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余华作品的研究数量巨大,但多是从文学视角切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层面。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学两大视野的不同研究视域和方法入手,对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和论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以期建立一个语言学与文学对话的研究余华语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它大体经历了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和当代各种接缘性学科建立的繁荣时期。当代语言学研究,冲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狭窄天地,建立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艺术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等接缘性语言学分支学科。语言的接缘性研究摆脱了语言研究仅限于语言结构本身的束缚,开辟了语言研究的广阔天地,促使了语言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进程,为语言研究带来了艳阳天  相似文献   

3.
“语词分立说”的提出,对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理清了多年来在语言学中模糊的术语概念,有利于分别建立汉语“语”、“词”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建立了一门与《汉语词汇学》平行的新学科——《汉语语汇学》,使这门新学科走进高校课堂,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又能指导语词类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4.
本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语学时期的语言学研究和同时期的学史、学理论研究间的关系和流变作了一个梳理,探讨了语言学和中西方学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到,学经典促进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语言学反过来又推动了学的传播、创作和研究。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上的“言能尽意”、“言不尽意”观点和学理论上的“合式说”、“意象理论”之间理论核心上的不谋而合、以及发展阶段上的彼此相随。这就为我们理解当前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或“语言学时髦”等问题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坐标。语言学研究和学研究历史和当下的研究状况也表明了两已为对方打开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多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代语言学”的界说做了初步探讨。认为“现代语言学”的“现代”不应该只是个时间概念,“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文学”相对立,除了时间因素外,更重要、更为本质的是,“现代语言学”强调语言研究对象的确定、科学方法的产生,强调语言研究摆脱了附属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还认为现代语言学也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诞生于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告别“传统”、走向“现代”的最初的一个阶段,而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问世,则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理论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当语言伴随着人类行为不断丰富发展的时候,它作力一门学问,其研究的触角逐步伸向许多领域,与多种学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表达成为学说,都离不开语言的记录.所以,语言在边缘科学的研究中表现出广泛接缘性,形成一系列交叉和综合性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等。现在语言学又与文化学接缘,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文化语言学”,而这门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的模式化.最先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著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艺思想与中国当代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艺思想为当代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学意识形态观,强调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学体制而成为学政策。  相似文献   

8.
论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语言学已经凸显“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二分互补格局,语言技术包括语言本处理技术和语言系统模拟技术。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语言研究工具和探索语言的可计算性问题,同时建构基于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之上的语言理论的新学科。面向语言系统模拟的计算语言学研究可比喻为“电脑模拟语言能力工程”或“语言能力移植电脑工程”。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搁浅表明,建立在“人一人对话”行为基础上的语形语法学难以完成这一任务。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语言能力移植电脑工程的基础研究是语义结构网络研究,这一研究可比喻为“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研究对象的语义性转移和研究成果的技术性趋势将成为21世纪的语言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说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存在许多不足。今后“说学”研究必须加强系统性专题性研究,与古字学相结合,重视理论性和实用,建立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从而让“说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令人瞩目的国际化学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语言与社会交际的各种著作正适应改革开放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纷纷出版: 它们或以“交际学”、“口才学”、“演讲学”为名出现,或以“语言艺术”、“说话艺术”、“交谈艺术”的书名出现,或以“语言学”、“交际语言学”为名出现……。面对这一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喜人景象,本文试就在言语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对象、称名、疆界和方法论原则等若干理论问题方面作一粗略的述说。 一、关于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疆界问题 言语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究竞是什么性质的学科?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由于不同学科著作在书名上的偶合,由于自然语言的语义的不确定性并由此而引起某些歧义,加之一门新学科的理论框架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两本处女作中得到完整的展现,人们对拙作《言语交际学》(1986年初版)和《交际语言学导论》(1991年初版)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在没有通读全书的情况下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是不足为怪的。故有必要先就此作出界定和正名。 首先,言语交际学和交际语言学是以处于交际中的语言动态形式及其具体应用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新学科,不是研究社交口才、公关语言艺术等社会学分支学科。社会学的这类分支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