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方式,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资源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资源的特点,对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2.
泰豪推出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是专门为学校教师和在校学生开发的集海量资源、教育教学应用和信息技术使用指导为一体的大型网络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无缝连接,教师可以直接将资源库中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加入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案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用途广泛.本文就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遴选、共享、应用等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于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音体美健”薄弱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整合各种资源,创建资源平台 资源应用是远程教育的核心要素。资源管理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一个整合,做到三个强化。突出一个整合,即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在学校网站首页创建校本资源管理平台,这个资源管理平台整台了约250G的资源。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国远程教育资源、河北远程教育资源卫星下载后直接发布,教师们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使用,也可以下载到教师机存储后使用。二是强化校本资源库建设。校本资源开发强调实用和创新,强调教师的二次开发,强调教师的不可替代性。校本资源库中,存放教师开发的学科课程资源包1000多个,其中优秀案例课件500多个,研训活动、光盘、图书、校本教材资源约50G。  相似文献   

5.
李肖霞 《考试周刊》2014,(64):109-110
本文在分析教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资源管理的优势,总结出基于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资源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利用资源中心平台进行教育资源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艳  童丽 《时代教育》2010,(1):32-32,35
本文将探讨基于以Moodle平台系统为支撑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的网络课程。资源高度共享的Moodle平台用户界面上随处可见的帮助按钮,设计上采用前台显示与后台管理合二为一的方法,教师得以从教学角度更好地使用平台所提供的功能选项,学生得以从学习角度更快捷地掌握知识,有助于学生以自由、灵活、易用的方式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教育资源在共享和重用中存在资源非标准化建设和数字资源版权归属问题。文章提出以学习对象为基础的教育资源版权管理模型,将学习对象的数字版权管理整合到e-Learning系统中,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安全的网络资源共享环境。最后,结合具体的视频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探讨基于对象的网络教育资源版权保护的具体执行方法,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教师开展专业研修具有重要价值,可支持教师开展“三重研修”:直接研修——以研修资源为学习对象;间接研修——从课程资源汲取专业“养分”;高阶研修——在创新资源应用中提升专业水平。文中结合平台资源实例,对上述三种教师专业研修提出了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编程教育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刚需",而基于LearnSite平台建设小学编程教育资源,是开展网络化教学的基础,响应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号召.文章从小学编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出发,以积木编程为例,阐述了基于LearnSite平台的小学编程教育资源建设流程,并根据资源应用流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证明,应用LearnSite平台资源开展小学编程教育,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编程教育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刚需",而基于LearnSite平台建设小学编程教育资源,是开展网络化教学的基础,响应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号召.文章从小学编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出发,以积木编程为例,阐述了基于LearnSite平台的小学编程教育资源建设流程,并根据资源应用流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证明,应用LearnSite平台资源开展小学编程教育,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始,北京市教委将开通北京教育资源平台,中小学教师可以持由市教委购买并免费发放到各个学校教师手中的“电子货币”,从教育资源平台上下载各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到2003年.北京市东城区通过撤并、调整等形式优化配置全区教育资源,实施了教育资源“一次整合”;继而又提出实施学区化管理,实现教育资源的第二次整合,以期“发挥品牌优势,扩大优质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和提高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东盟职业教育网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基础,提出实施东盟职业教育网建设策略,从数字化教育资源运营、资源服务、资源交易等角度,阐述东盟职业教育网的平台建设机制、资源建设机制、服务机制、运行机制,同时提出平台的模型构建,包括在线学习平台系统、服务管理平台、综合门户平台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媒体以及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许多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程”来辅助教学,更有一些教师将微课程资源投放到个人或他人开发的慕课平台上,以实现“翻转课堂”,即学生们先通过慕课平台上的微课程资源进行预先学习,再回到课堂上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并分享自学的知识与经验,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自学能力。慕课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也可供更多的网友学习和使用,真正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基础教育领域数字资源共享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河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共享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校和教师对资源共享的态度被动消极,未能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宏观规划不够系统、资源分配失衡、经费保障欠缺、管理服务不到位、资源建设标准不一等,但归根到底是由于缺少系统规划、互联互动、协同配合的数字资源共享机制。为此,课题组立足于河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从“建设”与“上传”两个维度将教育数字资源划分为“已建成并已上传”、“已建成未上传”、“正在建设未上传”三种形态,并构建了基于资源分类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由11个要素构成,这些不同要素构成了两类机制,其中分类筛选机制、激励机制、安全监控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标准化共享平台、评价反馈机制和激励表彰机制构成了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内部机制,而系统规划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共享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构成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外部机制。只有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联动配合,才能持续促进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6.
《学苑教育》2019,(1):6-6
近日,青海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2.0解读与实践探索交流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青海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升。2018上半年,青海“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项目累计下达资金4.57亿元;中小学“班班通”覆盖率达98%,网络接入率达93.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播放设备和资源包基本覆盖;建成录播教室348个,计算机教室1875个;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教师达48470名,教师注册率达92%。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已从纯粹的教育资源使用者变成了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和应用者,教育资源共建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来,本文提出了一种教育资源区域共建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平台。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做到将信息和资源管理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将资源、平台、工具、服务整合,利用校际网络协同学习的平台的优势,注意发掘传统教学难于达到的资源收集、管理、深化的优势,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潜在资源价值,利用资源管理系统收集尽可能多而又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其中的教学功用。一、基于校际协同学习平台的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系统的功能1.传统资源的管理该平台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成果和内容的展示平台而开发,兼顾基础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引…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在教育信息化已逐步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正朝着"基于网络的主题资源的学习"方向发展。采用Web2.0技术的平台(Wiki等)激发了教师自主建设、共享使用  相似文献   

20.
“双减”后的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以保障。落实“双减”需要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系统的深层次变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教学服务方式,为师生创建有利于减负增效提质的育人环境。该文在阐释数字教育资源如何赋能“双减”落地的基础上,提出需要从线上学习资源、立德树人主题资源、家校协同育人资源、智能化作业工具等方向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并探索了如何应用数字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服务分层作业、服务课后服务的基本策略,为数字教育资源赋能“双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