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师,他说他喜欢我!”“啊!是吗?……有人喜欢不好吗?”“老师,不是那个意思,是那个意思……”“到底哪个意思?无论什么意思,我认为有人喜欢总比没人喜欢好,难道你希望没人喜欢你吗?我倒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我,themorethebest.”“老师,可是,可是,……我又不喜欢他。”“你看你看,你不喜欢的人都喜欢你,你喜欢的人肯定会更喜欢你这么多人喜欢你,难道你不高兴吗这说明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好学生啊!老师也喜欢出色的学生!”满脸泪痕的她开始破涕为笑了。“可是,他还说因为喜欢我而无心学习。”“这可不太好。但你烦恼什…  相似文献   

2.
音乐老师们伴着新课程大胆地走了一段“创新路”,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问自己:所谓的“创新路”自己走得累吗?学生累吗?效果真的好吗?学生学会了吗?我还继续创新下去吗?这些问题从一次思想品德教研活动中,我与一位老师的交流间,有了新的启发。这位老师告诉我“思品课”靠一次观摩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收效甚微。比如只要一星期不强调,  相似文献   

3.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4.
杨荣平 《师道》2005,(10):13-13
老师们下课前常会对学生说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5.
李镇西 《班主任》2008,(2):16-17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6.
笑林     
《家长》2003,(4)
谁来参加老师:“星期五晚上的家长会,我希望每个同学的家长都来参加。”学生:“老师,叫爸爸来,还是叫妈妈来?”老师:“这没规定,反正你们家谁说话最有威信,就叫谁来。”学生:“那只好我自己来了。”?(供稿李平)爱太多了儿子考试不及格,爸爸打了他。心平气和之后,爸爸说:“孩子,爸爸处罚你,是因为爱你。你难道没有听人说过‘打是亲,骂是爱’吗?”儿子含着泪点了点头说:“这我知道,爸爸,但是,我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爱!”?(供稿张艺生)老师:“小明,请你回答,作为一个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是为什…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孩子们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假期生活的感受,其中一条是“在新学期中,在家庭生活中,你最渴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在两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中,有个学生渴望在学期中有机会能和父母去北京游览,一名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孩子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三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五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其余的都选择了“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9.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开心直播室     
“森林在这里!”余纲智无题老师:现在我给大家出一道题。划去下列词当中与其他词意义完全不同的那个词:奇妙、奥妙、寻找、奥秘。学生:划去“奥妙”。老师:为什么?学生:“奥妙”是洗衣粉,当然与其他词不同啦!(武进市东安初级中学吴萌珏)言而无信老师:现代人爱打电话,不爱提笔写信。大家想想,这种现象叫什么?学生:言而无信。(王嵩)爱提问的孩子儿子:爸爸,你说过,你最喜欢爱提问的孩子,是吗?爸爸:对呀,学问、学问,学要多问!儿子:那,我提个问题行吗?爸爸:好孩子,你大胆地提吧!儿子:你刚买回的香蕉什么时候吃…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与电脑     
下午,我一进教室,消息灵通人士给我传递了一个消息:“作家,听说又要举行作文竞赛了,市里的呢!怎么样,想试试吗?”作文竞赛,犹豫什么:“当然要报名,我从来都不放弃机会!”“我就知道你行,可别给咱班丢脸呀!”“OK。”我自信地答道。上课了,老师宣布了作文竞赛的消息:“同学们,市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作文竞赛。写作要求与以往一样,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必须用电脑来完成作文。时间自然是有限的,因此希望打字速度快、作文思维能力强的同学踊跃参与……”什么?需用电脑完成作文?“冯江同学,你报名参加吗?”老师笑吟吟地问…  相似文献   

12.
开心豆豆     
遭遇抢劫豆豆来到学校,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多时了。“出了什么事,这么晚才来?”老师问。“我遭到了匪徒的抢劫。”“我的天,他们抢走了你什么东西?”“家庭作业。”动物老师:“你脚上穿的是什么?”豆豆:“是皮鞋。”老师:“皮是从哪儿来的?”学生:“是从牛身上来的。”老师:“那么请回答,供你皮鞋穿,还供你肉吃的动物是什么?”豆豆:“是我爹。”不知所措语文课上,豆豆正在睡觉,被老师叫醒了。老师:“想睡觉,回家睡去。”豆豆:“可我爸爸对我说:‘懒虫,天天睡觉,学校睡去。’真难。”造句老师:“豆豆,请你用‘没有……  相似文献   

13.
王磊 《贵州教育》2014,(12):39-41
怎样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信息技术课老师?这是很多同行冥思苦想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很难是因为很多老师部习惯了以“己”为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教书育人,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又普遍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是因为教师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一位学生找到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学生从兜里拿出一张攥得汗津津的数学试卷:“老师,您看……”我拿过一看,试卷上面的分数赫然在目:99分!“很好嘛,你平常数学偏科,能得99分,说明你已经用功努力了,祝贺你啊!”“老师”,学生低下头,“可我们数学老师说我是抄的。”“噢,是吗?他找你谈话了?”“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勤奋的孩子     
《家教世界》2013,(12):16-16
老师:“你计算好这道题了吗?” 学生:“已算好了,而且算了十次。” 老师:“你学得真好。” 学生:“但是,我得到了十个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迟来的爱     
上课铃响了,我刚走进教室,就听见有学生在喊:“老师,翟洁晰说她有点头晕。”我走近翟洁晰,关切地问:“是感冒了吗?发烧吗?”说着,我便用手去触摸她的额头,接着又说:“是老师送你回家休息?还是通知你妈妈来接你啊?”“老师,不用,我能坚持!”她朝着我甜甜地笑着,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神情。“那好,如果坚持不住,就告诉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老师找学生谈话,习惯于将学生请到办公室,让学生肃立在面前,教师则坐在椅子上,然后开始进行谈话,形式多少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审判:法官坐在庭上,而犯罪嫌疑人站在前面。为什么要这样?笔者了解了一下,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跟老师谈话,常常会感到一丝胆怯,这可能就是问题的答案,老师需要让学生感到胆怯或者感到威严,需要时时提醒学生:我是你的老师,潜台词是你必须听我的。真的必须这样吗?笔者认为未必。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马斯洛在人的…  相似文献   

18.
暑假里,一个三年未曾谋面的学生突然找到了我的办公桌前,为了手里的那张本科录取通知书对我说声谢谢。闲聊中,那个曾经的“后进生”纯真地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当了教导?”我一楞,随即意味深长地笑了,“你进步了,老师也在进步呀。我与你们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近,有一个小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说有一名学生,上课喜欢讲话,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带回办公室,准备批评、教育他一番。想不到,老师还没有讲话,学生倒抢先讲起来了:“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因为我学得好。”我们在感叹这名学生“无礼”的同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好成绩是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好成绩是教出来的,但好成绩不完全是教出来的。同理,对于德…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进考场前高三学生如临大敌的紧张表情,以及考完后“劫后余生”般的喜悦与兴奋,都再次让我反思:现代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寒窗苦读12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想肯定不会仅仅是试卷上那些东西,还应该有点别的,但这点“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如果这个问题你来问古中的老师,我想你听到的答案十之八九应该是一样的:选择,并且乐于承担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