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2.
构思奇特意味深长──介绍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鲁守正艾米莉·狄金森(一译狄更生),183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阿姆赫斯特的一个望族家庭,她的祖父曾建立了阿姆赫斯特学院,她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律师,热心于本地的公共事务。艾米莉在阿姆赫斯特学院念书,在学...  相似文献   

3.
李哲 《文教资料》2009,(9):25-26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更生(一译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诗人。本文介绍她的身世简历,探讨其诗歌的意象、内容以及语言风格,还指出了狄更生其人其诗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元素互容、互知、互识、互惠、互补、互用的当今社会,采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的观念这种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读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爱情、宗教、名利三方面主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她的独树一帜的思想火花使艾米莉·狄金森堪称为一位“反熵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我死时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是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作之一,诗歌短小精悍,反映对于“死亡”和“永生”的思索,从而对“永生”提出异议。诗歌形式优美,内容深刻,二者巧妙结合,完美统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哲学观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8.
美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白衣修女”艾米莉·狄金森以其作品的内容新颖、诗风自由而名垂青史 ,其中相当一部分描写自然的小诗清新隽永 ,颇具代表性。对诗人的独特诗风进行溯源 ,即可发现 19世纪超验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爱默生极大地影响了诗人的思想及作品 ,在形成狄金森独特诗风的诸多因素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发现 ,诗人不仅限于承接旁人思想 ,而是致力于创造性的开拓 ,取他家之长 ,凝聚自身精华 ,成功地开创了一代诗风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坛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不同的读者看来通常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从诗人的宗教观、诗人对其作品的期望以及对爱的渴求这几方面, 分析了<我的生命对着--一支子弹上膛的枪>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并探讨了各种意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一位极其重要的诗人,关于她的诗歌研究由来已久且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周建新作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专家在《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中严谨忠实,并力求神似,为广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者和热爱其诗作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译本。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独特、超前的诗人。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上 ,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她以前的美国女诗人的道路 ,表现出了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分析她的生活方式、爱情诗、宗教诗着手 ,可以阐述出她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 ,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花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最后的收获》(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一书进行了评论,认为存在三点不足之处:第一,词的误译;第二,诗行的误译;第三,刻板的逐字翻译。由此得出结论:要译好狄金森的诗歌,首先必须通读其诗歌、评论及诗人传记,彻底弄透每首诗的意义,然后再推敲字、句,译出风格,译得流畅,译得象诗,真正做到“信、达、切”。  相似文献   

14.
(一)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这位女诗人生前默默无闻,终老独身,人称“艾默斯特修女”。当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摇旗呐喊,歌唱自我,歌唱民主和新的美国时,狄金森也开始了低低的歌吟。在深刻的内省中挖掘出事物的真善美,毫无矫饰的情感流露,奇特的意象,不凡的想象,使她和惠特曼一起成为那时期美国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美国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给狄金森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身为社会中人,即使一介平民,也会感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更何况感情细腻、观察力敏锐的诗人!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抛开成见和功利心,我们就会在她的诗集中,发现一系列反映19世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发明和社会震荡的诗篇。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的诗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惠特曼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她的诗,不同于惠特曼那种响亮、豪放、坦荡的男性风格,而另有一种女性独有的清丽、柔婉、蕴藉。但是和惠特曼一样,狄金森也是美国人最喜爱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诗歌的主旨和灵魂 ,是诗歌中最活跃的因素。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意象小诗立意新颖 ,境界独特 ,情感真挚 ,是诗歌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郑玲  张红霞 《考试周刊》2010,(12):33-34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20年,批评家们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看法尚欠统一;30年代起,她的诗人地位得到普遍认可。50、60年代后,她的"伟大"诗人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到80年代,艾米莉.狄金森被认可为西方经典作家之一。30年代前,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评价主要是印象式的。此后,社会历史式的批评兴起,40到70年代出版了大量研究她的生平和影响的文章和著作。60、70年代出现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心理分析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个显著的现象。80年代批评界美化艾米莉.狄金森和90年代批评重心向原稿的转移堪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史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