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宫斗"戏,它受到了当代女性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一部生活在现代"丛林"社会的女性的奋斗史。它反映了现代女性的欲望、困惑和焦虑,它用一群穿着古装的女性,描绘了现代女性挣扎在肉体与心灵、道德和权力之间的困境,并为现代女性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1,(19):9
<正>编者按:广东省曾在2011年3月份提出,将在省内进行试点,对中小学女生实施女性教育。自此之后,一股围绕"女性教育"是否该提倡的争论之风便席卷而来,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为"女性"叫屈平反。于是,女性教育成为各界人士主要讨论的焦点。女性教育到底是歧视女性、对女性群体有偏见的阴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一批"女结婚员"的形象。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性诗歌的崛起,女性诗人开始以其独立、反叛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诗坛,而在大量女性诗歌文本中,一种具有某种共性的"自画"成为了这一时期女性诗歌重要而独特的创作倾向。可以说,在自我的镜照与打量中,女性诗人群体发现并彰显了自身强烈的性别意识,而女诗人伊蕾、翟永明则是以"自画"以及为女性群体"绘画"的方式重塑了女性的个体意义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的界定依据应为是否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因此,女性文学专指女作家创作的体现自觉而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女性生活、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文本.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主要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中"人"的意识的自学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活跃而产生并逐渐形成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走过的是由"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与强化.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纳入人学理论框架中去思考与创作,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性别意识淡化与超越应该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学"并不是一个由"题材"框定的范畴,男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操作并不意味着男性作家可以依据这样的本文介入女性文学.事实上,"女性文学"首先是指女性作为书写主体的写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妇女被拒斥在文学史之外,说到底是因为妇女一直被拒斥在写作之外.其次,"女性文学"是指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心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女性文学永远意味着女性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7.
《女勇士》是一部描写中国女性的作品。作者汤亭亭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以女性独特的角度,记叙了华裔的美国遭遇,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女性发声,建构出独特的华裔女性话语体系。小说反映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低下,但又塑造了花木兰、"我"的母亲及"我"为代表的华裔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利,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9-21
太阳神话是先秦神话的重要母题之一,在先秦神话中拟人化的太阳却不像后世阴阳五行思想下所说的属"阳性",从太阳神羲和的女性身份,太阳的动物形象金乌的女性身份以及太阳在人间的"代理人"女巫的女性身份,可以看出太阳在先秦神话中是一位女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夸父逐日"神话反映的是一种与太阳神结合的巫术仪式。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中,作者描绘了一段战争封锁时刻的"奇遇".小说中"吴翠远"这一女性人物所面临的困境,正是现代女性的共有难题.出走的女性面临着"堕落"还是"归家"的艰难选择.时代发展中,现代女性的家庭与其个人爆发观念冲突,现代女性在反抗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在女性被动地位、女性经济权利、女性自我认同方面的深刻问题.结合...  相似文献   

10.
庐隐是"五四"时期女性书写的先驱者,然而却不是超越者,她的作品一直以一种自怨自艾、自伤自悼的自我叙述方式表现了知识女性徘徊在歧路的情感世界.在封建父权与丈夫之家——或许是"玩偶之家"之间,新女性进退维谷,辗转反侧.她的作品谱写了一曲男权藩篱下女性命运的悲歌,成为"五四"时代的绝唱.  相似文献   

11.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12.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相似文献   

13.
记忆这个文化学的核心概念,为日本女性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在日本的明治、大正时代,日本虽然学习西欧的先进文明,却将女性置于此外,仍然以"贤妻良母"为妇德标准来束缚女性。"生儿育女"是日本近代女性作家的肉体记忆,"贤妻良母"则是精神记忆。女性作家在作品里否定社会对其"生儿育女""贤妻良母"的定位,肯定满足自我欲望的"主体的性",以争取女性的肉体解放和精神解放实际上只是一种表象,而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则是要重塑女性作为主体的肉体记忆和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14.
凌叔华的《酒后》通过对女性越轨心理以及越轨行为的描写,展示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但是由于女性所处的"被看"处境,以及女性主动承担的"受虐"地位,注定了这只能是一次适可而止的偶然叛逆。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社会,女性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接受了男权社会所划定的社会秩序,以及对女性理想化的"妻子"与"母亲"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一位对女性比较关注的作家,他的诸多作品里显示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观.文章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就在"自然"二字,并从林语堂所倡导的女性"自然"之德、"自然"之貌以及"自然"之力三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原型,"鞋"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性"的象征.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承载着"性"与"焦虑"、"死亡"的多重意涵,既是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的继承,更是对其意旨的拓展,成为解读女性人物丰富复杂内心世界的密码,是女性荒凉一生的见证.她借助对"鞋"意象内涵的拓展,从女性潜意识层面表达女性的身体、情欲和性别诉求,道出父权文化钳制下被淹没的女性之声,填补了五四女作家在书写女性深层自我上的空缺."鞋"这一能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作品的心理内涵,营造了一个意义丰富的女性世界,进一步阐释匮乏和内囿情境中的女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注女性文学的人恐怕都会有一种感觉:80年代后华文女性文学确乎是一种世纪末的"华丽"。而这种"华丽"从张爱玲就开始了。"华丽"在张爱玲笔下,是渗透苍凉情调的色是,是富含暗示性的纷繁意象,而且她能从女性的情趣所在、敏感所向,体悟人性和人的生存境况,小说的氛围也由此变得浓重。  相似文献   

18.
凌淑华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花之寺》是她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这部小说集采用独特的"复调"式书写,表达了对女性婚姻婚前、婚后同囿"围城"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将女性牢牢困在这座围城中的真正原因。这样的书写看似保守,实则深刻,在另一层意义上呼应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9.
女书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极具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女书文化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凝聚其文化内涵及修辞意义、指述关系。女书文化作为女性意识的叙事方式,主要表现出"女性作者"对待"女性"这一性别特质,从发现、审视到定位的认知过程。把女书文化作为泛文本研究,解读其修辞意义和指述关系,大致可分为女性自我洞悉的符号意义和以女性立场审度外界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从古至今一步步走来,一直不曾停下脚步。随着"女性世纪"的到来,女性文学以其独特魅力,铺天盖地地走到大众面前,以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傲然屹立在文坛之中。翻读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你不难发现当今的女作家群是那么的壮观,先锋作家、美女作家的美名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一时之间,文坛晃动的净是女性面孔,女性文学更是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