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了内容的单一由于有体育中考的存在,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以中考项目为主。于是教学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中学女生体育课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中学有大约一半的女生对体育运动都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女生对体育运动参与意愿一般;大部分的女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和调节情感,女生感兴趣的项目符合她们的性格特点;乌鲁木齐市中学女学生对现行的体育课程感到满意等等.因此,乌鲁木齐市中学女生体育课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必须打破过去的统一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使人人都能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初中阶段体育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体育考试制度的变化,好多省份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成绩范围,而且中考体育考试更加得严格。从原来的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到现在的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可见初中体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就要求体育老师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不是为中考成绩而机械地运动锻炼,在教学中只教给学生中考范围内的考试科目,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觉得上体育课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本文针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使学生既能提高体育成绩,又能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兴趣作为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是可以激发、培养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女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培养女生的体育兴趣对上好体育课,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至关重要,也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朱丽宇  江沛 《考试周刊》2010,(55):164-164,70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成绩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外,对体育的兴趣也是影响其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莫丽娜 《时代教育》2013,(8):164-165
近年随着体育中考不断改革,许多中学为了取得体育中考高分,从初一年级的体育课程就直奔体育中考主题,对初一学生进行如:200米、800米、仰卧起坐等专项性的训练,导致许多初中生对枯燥的训练型体育课不感兴趣,并产生抗拒心理。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某校初一40名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跳绳项目体育活动实验,发现这40名的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显著提高,建议各中学把跳绳项目运用到初中的体育教学当中,更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且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仅仅是因为中考科目中体育还占有一定的分数,不得不重视。据笔者凋查,有80%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中考的体育分数。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国家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新课改理念倡导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课中大部分女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不足,根本没有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如何能真正调动起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于调动整个班和整堂课的体育积极性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王孝利 《考试周刊》2009,(49):122-122
兴趣是促进学生心理探索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动力。要想使初中生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教师就必须激发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感兴趣.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因此要上好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但是,在现实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体育学习没兴趣,对于上体育课不积极,在体育课上也表现得"不想学、不愿动",这对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想上好初中体育课,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就要对学生没兴趣上体育课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本文就对此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对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师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体育课是锻炼身体、修养身心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愉快的玩耍,放松心情,也会学到一些体育技能。教师就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体验到上体育课的乐趣所在,因此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孩子表现为初一想上体育课、初二应付体育课、初三逃避体育课。学生由刚开始对体育课的急切盼望,到后来觉得体育课没意思,没有兴趣上体育课,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各门文化课程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对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和小游戏渐渐失去兴趣;一些体育老师的教法不够新颖,课堂老套无味等。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成为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冯立华 《成才之路》2011,(23):54-54
近几年来,体育课的成绩已被纳入中考里,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利用中考来推进体育课程,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体质。相关教育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加强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能够使体育活动变得活跃起来,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其变得越来越健康,进一步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提高,体育课程教育者的教学效率也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体育课一般是男生喜欢的,而女生则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她们体育运动积极性较低,缺乏体育学习兴趣,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文从初中女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的原因入手,对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切实提升初中女生体育课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重视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完整性,尤为重视于某些中考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课堂显得枯燥与单调,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乃至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新课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强调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懂得锻炼与生活的价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能积极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系统实践能力和学生主体个性,让初中体育课堂呈现完整的生命态。  相似文献   

16.
许多时候,现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颇具吸引力了,恰恰相反,部分学生常常会因各种原因产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究其原因,一是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刻板化和简单化,学生提不起兴趣;二是受中考目标的变相牵引,许多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只是围绕中考的几个项目展开,周而复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反而成了应试负担,学生逐渐产生了疲倦之感。为此,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赋予多种教学智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方能增强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体育课的育人功能。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际,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初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除了体育环境欠佳因素外,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重要原因。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际和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课教学进行探索,希望为初中女生体育教学提供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学生厌学。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学生因为好动的本性本本应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然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上布置的一些活动和项目也并不感兴趣。也许,学生并不是真正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和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因此,如何让体育课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主科的学习上,因此常常忽视体育锻炼,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造成了初中体育教学效率低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设高效的课堂氛围,提升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洁 《成才之路》2012,(20):51-51
初中教学的新课改,将体育考试列入中考的一项。各校为了给初中生建造一个优良的体育锻炼场地,不断引入新设备。规划、改善新场地。但是,各校学生并没有因此投身于体育课的学习中来,相反,越高年级的同学对体育课的学习欲望越薄弱,对课外活动反而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重新热爱体育,对体育课程充满兴趣,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