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生时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树立了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做到长期自主的运动。对于高校的女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劳逸结合才是最好的生活学习方式,而在百忙的大学生活中对体育的坚持也是日后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不同于男生,女生主流的体育锻炼方式比较委婉,主要包括瑜伽、舞蹈等,本文就形体舞蹈礼仪在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强壮人的体格,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当下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儿童教育对于体育锻炼的提倡力度逐步加大。但是,越来越恶劣的空气污染严重地限制了幼儿进行室外活动能力与条件,室内体育锻炼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运动方式。本文将从室内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室内体育锻炼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室内体育锻炼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体育锻炼强调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锻炼方法来实现机体的健康,不仅要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原理,还要充分掌握一些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它直接关系到锻炼内容的实施和健身锻炼目标的实现。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不同,它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运动成绩,而在于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以获得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体育锻炼大多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符合自己实际的健身锻炼方法,将更有利于自己的体育锻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不受时间、地点、内容的限制,可以集体锻炼,也可以一个人单独锻炼;可以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锻炼,也可以分散在各自安排的时间锻炼。要想使体育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锻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宋军 《内江科技》2013,(2):176+190
本文阐述了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方法、原则,提出并建议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来锻炼身体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李建安  王海龙 《科教文汇》2010,(15):135-136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有效支配余暇时间,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身情况和物质条件,以发展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通过本文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注意锻炼内容的全面性、身体姿势、负荷量和强度、均衡发展、预防损伤和营养的补充等方面的科学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有效支配余暇时间,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身情况和物质条件,以发展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通过本文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注意锻炼内容的全面性、身体姿势、负荷量和强度、均衡发展、预防损伤和营养的补充等方面的科学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讲究循序渐进,学生在假期中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则是学生体质稳步提高的前提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少不了学校、社会及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学生学校体育锻炼而言,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体育锻炼,它们的力度远远落后于前者。如何将学生的学校体育锻炼和假期体育锻炼相结合,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假期体育活动,让学生把学校体育的快乐延伸到假期体育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同时也为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则是我们学校,体育老师,家长,学生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行为与体育锻炼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横向调查法,以98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体育社团参与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差异情形,研究结果表明: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率偏低。二、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参与量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校男生体育锻炼量显著高于女生。三、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量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研究结果说明体育社团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鹏 《科教文汇》2010,(18):4-4,8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逻辑法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普及和开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逐渐成为被高校教师所喜爱,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塑造体形,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健身馆,锻炼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指导员的传授,时间少是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申景桃 《科教文汇》2011,(6):128-129
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影响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提出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是指残疾人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健身方法在家里进行的体育锻炼,并将医疗保健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促进身体健康.残疾人家庭体育保健要遵循科学健身、因人制宜、运动适度和经济实用原则.可根据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分别采取卧、坐、站三种主要的健身姿势,每种姿势下又有不同的健身方法.健身时要注意安全、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是终身体育的前提。本研究采用"毛荣建"测量体育态度量表的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文科与理科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文、理科男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男生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上要明显强于文科男生;文、理科女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不存在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教育,使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相似文献   

14.
陈彩虹 《科技风》2012,(12):244
太极拳是深受老年人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但练习不当会导致运动风险发生.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潜在原因与直接原因,规避风险以遵循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掌握正确练习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为主.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不良影响。本文就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这两方面的作用展开论述,以期广大读者对体育锻炼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更加合理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16.
周义平 《科教文汇》2012,(6):157-158
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以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分析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为残疾人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义平 《科教文汇》2012,(18):157-158
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以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分析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为残疾人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办法。它能促进青年、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能使中壮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体育锻炼还能防治疾病,加快康复。体育锻炼不仅具有健身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愉悦精神。发挥健心的作用;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正确姿态的形成,改善肤色、塑造体形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发挥健美的作用。因而,坚持体育锻炼能收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三重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内容;健康是人追求的目标和权力,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体育教学让体育锻炼与健康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体育教学让身心健康成为体育锻炼的终极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仅是学生更加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和维护健康的需求,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陈金根 《内江科技》2011,32(3):167-16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就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运动愉悦感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采用何种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运动愉悦感,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