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些时拜读了李恩中老师的《&;lt;与朱元思书&;gt;两处注释的商榷》一文(《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恰巧我对这两处注释也有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中《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注释,吸取了古今各家的研究成果.在浅显通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笔者认为编注者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以就教于该诗的编注者、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4.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标点、注释、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 ,因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力作。但是 ,无庸讳言 ,该书在注释方面也间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左传》注释提出商榷 ,并加以补正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辑注本《启颜录》在校点和词语注释方面存在不少舛误。本文在校核敦煌本原卷的基础上,研读有关录文及注释,略举该书校注可商补者25条,并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中《报任安书(节选)》一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将取教材中四处较明显的注释不当的字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最近翻阅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7次印刷)。发现其中《蒲柳人家》一文有多处注释内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  相似文献   

9.
徐强 《现代语文》2008,(5):111-111
为许多省市使用的高中第三册《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注释上有较多错讹。今仅就《孔雀东南飞》一诗的问题略加辨析,期望能对广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孔雀东南飞》的部分注释又作了修改。尽管如此,课文的一些注释仍然值得一议。一、此“结发”非彼“结发”课本对“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作了如下注释:年少时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阴间,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郭锡良等五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是当前高校使用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古汉语课程教材。笔者发现两个版本教材的相关文选注释内容,尚有可进一步完善之处。文章选取两教材中相关文选六例注释差异进行训诂分析,并试以补正。  相似文献   

12.
鲍丙琴 《学语文》2012,(3):70-7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人教版2008年)选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文中个别字词的注释不够妥当,尚有值得商补之处。笔者不揣鄙陋,胪陈数例,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本对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注释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课标高中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2006.11)第四单元课文《苏武传》,是新编入教材的。笔者在研读时发现一些注释欠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吴先进 《学语文》2013,(3):71-71
贾谊的《过秦论》脍炙人口,可谓散文当中的经典,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选有此文,文章写道:“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教材对“抗”注释为“匹敌,相当”,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此释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在注释上,有的当注释的未作注;有的下文注了的上文却不注;有的注释则欠准确。这给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特提出来,以期引起教材编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的注释为:“到了第三年,就是庆历六年(1046)。”而《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则是“到了第二年”。到底是“到了第二年”,还是“到了第三年”呢?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用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世名篇《小石潭记》,这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笔者在执教此文时,发现课本上的三处注释值得共同切磋、研究,同时虚心地向方家求教。  相似文献   

19.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认为在理解古代作品中的词语时须树立历史的观点,他指出:“语言中的词汇和词义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因此,训诂学不能满足于对词汇和词义作静态的、共时的描写,还要对词汇和词义进行动态的、历时的考辨和分析……由于缺乏历史观点,许多注解家往往用词的今义去代替词的古义,以致误解了原。”语教材的编在注解言词语时大体上秉承了历史的观点,但仍有少数注释存在以今律古的问题。下面就《愚公移山》中一处注释提出笔的看法.以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高中语文课本,又是同一篇《拿来主义》,人教社(新、旧版)教材与苏版教材对其中的五处注释的处理,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正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们的思想意识在不断进步和提高。现分别对此作些分析对比(下文中,人教社旧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简称“旧注”,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简称“新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教材注释简称“苏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