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民化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从精美启蒙向大众化的转型,也是新闻运动中的一次革命。近年来,我们讲三贴近,讲民生、民意、民情,就是靠近百姓。平民视角就是要以普通百姓的视角.采访制作新闻.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民主进程的日益推进,平民视角已成为各媒体争取受众、扩大影响的利器,也是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一名新闻记者是否具有“平民意识”,决定了他能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普通群众,也决定了他能否采写出贴近百姓生活,并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文章。那么,什么是“平民意识”呢?  相似文献   

3.
高扬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08-209
民生新闻是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焦点和热点,民生新闻以民本取向、民生题材与平民视角来明确地反映普通民众的态度和情怀,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大众传媒关于探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取向.然而民生新闻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的探索不容忽视.本文从民生新闻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报道中要注意的问题出发,以阳泉市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民生新闻栏目为例,从平民情怀的角度对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谢乾 《记者摇篮》2007,(6):91-92
近年来,从央视到各地方台,花样繁多的平民主持人选秀着实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为何平民主持人选秀忽如一夜春风,刮遍了大江南北?而平民主持人选秀究竟给我们娱乐生活带来了什么,是让娱乐越来越贴近生活,还是让娱乐越来越走向市场?平民主持人选秀,究竟能走多  相似文献   

5.
现在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记者要善于反映平民的生活。我做广播话题节目已有几年,无论是六年前的《身边事大家议》还是今天的《百姓话题》,我体会到:话题节目主持人也要有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杨国军 《新闻传播》2010,(7):146-14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走进了我们的电视新闻荧屏.一种剪不断的平民情结牵动着我们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使他们将摄像机镜头摇向充满着市井烟火、人情世象的平民生活中。电视人用敏锐的眼睛将普通中国人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的精神气息聚焦、放大,使其近距离地、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 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 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报作为以宣传广播、影视等方面内容为主体的专业报,长期以来随着广播、影视节目一起深入千家万户。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报以家庭为单位被广大读者所需要,它直接面对的就是生活在城市村镇的一个个普通家庭,鉴于此,我们不妨把广播电视报定位为“家庭”类的平民化报纸。从文化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报这类平民报纸与党报等主流报纸相比,其特色主要表现为:一、平民化借用文学的语言,平民文化所探讨的“母题”就是城镇平民的日常生活,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文娱活动。平民性特征决定了平民报纸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平民文化植…  相似文献   

9.
“平民视角”最近几年象春风吹遍新闻传媒,从一些栏目的宗旨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事追踪报道、新闻热点分析、社会问题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可以这么说,“平民视角”融入了新闻传媒对受众深厚的爱,是新闻传媒追求的新境界。但是“平民视角”操作不易,颇费心血。“平民视角”是回应受众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而诞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竞争激烈化的时代,民生新闻快速崛起,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主力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群众生活"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的身边事为主要内容题材,通过专业的新闻采编,制作百姓喜欢的、有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而平民意识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亮点,所以广大民生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平民意识,具体要注意突出平民特色、选择平民视角、体现平民意愿,切切实实做老百姓喜欢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张玲 《青年记者》2007,(18):111-111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无论是电视、广播新闻传播内容,还是报刊杂志,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镜头、笔头和听筒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  相似文献   

12.
在省会城市都市报和生活报抢占地盘的情况下,在本地党报强力挤压下,地市级晚报副刊如何突出重围、做出特色,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要树立平民意识,秉持百姓情怀。要关注百姓话题,尊重百姓习惯,培养百姓作者,引领百姓生活。在思想上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办刊宗旨,在行动上积极探索更能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办刊手段,这样的副刊才能得到百姓的欢迎,也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周婧 《视听纵横》2002,(5):93-93
思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每位新闻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特定的思维方式,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编辑的平民思维尤为重要。编辑的平民思维是指在受众的关切点上挖掘内涵,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要,采用受众容易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报道。如今受众不可能花上大半天的工夫来看电视,他们需要明白易懂的新闻,他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对新闻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占有和最直接的了解。因此平民思维对于提高媒体的亲和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体现编辑的平民思维呢?本人认为可以在下面几方面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14.
脱困与图书馆的泛平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能力贫困和知识贫困的分析 ,认为图书馆的泛平民教育是使贫困者脱离贫困的途径之一 ,并对平民教育、泛平民教育的内容、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党报要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爱好,必须讲究平民视角。 近几年来,《黄冈日报·社会生活》版之所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关键是在编采过程中最大可能地注重了平民视角,进而实现党报社会责任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宋珊 《记者摇篮》2004,(1):60-60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一、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只有观众接受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平民视角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平视的角度,用平民的眼光去寻找、发现、挖掘新闻事件及其价值,提供平民关心和需要的新闻信息。通俗的说,平民视角就是“改变了过去那种直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言论的做法,从具体的、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出发进行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韩波 《新闻传播》2006,(7):28-28
专栏言论以其特有的新短快活而深受读者喜爱。在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时,专栏言论也随之关注平民大众的生活,即注重了言论的平民性。  相似文献   

20.
平民作为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体,他们的身份、地位等决定了采访他们的对象——主持人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适。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文化修养、业务水准等必备的普遍素质以外,还应培养一些特殊的素质。就个人观点认为,这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应拥有真切的平民情怀,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具备“五心”素养。潜心。潜心地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了解被访对象的背景资料,体察平民生存的点滴感受,都是做好平民节目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有些平民谈话节目主持人往往带着一副慈悲的面孔,生硬地表现出同情、怜悯受访人的或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