过来,它又构成了现代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支柱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看,研究出版工作不涉及版权管理,实在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一、理论思考:版权管理在出版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现代出版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出版业是与版权保护制度的确立相伴而生的,在那以前,作品以实物贸易的形式完成商业化的过程,书商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整个出版业尚处在艰难的转型期,影响与制约出版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人力资源永远是核心资源.而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显著标志,建立职业化队伍是出版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于文 《出版科学》2012,20(6):48-52
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具有需求不确定性等诸多经济特性,塑造了出版业独特的经济规律。本文以风险和利润为主线,以现代出版业起源过程中出版人的自发性制度创新为材料,展现高风险性对出版产业形态的影响与塑造。社会变迁与现代信息传播使现代出版成为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形成了专门化的出版商与发行商及出版业独特的利润机制,构筑了现代出版的本质特征与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初的现代出版业基本是由传教士们发展起来的。出于传教的需要,他们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出版书籍,创办杂志和报纸。这些出版活动在带来先进的印刷机械设备和出版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出版技术的革新和现代出版业的形成,并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中国新一代出版家,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营出版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丁丽 《编辑之友》2016,(7):100-102
我国的版权制度是近代以来的舶来品.学界对现代版权制度诞生的历史研究仍有诸多不足.通过考察从古登堡印刷术的传播到世界第一部版权法《安娜女王法》的通过,可发现现代版权制度是欧洲近代化的产物,版权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出版业有序的利益分配,其有赖于古登堡印刷术和出版自由.对现代版权制度诞生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修订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欧洲近代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是版税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职业作者阶层的出现以及作者版权观念的强化是版税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欧洲新式出版商为了避免损失而向作者转嫁出版风险是版税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版税制度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稿酬制度在计算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市场关联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版税制度更符合版权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也更能刺激畅销图书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出版业转型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版业的转型是市场、技术、制度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产业转型的背景,对近几年国内关于出版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比较与总结,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和国家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业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利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出版业近十年来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数字环境下对数字化期刊、学术期刊的关注度较高,中国出版制度及相关政策研究占有较大比例,国内出版研究内容具有广泛性等.  相似文献   

20.
谢仁敏 《出版科学》2009,17(6):97-101
晚清商务印书馆的小说事业实绩卓著,不仅小说产销量第一,还创办了多种小说杂志,聚合了大批小说著译名家;其义利兼顾的小说经营理念,既策应了“小说界革命”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小说市场的繁荣;而其精明灵活的小说营销模式,更是成为近代小说出版机构的成功典范。该馆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不局限于出版众多的小说精品,其在小说稿酬、版权立法等现代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对推动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