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修成 《师道》2010,(9):49-49
教学反思即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撰写教学反思,不仅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真实地记录下来,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自己教学行为、教学态度中存在的问题,轻松驾驭课堂。同时,通过反思的精心琢磨,可以挖掘深层的内涵,增加教育教学成果的分量,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更系统。  相似文献   

2.
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教师是"反思型教师".要想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把反思的理论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变常规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并积极开展反思性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实践:在课堂教学反思中自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钊 《中国教师》2009,(11):46-48
<正>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经验的一种内省,通过这种内省唤起有助于自主发展的自我意识。[1]作为反思型教师,要对生活于其中的教育教学生活世界进行不断地反思。很显然,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涉及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徐欣 《中小学电教》2011,(10):127-127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思想中要求教师反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教育反思是教师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还进一步强调教育反恩的文本化。也就是说,教育反思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范式,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思是指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课堂中,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有教师对教的反思,就应该有学生对学的反思.而现在很多教师在谈到反思的时候都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等,只是关注了教师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学生方面.  相似文献   

6.
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教师是“反思型教师”。要想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走向教师专业化,就必须把反思的理论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变常规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并积极开展反思性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7.
反思性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阐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形成课后教学反思,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冯亚丽 《辅导员》2013,(8):45-46
<正>一、现状分析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效果。据调查了解,在教师群体中很大一部分老师在反思中存在着几大误区:误区一:只有犯错或失败时才需要反思。误区二:把自己的反思让同事知道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误区三:反思自我就是"冥思苦想"。误区四:认为反思自我就是自己"独立的思考"。误区五:认为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一定的内外部因素有关,它们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正确客观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片面主观的教学反思将会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引向歧途。教师要对其教学行为及教学理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思,首先应有广泛的理论作为基础,其次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师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这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记》中说:"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比起成文成篇的教学反思来,教学后记确实是很多教师授课后容易忽略的,我感到它但却是课堂教学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后记的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改善师生关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波斯纳说:"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进行教学反思是做"研究型"教师的时代要求,教师只有平时能深入地研究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教学实践,主动思考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教师是“反思型教师”,要想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把反思的理论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变常规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并积极开展反思性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4.
反思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学会反思,并且不断反思。反思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其实,反思更多的是发生在课后。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反思有了更便利的条件,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更充分了。课后反思,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进行反思,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1.记精彩和成功的方面。一堂课后,总有成功和精彩的地方,比如引起师生共同关注、高度默契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设计,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的典型例句,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要及时得当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5.
赢在反思     
我们常常看到,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每天默默耕耘着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肯花心思去琢磨教育规律并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记录下来的人并不多,至少能坚持的人不多。我们时常会有教育教学思想的火花,但常常因为捕捉不及时而成为过眼烟云,等到想要记录时,却已经失去了激情与情趣;我们也有种种理由或借口让自己“偷偷懒”;我们也常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课后反思,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并把它记录下来。因为坚持这样做,所以我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对教学的生疏到日渐娴熟,从而能自由地驾驭每一节课,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顺利地进入“自由王国”;因为坚持这样做,我的教学经验得以理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的课后反思,主要是围绕课堂中的成功点、不足,以及值得回味的地方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思考是:勤于反思,反思就是研究。勤于交流、交流就是最好的研究。一、勤于反思1、什么叫反思?我指的是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什么叫教学经验?就是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从感性递升为理性,有利于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探索,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拓展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桥梁和催化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习惯"已经经不起推敲,很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而对于教师而言,支配他们行为的是一些难以言表、甚至不为教师本人所意识到的东西。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能仅仅从外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信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通过反思将隐含的教学信念外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积极的反思性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最终达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动的目的,而教师则在这种行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自主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成蕾 《教师》2013,(15):116-1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实践"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教学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