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武汉是华中军事经济交通重镇,又几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舞台,在关系中国近代命运前途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过主要角色。周恩来1938年10月10日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中指出:"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1938年1月至10月,中国抗日战争被称为武汉抗战时期,武汉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战时首都、抗战指挥中心、抗战文化中心、二次国共合作政治舞台以及内迁企业转运枢纽,犹如一座指引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灯塔。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抗战史,其中都会呈现武汉这个闪光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是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武汉博物馆组织编译的日本方面关于武汉会战的报道、战史及研究成果等资料汇编。丛书共6卷:一是《战史丛书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收录了当时日本政府及大本营关于武汉会战的决策命令等,记述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进程,是日本方面研究武汉会战的重要成果;二是《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共分3卷,收录了《朝日新闻》关于武汉会战的新闻报道,同时收录日方关于中山舰的相关资料,动态地反应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详细过程;三是《武汉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选译》,包括《熊本兵团战史》和《乡土部队奋战史》中关于武汉会战的内容;四是《武汉会战日方图片汇编》,以当时日本出版的历史写真图片为主,也收录了战后日本部分研究著作所披露的图片,具体而直观地反应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部分表现。整套丛书对于全面而具体了解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丛书内容带有浓厚的日方感情色彩,比如对日军作战力的吹嘘和对中国军队的鄙视污蔑等,阅读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闻名于海内外的中山舰纪念区和武汉会战雕塑群,将会再次受到人们的瞩目。坐落于中山舰纪念区的武汉会战雕塑群由15组雕塑组成,环绕金鸡湖徐徐展开,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武汉会战气势磅礴的悲壮场面;从陆战、海战、空战和全民抗战等不同角度,全面展现了武汉会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是武汉地区最大的纪念抗战雕塑群。  相似文献   

4.
<正>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的全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空前伟大、空前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沦陷之后,武汉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一九三八年上半年,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六月至十月,开展了长达四个多月的武汉会战。十月下旬,武汉虽然沦入敌手,但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是最可歌可泣的,是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最坚决、最彻底的一次维护主权、抵御外侮的战争。在这场长期的、大规模的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武汉一度成为抗战的临时首都,起到了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抵御日本侵略的精神导向作用。在艰苦卓绝的武汉保卫战中,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成为自“七七事变”以来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日本军队由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为最后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时隔六十年,重新回顾抗战史,武汉保卫战在抗战史上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几十年间,…  相似文献   

6.
一代名舰中山舰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它负载着孙中山先生爱国救民的光荣革命奋斗历史,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难于长江武汉金口段。它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抗日御侮的历史见证,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非凡的舰史令人难以忘怀。中山舰所经历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给日军打击最大的一次重大战役,它大量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想,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上书写了辉煌篇章。在中山舰博物馆与中山舰纪念旅游景区建成即将开放之际,为探讨中山舰承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中山舰所经历的武汉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武汉市中山舰陈列保护领导小组主办的中山舰及武汉会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期在武汉碧波荡漾的汤逊湖畔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中国近代史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张靖琳(1919—1996),原名张大同,山东诸城人。早年曾在淄川、济宁等地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底来到武汉,先后在华北记者站战地服务团驻汉办事处和汉口战时儿童保育院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10月护送保育员、难童到香港,至1942年,先后在香港儿童保育院、香港女青年会女工服务社任教员,开展抗战教育活动。1942年初,张靖琳同志自香港回粤参加东江游击队,任东江游击队政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武汉革命博物馆举办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该馆收到武汉小吃老字号"老通成"创始人曾厚诚的长孙曾宪德先生捐赠的一批抗日救亡歌咏刊物,均为1937年和1938年出版的版本,其中初版的歌曲集《大家唱》弥足珍贵。翻开这些泛黄的书页,重温那段如火如荼的抗战岁月,这些唤起民族意识觉醒的抗战歌曲音犹在耳,铿锵激昂,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9.
王兴 《华夏文化》2023,(3):46-48
<正>抗日战争期间,文艺界人士通过撰写文章、编辑刊物等形式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抗战文艺》便是战时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于1938年5月4日创刊,至1946年5月4日终刊,是唯一从抗战初期直至抗战胜利结束都持续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文艺刊物。彭玉斌《〈抗战文艺〉的版本问题》一文(载《新文学史料》2006年第2期,以下简称“彭文”)详细梳理了《抗战文艺》的正刊、特刊、特辑、专号等,指出《抗战文艺》正刊、特刊一共编辑了80期,又因为有两期正刊(第10卷第4、5期合刊)编好后没能印刷出版,所以《抗战文艺》实际上只出版、发行了78期,这对战时文艺及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都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0月18日至20日,由湖北大学、湖北省社科院、湖北文献社(台北)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纪念武汉抗战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香港、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5-95
10月2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称,在日合作繁殖大熊猫“龙龙”(日本名“兴兴”)死亡原因为:在采精麻醉恢复过程中,因呕吐使胃内容物被误吸入肺。导致窒息死亡。据介绍,在日大熊猫“兴兴”于2010年9月9日在日本神户王子动物园死亡。  相似文献   

12.
2月17日,由武汉市文化局主办,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武汉博物馆承办的《武汉的桥—摄影作品展》在武汉博物馆拉开帷幕,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剪彩。有百湖之称的江城武汉,散布着1300余座桥梁,有1957年10月建成通车的长江大  相似文献   

13.
江从延 《大理文化》2015,(3):104-11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封锁了沿海的运输线,切断了滇越铁路,全部断绝了中国接受外援的途径,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云南省政府动员沿线20余万民众投入筑路工程,仅用了9个月时间,中国境内959.4公里的路段以奇迹般的速度通车。从1938年9月至1942年4月,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滇缅公路独自支撑着国家的外援运输。  相似文献   

14.
楊天石 《中国文化》2006,3(2):86-95
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曾通過多條渠道和中國政府聯系,企圖以“和談”的方式取得其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日方派出人員,或屬於軍部系統,或為外務省官員,或為與中國有傳統關係的“民間人士”。但是,也有一個特別的例外,這就是燕京大學校長、美國人司徒雷登。從1938年到1941年,司徒雷登受日本人之托,多次出入武漢、重慶,會見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有關資料,不僅真實地反映出抗戰期間中日秘密外交的發展歷史,也真實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從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到窮蹙困窘的沒落歷程。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39-239
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日本昭和美术会主办的“第8届中国上海·日本昭和友好交流联合美术展”于10月21日在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东外滩艺术空间开幕。1984年,日本昭和美术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在上海举行了友好会谈,自此双方确立了联展互访的友好伙伴关系,形成长期友好交流展示机制,进一步增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里珍藏着一面灰布制成的旗帜,灰色,竖条,幅长80厘米,宽42厘米,正面印有白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宣传第二队。上下边沿为军边,左右为虚边。这面队旗1938年在武汉抗战时期使用过,后由抗宣二队队长何惧保存。1984年,武汉“八办”纪念馆派人  相似文献   

17.
继1968年川端康成获奖,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3日揭晓,大江健三郎为日本又添殊荣。瑞典皇家学院在颂辞中,称赞他作品中“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命的迷思浓缩凝聚,呈现今天人类困境中令人窘迫的图像。”  相似文献   

18.
这枚普通的水晶印章是钱之光同志1938年在武汉担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时使用过的,印章长5.6cm、宽1.4cm,印面为正方形,上刻有"钱之光"三个字,印章配有一金属皮面制成的精致印盒。1984年,武汉"八办"纪念馆工作人员到北京访问钱之光同志时,经本人同意,由其夫人刘昂捐赠给纪念馆作为馆藏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春节期间,武汉博物馆联合共青团汉阳区委员会、汉阳区青少年教育办公室举办的“博物馆奇妙日体验行”寒假户外体验营活动在武博举行。汉阳区外来务工子女和贫困家庭青少年近五十人来到武汉博物馆做客。孩子们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探寻武汉城市起源,通过“青铜器对对碰”、制作纹饰拓片等互动游戏,了解盘龙城国宝级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乡间画记”木版年画展厅,孩子们聆听了“年”的故事,亲手张贴“门神”“年画”“春联”,亲身感受了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底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为摧毁我抗战意志,日寇将战时首都重庆作为战略轰炸重点。1938年初即进行试探性轰炸,此后开始了持续长达五年多的重庆大轰炸。尤其是1940年至1941年间,日寇集中了超过中国全部空军力量总数的兵力,配备新型的重型轰炸机,对重庆展开了代号为“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的毁灭性的地毯式轰炸,无论是军用设施还是民用设施,飞机所到之处,皆施以狂轰滥炸。日机采取批次多、时间长的疲劳战术连续攻击重庆,集中轰炸市民住宅、机关、学校、商店等人口稠密和繁华地区。无差别的狂轰滥炸,“使我万千同胞骨肉横飞,使我数十万城市居民流离失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