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特性,它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包括在语音、词汇、修辞、甚至语篇类型上的选择。译作对原文风格能否再现,也是翻译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尝试以刘宓庆的风格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风格符号标记来系统对比《红楼梦》两大译本——杨宪益和霍克斯版本中人物语言风格的传递之异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出发,以《红楼梦》及霍译本语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译文与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差异。研究认为,《红楼梦》原文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灵活多变,译文因翻译意识形态操控,其模式呈现出简化单一的特点,语言特征及风格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心理习惯。  相似文献   

3.
小说具有不同于诗歌、戏剧的叙事方式。在小说翻译研究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要反映原文中通过独特叙事方式体现出的美学效果,充分体现原作者在创作时对语言形式的把握,这也是原文风格的具体体现。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要对原文的叙事特征作全面考察,恰当把握原文叙事技巧,避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小说事实上,仅仅建立内容层面的对等而忽略原作者对表现形式的操纵。本文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考察了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叙事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文中的作用和在译文中的再现,从而成功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语言风格是一篇文章语言的总体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能否将原文的语言风格译出,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翻译的成功、出色与否。通过比较《艾默大叔》和《名利场》的幕前语两篇译文。阐述翻译过程中译者理解掌握原文语言风格,并用贴切的汉语表达出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这使得汉语习语英译成为翻译的难点。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习语的英译为例,对汉语习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自翻译为中文版本以来,就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该作品最具吸引力之处就在于语言表达上,无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语言,都使得小说内容更为充实。英汉翻译中,要能够做到翻译内容符合原文表达,还要从中国的语境出发进行翻译。对《呼啸山庄》的语言特色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对主要人物的语言风格、描写语言和叙述语言的研究,对该部著作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在英汉翻译视角下对《呼啸山庄》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侧重其语言特点,以期将《呼啸山庄》所要表达的内在意蕴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98):15-16
《红楼梦》原著结构设计精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反映。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对其进行了全译,作为两种代表不同风格的英译全译本,对他们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霍克斯和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各有千秋,单从回目上看就能比较两者在翻译上的某些特点,从修辞、炼字方面对回目进行比较研究就能揭示两者的翻译风格及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杨绛女士的小说《洗澡》及其由梅珠迪、史耀华执笔的英译本为例,探讨小说翻译中有效再现原作语言风格的问题,论述了在《洗澡》这部小说中,作者个人风格的三种表现方式及影响作品人物风格的三要素,评析了译者采取的再现原文风格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意图会直接影响翻译策略的选定。对于刘姥姥个性化人物语言的翻译,杨译力求准确,更忠实于原文;霍译则喜欢发挥创造,译语流畅自然,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杨译和霍译的不同是由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语言的不同翻译策略,旨在探讨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隆玉婷 《海外英语》2011,(1):212-213
《好了歌》是红楼梦的文眼,而《好了歌注》是红楼梦文眼之文眼,对全文情节,人物命运皆有提点作用,所以它的翻译在《红楼梦》的翻译中可谓重中之重。该文拟以该诗为材料,从文体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对其两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藉此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品评两译文是否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美感和实现了原文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议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作品中,大多数人名具有一定寓意,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延伸,大体上反映人物的性格、角色和命运。译者应在充分理解把握人名寓意的基础上,尽量在译文里体现该寓意。一般情况下,该寓意能在译文中得到再现,但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其再现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作品里的一个重要关目,庞春梅“毁骂中二姐“的情节,写及不同类别的许多人物的言行举止,凸现制造矛盾冲突、处理情节过渡、铺垫故事高潮的关键因素,在揭示人物性情、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具有双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译本对儒、释、道宗教词采取直译或直译+注、意译和替换等方法。罗译本是公认的异化译本,但书中宗教词的翻译是归化(意译和替换)占上风。罗译本宗教词的翻译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在当前的典籍英译中,译者不可一味追求原汁原味,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否则"译犹未译"。同时提出典籍文化词语英译中术语规范可以提高翻译中的文化传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词汇教学首先要从研究学生如何学习词汇入手,而学生要学好词汇需从其词汇知识和词汇习得入手。习得词汇知识不只是熟悉词形,还包括熟悉各种意义、概念和已知词的意义关系。此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词汇习得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造词现象等。把词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方面,研究学生学习词汇的规律和个体差异,以学促教,反之用教进一步引导学,使词汇的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钟义荣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28-29,55
在分析汉字构形系统发展各阶段特点及其继承、衍化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汉字构形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向和规律,并以之为基础,总结出汉字简化与造字所应遵循的一些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一个die译成汉语,有150多种表示法,同样,将死字译成英语,也有上百种表示方法,由此可见翻译选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翻译选词要注意原与译在体,语域,褒贬和情感色彩上的对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义利之辩” ,首先必须尊重“义”和“利”的本来意义 ,并且必须根据文字学的知识从辨析“义”和“利”的本义入手 ,而不应当急于将“义”和“利”当作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并直接在伦理道德领域展开所谓“义利之辩”。今天伦理学的许多词汇 ,如伦、理、道、德以及义和利等 ,当初并非就一定含有伦理或道德上的解释。甲金文字“义”和“利”的本来意义或最初含义是“杀羊”、“己之威仪”和“以刀断禾”或“用‘刀’犁地”。  相似文献   

18.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解读茨威格笔下的心灵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的小说以心理描写著称,他善于将人物置于激情的把玩之中,表现人的心灵空间,再现人物在激情驱使下的遭际;既探寻这种激情的生成,也关照激情的宣泄及其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心灵激情是我们体察茨威格心理描写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9.
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翻译时译不仅要从原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同时还要从译语化语境着眼.将原信息重新表达为译读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相似文献   

20.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而词义的引申派生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按一定的方式和顺着一定的脉络实现的。词义引申的根据和方式主要有相似类比、相关借代和相因推导;词义引申的脉络主要有"放射式引申"、"连锁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全体、由实词到虚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