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尹艺蓓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3):120-122,128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高度吻合,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对学生成长成才尤为重要.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探索高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铸魂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肩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必须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课上课下全程育人,教学管理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两个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教育合力是影响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合力模式下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从而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瓶颈,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各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他们在学生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实现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作育人,需在教育内容上构建二者的互补平台,在形式上构建互通平台,在方法上构建互融平台,在保障上构建互享平台,有效发挥二者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探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律,能够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根本遵循。高校辅导员应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教育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施教与受教的关系、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施加影响到产生效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要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团队,形成学校、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协调配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互补性。两支队伍的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思想与行动、系统性与针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渠道和主阵地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和现实体现。应从教师的教育协同意识培养和学校的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着力加强两支队伍的教育协同,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成效。  相似文献   

12.
庞晨 《广西教育》2023,(15):77-81
本文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基本导向,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以聚焦解决“联动弱化”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以担起铸魂育人职责、坚持结果导向以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领导管理、运行监督、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构建,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二者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充斥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可谓是泥沙俱下。再加之当今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冲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思想价值观念日益纷繁、多元,传统的以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为主要力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时代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两者一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合力和效果。文章认为,高校应该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不可逾越的壁垒,让辅导员参与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部分工作,既能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能延伸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载体,从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邢青 《教育探索》2022,(5):74-77
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清晰有效的辅导员身份认同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但种种现实因素导致辅导员队伍面临着价值冲突、角色冲突和发展冲突,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身份认同的建构和理想价值的实现。为消解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冲突,辅导员自身应转变角色观念,坚定辅导员从业信念和信仰;通过他者认同强化职业价值,提升辅导员自身认同感和效能感;高校应完善机制建设,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现象、新要求、新情况,高校辅导员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可以在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构建协同机制、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与载体、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凝聚学生情感认同、提升服务奉献精神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能否实现。本文在阐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其工作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蒋乔华  梁景添 《广西教育》2022,(12):43-45+86
本文论述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协同育人路径:达成思想共识,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构建融合格局,完善协同育人制度设计;建立协同模式,搭建协同育人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