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原作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改写以前,有一个人叫秋,他从小就喜欢下棋,也十分用功。斗转星移,秋长大成名了,成了一位棋师,别人都很崇拜秋,便叫他"弈秋"。有一天,有两个人慕名而来,想拜弈秋  相似文献   

2.
弈秋诲弈     
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彝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3.
原作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学习上也提倡专心致志,集中注意。他在《孟子·告子上》篇中记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说,两个学生同时跟弈秋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结果学得好;一个学生看来在听讲,其实却想着引弓射鸿鸟,学习效果就差。这并不是后者的智能不及前者,而是由于他不专心致志。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荀子说:“心枝则无知,顷则不精,贰则疑…  相似文献   

5.
孟子有一段话:“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大意是说,下棋是一种小的技艺,不专心致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12,(2):27-30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相似文献   

7.
弈秋也有责任兼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素质教育刘秀芬刘晶《孟子·告子》有一则小故事,说围棋手弈秋教两个弟子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当然成绩极佳;另一人则“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自然没有学出名堂来。道理何在呢?孟夫...  相似文献   

8.
原中学语文课本有《学弈》一课,讲的是有两人跟弈秋学弈,一人专心致志,一人形似听而神未听,其结果自然是后者“虽与之俱学,弗之若矣”(不如前者学的好)。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后一学弈的不专心致志,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有所收获。但我认为,仅仅指责后一学弈者,实不公允,弈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③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⑤!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⑥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②盍去诸:盍,何不;诸,“之乎”合音;去,使之离开。③是非:这不是。④垣墉:泛指墙。⑤病于无鸡:比没有鸡为患尤烈。⑥若之何:如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赵人患·鼠()②·乞猫于中山()③是非若·所知也()④吾之患…  相似文献   

10.
学弈     
正时间:春秋时期地点:弈秋的府中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第一幕【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两个徒弟看了看,都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弈秋:(微笑)不会才要学,若你们用心学习,棋艺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阜南:(十分恭敬)弟子谨遵师父之意。  相似文献   

11.
伯牙破琴     
伯牙①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③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④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选摘自《吕氏春秋》)【注释】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②志:志向。③少选:不一会儿。④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意在高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  相似文献   

12.
子罕辞玉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子罕~②。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④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⑤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注释】①或:有人。②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建筑的官)。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④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停留多时。⑤攻:加工。  相似文献   

13.
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 见之咸惧而亡其神,伏而俟命①。”乃使作象虎⑦,取虎皮蒙之,出于牖(you)下。狐入,遇焉,啼而踣(b6)③。他日,豕暴于其里。乃使人被④象虎,又使其子持戈守诸衢(qu)⑤。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⑥,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駮⑦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前,为駮攫而噬(shi)之。【注释】①伏而俟命:趴在地上听天由命。②象虎:形似虎的物件。③踣:跌倒。④被:披。⑤衢:大道口。⑥于是:在这时候。⑦駮:类似马的一种猛兽,食虎豹。【文化常识】“牖”及其他。古代住宅中  相似文献   

14.
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②渚③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④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⑤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⑦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⑧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①时至:随着时令来到。②涘(s尙):水边。③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④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⑤向若:面对海神若。⑥若:如,比得上。⑦少:小看。⑧伯夷:人名。他曾以不食周粟表明自…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送葬     
郭俊臣 《阅读与鉴赏》2007,(9):67-67,7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①,使匠石斫之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听④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⑤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⑦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相似文献   

16.
古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可得”、“可得而”连用的现象,目前中学教材中,亦多次出现这类句子,如: ①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黄宗羲《柳敬亭传》) ②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③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同上) ④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同上)  相似文献   

17.
楚人伐宋以救郑①。宋公将战②。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③。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④。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⑤。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⑥。  相似文献   

18.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19.
节选文段初,智宣子①将以瑶②为后,智果③曰:“不如宵④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相似文献   

20.
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出处】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③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王立⑧,好⑨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yú):古代乐器名,像现在的笙(shē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