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迷童招待室”里走出来半年前,我在政法报道中迷路了。我总是啃住“文件精神”考虑,認为政法机关是专政机关,在那里能找到的題材,主要是捕、办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一篇捕反革命分子稿件剛發出,我又来到公安局办公室,找同样題材的线索,结果,乘兴而去,敗兴而归。有一次,写了一篇公安机关逮捕几个專騙小孩衣服飾物的窃賊一稿,稿件突出写了窃贼的厉害,沒有突出写公安人員的功績,领导同志一看就说:“不發了吧,这样写,把我們社会描述得恐怖了,要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干事、通讯员,辛辛苦苦写稿,其目的总是想能够被新闻单位所采用,而有的同志写稿10篇,只能被新闻单位采用一两篇,这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使写作热情下降,甚至从此“休笔”。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我看除了写作水平之外,重要的是“选题”要选准。所谓‘选题”要选准,即在某一时段,新闻单位急需哪一类稿件,我们搞新闻的,就能及时提供哪一类稿件。在我看来,选题要“选准”,主要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同时注意要学会‘四看”,可以避免“盲目下笔”。“四看”之后定选题,稿件…  相似文献   

3.
业余通讯员时常有人感叹说:“写新闻如同猜谜语,谁知道哪口饭吃上了膘”。也有人常常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满有把握要被采用的稿件未被采用,而随随便便写的稿件反而一箭中的。而我的《人死何须二进“宫”》(获1987年全国地市州报好新闻二等奖)获奖却是“有意插柳柳成荫”的。说是有意插柳,即我写些稿的念头由来已久,毫不夸张地说,这篇稿至少在我头脑里酝酿了两年时间。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经常在我们身边掠过。要想把一条信息写成稿件并得以发表,关键是看这条信息的价值如何。价值不大的信息稿件,即使写作技巧再好,也是很难被报纸、刊物或其他新闻单位采用的。有的通讯员同志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中不中只管写”,“发不发只管寄”。结果是,气力没少下,可成绩却不大。不注意考虑信息稿件价值的通讯员,想提高发稿率是有困难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判断信息稿件价值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要写好标题,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本质,从文章的内容里寻找让人过目难忘的标题来。下面是笔者作题的一点心得。写出“视觉”。笔者写过一篇反映一座深山变电站里职工生活的稿件,我认真推敲后,取名《深山安居乐业图》,被《中国电力报》采用。写出“嗅觉”。我觉得我们家乡的一种风味食品——熏肉很有意思,遂写一稿,仔细琢磨后,写出《大别熏肉喷喷香》,后被《中国食品报》刊登。写出“感受”。在城市里呆久了,总觉得少点什  相似文献   

6.
要让新闻“实”起来,深入现场最重要。而现在的“现场报道”也的确越来越多了。但我在想:写了现场,写了具体事, 稿件就实吗?恐怕还不是。怎样认识现场报道的“实”,我还是从几篇稿件的采写说起……大实若虚,扎实的“稿  相似文献   

7.
百炼钢化绕指柔,文章需经反复改。修改是撰写稿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凡稿件写得好的通讯员,无不都在精心修改上下过工夫。世界文豪阿·托尔斯泰说得好:“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怎样修改已经写好的稿件?“五个一”的方法对我们通讯员不无借鉴作用。“想一想”。写稿件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时刻想到“假如我是读者”,这样写会引起读者的一些什么反应?读者对哪些问题最感兴趣?改动自己的稿件往往下不了手,这是写好稿件的一大忌。“放一放”。在稿件写好后不要急于寄出,最好学习果戈理的方法,将它先放上几天,等头脑冷…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业余写作生涯使我感到:新闻写作来不得半点含糊,要让自己的稿件见诸于报端,必须坚持“三性”,即韧性、决心和信心,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炼,才能“闻”到油墨的芳香。 一、韧性。一些初学写作的同志,往往经受不住稿件未被录用的考验而心灰意冷搁笔不写,我觉得这是一种没有韧性的表现。稿件不用实际上有多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稿件的“命中率”,除了有满腔热忱,还需头脑冷静,多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1984年元月份,我在一些老通讯员的鼓励下,开始向报社电台投稿。稿虽投了不少,但因贪多求快而一无所获。当年二月底,我厂工会为庆祝“三八”节,筹备首届“三八”运动会。我经过细致了解情况后,写了一篇稿件发往省电台,竟然被采用了。尝到甜头后,我结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写了一个青年农民办商店的稿子,又分别被省电台和贵州日报采  相似文献   

10.
怎样当好通讯员?我的体会是要过好“三关”。一、毅力关。写稿见报.是我们每个业余通讯员的共同心愿。最近,有几个通讯员对我说,写了一年的稿件,连豆腐块、火柴盒都没有见到,有点失去了信心。觉得见报如登山,真难。要说难,新闻写作有一定难度,我认为,要克服困难,提高稿件见报率,就应坚持一学、二勤、三提高、四树立的思想,即一学,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提高新闻敏锐意识;二勤,要勤写、多写.反复修改。稿件写好后,要善于多征求同志们的意见;三提高,要提高敏锐地捕捉新闻的能力,注意在社会生活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位爱好业余写作的好友写了一篇稿件。我阅后,认为稿件有些松散,文字不够洗练,字迹比较潦草,建议他再反复修改后(?)写一遍,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嗨!下那么大功夫干啥,反正编辑还要把关。”闻之,我不禁为他这种马虎态度而遗憾! 诚然,通讯员寄往新闻单位的稿件被采用时,碥辑是要修枝剪蔓、精雕细刻,严格“把关”的。但是,作为通讯员将“矛盾”都交到编辑部,是很不足取的。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  相似文献   

12.
“成为一个高产作者”,写出更多高质量的稿件,这是每一个作者和通讯员企求的。然而,并不是不停地去思考去写作便可成为一个高产作者,因为不被认可的稿件就无所谓产。咋样才能达到“高产”呢?关键的就是需要我们很好地掌握“采写高效”的基本方法。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写什么的问题。这是采写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1、什么都能写。作为一个没有成名的作者要具有采写多种文体的本领。记者、通讯员本该就是一个杂家。我们不仅应该学会写消息、言论、通讯、调查报告,还要学会写小说,论文以至散文等。这样,不仅可使采访所掌握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业余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千余篇,稿件命中率在70%以上。我采写的稿件为何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归纳起来有四个“不写”: 一是不紧跟形势的稿件不写。作为通讯员要经常读书、看报学习,洞察社会的发展,紧扣时代的脉搏,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写出紧扣形势主题的稿件,并把稿件写精、写活。 二是没有社会意义的稿件不写。在你采写每一篇稿件之前,要认真分析这篇稿发表后的价值有多大,是否能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兴趣和共鸣,并使群众从中得到启迪。 三是“马后炮”的稿件不写。要经常看报纸、听广播,凡发表过的稿件只能作为参考,吸取它的精髓,主要精力放在结合本地  相似文献   

14.
我爱“豆腐块”、“火柴盒”。提到“豆腐块”、“火柴盒”也许会有人摇头,看不起。因为,它们都是小字辈。可我不是这样看的。我认为,稿件虽小,容量不一定就小,小稿件也是一条信息,要写好并非易事。每年评选全国好新闻,有的还不足两三百字,由此可见,衡量新闻稿件优劣  相似文献   

15.
钳工、扳金工等在干活时都舍不得扔掉边角余料,他们巧用边角余料也能够制成象样的产品。同样,我们写新闻稿件也要学会利用“边角余料”。 1986年5月,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双桥子满族乡发生了一起持枪抢劫事件。但仅用两个小时,猖狂的歹徒就被我公安人员和民兵捕获归案。这时,报社的记者纷沓而至,我做为一个通讯员,在这种情况下,要与这些新闻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下乡采访民兵武器管理安全预防事故的情况,写了预防事故先进典型的稿件。同时,也注意到这项工作的落后面。主要问题是有些单位领导,无事故时忽视积极预防,出了事故才“亡羊补牢”。我抓住落后面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写了一篇《不“亡羊”也应常“补牢”》的杂文,很快被沈阳军区《前进报》采用。实践使我认识到,通讯员置身于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在采写稿件时,要敢于正视矛盾,采取积极的方法去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7.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报业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既多且广,人们现在读报大都是“择其要而观之”。因而,如何写好稿件,吸引读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是,抓住“四性”,才能写好稿件。1.接近性。所谓接近性,就是要写发生在职工中间、自己身边的“闪光点”,写与职工密切相关的新人新事。如发表在工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报人曾说:记者写稿要有点“辩证法”。调入报社当记者一年多来,写了一些稿件,也有一些体会,也确实尝到了应用“辩证法”的甜头。下面,我就所写的几篇稿件,谈几点体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刚进报社,社领导找我谈心,谆谆告诫我要从过去的新闻干事进入现在的角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