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微生物的筛选在农业、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然而由于生物技术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情况下他人很难从同一环境中筛选出一模一样的菌株,导致发明难以重现,因此审查指南中规定特定微生物的筛选方法因不能再现、不具备专利法规定的实用性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如何判断微生物筛选方法能否再现历来都是讨论热点,也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是否所有涉及微生物筛选方  相似文献   

2.
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而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到专利申请是否能够授权以及受保护的权利范围的大小。医药生物领域发明具有不同于其他技术领域发明的特点,一方面该领域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专利保护;另一方面该领域专利申请的审查有其特别的规定。因此,为了充分保护医药生物领域的发明创造,撰写  相似文献   

3.
植物新品种作为发明的一种,在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基于不同原因,或以专利法或以专门法或两者兼具的方式对育种人的权利进行保护。从整体上看,相对于植物品种权的保护而言,对动物品种权的保护是滞后的。一、不同国家动植物品种权保护的比较(一)美国动植物专利保护情况1.植物专利法保护1892年,美国国会提出过授予与植物相关的发明专利权的议案,但在通过1930年的植物专利法之前,有两个原因阻碍了植物发明获得专利。第一个原因是当时普遍认为植物,包括人工育种的植物,是天然产物,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第二  相似文献   

4.
今天和大家谈谈如何正当利用专利。确切地说,是怎样利用专利保护或者检索专利文献,获得经济利益。用专利获利,有正反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通过检索专利文献,启发、开阔视野,了解同行业、同领域目前所达到的水准,借鉴别人的发明构思,集众家设计之长,研发出自己独特的领先产品。新产品在专利法的保护下推广应用,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权益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明可以概括地分为专利性发明和非专利性发明。一、专利性发明专利性发明,是指那些可以作为产品进行工业制造或可以作为工艺手段及技术手段直接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中进行产品生产的,并符合国家专利法的相关规定,由此能够取得国家专利审查机关的认可而获得国家专利权的发明。例如,电灯的发明,电话的发明,塑料的发明,硫化橡胶的制造方法的发明等,皆属于专利性发明。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明,主要指的就是这种狭义的专利性发明。我们将专利性发明的这种可以作为工业产品进行工业制造的及作为工艺手段或技术手段直接应…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都是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专利法的。美国专利保护的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专利3种;保护的主题常见的有方法、机器、产品、物质组合物4种。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事实上的保护主题不断扩展,几乎是无所不包。美国专利实行先发明制。  相似文献   

7.
医药生物技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也是科技研发活动的前沿活跃领域。在医药生物技术的研发活动和营销活动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贯穿着明智的知识产权战略思想,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又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上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为提高业内人士的专利知识水平,促进医药生物技术事业的发展,定于2006年8月12~13日在北京举办医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实务研修班,由资深专家授课。本项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主办,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8.
美国专利法第103条款规定,要求保护的发明应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发明完成时本领域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具有非显而易见性。这种条件涉及获取专利的发明所需要的水平和程度,只有当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没有在现有技术中被明确地披露或记载,才应用非显而易见性的标准。如果被要求保护的发明不具备新颖性,那么,专利显然是无效的。了解美国专利法103条款的非显而易见性标准的建立过程,将对我国的专利授权判断有很强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针对软件在中国的专利保护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通过现有的方法专利或者装置专利都不能做到对软件加以有效的保护。针对现有方法或产品专利在对软件保护上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可以尝试采用"配置方法"专利,依据我国专利法中的规定对依据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提供专利保护。结合软件销售的不同场景,本文分别介绍了"配置方法"专利的应用方式以及相应需要更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小鹭鹭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对发明说 :“发明爷爷 ,你教我搞发明 ,好吗 ?”“好啊 !”小鹭鹭在发明的指导下 ,作出了一项发明 ,小鹭鹭太高兴了 ,她又想将发明申请专利。专利说 :“你想申请什么专利 ,是发明、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按照专利法规定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什么是发明 ?按《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什么是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区别在于 :1…  相似文献   

11.
在专利审查或专利侵权诉讼中,经常遇到涉案专利中出现多项独立权利要求的情况。根据《专利法》第59条的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且首先要考虑独立权利要求。因此。在确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时,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科学和实用技术的发展,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发明家的发明给予法律的保护,这就是专利制度诞生的缘由。天字第一号专利于1790年7月31日经由美国国务卿、司法部长和国防部长三人组成的专利委员会通过后发布,这可见专利诞生之初是多么神圣。发明是专利之母,专利是发明的保护神;有发明才有专利,专利又促进了发明、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遗憾的是,许多发明家却常常是专利法盲,他们中不少糊里糊涂沦为专利的牺牲品。许多发明家因持续不断的压力和开销巨大的诉讼而破产。例如闻名于世的收音机始祖李·德福·雷斯特,就是因为对侵权案…  相似文献   

13.
“充分公开”是专利法理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这一术语并没有直接出现在中国《专利法》的具体法条中。但是。各国专利法如美国和日本的专利法、《欧洲专利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中都有类似的表述。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如何理解“清楚、完整”和“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14.
基因的专利问题主要是可专利性及专利性问题。在我国,基因可作为化学物质申请专利,只是在审查上应该对实用性有更高的要求。基因专利的基础就是基因资源,结合我国新修订的专利法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探讨基因资源的利益共享和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技术这一特定的领域中,生物材料的保藏对于专利申请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文字记载很难清楚地描述生物材料的具体特征,而即使是能够描述清楚,如果得不到生物材料本身,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不能实施发明。因此,为了满足《专利法》第二十六保第三款关于充分公开的要求,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5条的规定,对生物技术领域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应该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进行保藏。可见,生物材料的保藏不仅关系到保藏程  相似文献   

16.
以2 332项纳米材料产业美国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科学引文对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科学引文的数量和质量对专利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科学引文的时滞对专利质量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纳米领域重大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息息相关,纳米技术开发绩效的提升,有赖于前沿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97年,生物工艺学评论家Jeremy Rifkin和Stewart Newman因发明出一种运用不同胚胎细胞培育嵌合体(chimera)的方法而申请了专利,但Rifkin和Newman并没有打算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企业家。相反,他们希望利用专利法的本质精神,来反对他们所厌恶的生物工程。专利可以使某人享有制止他人制造、使用和出售其发明的权利。如果申请被批准的话,那么Rifkin和Newman就会成为嵌合体技术的专利所有者,而那些从事人体移植手术替代器官研究的科学家可能对这种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实际上,Rifkin和Newman有权在专利规定的20年内禁止其他人使用嵌合体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关化合物制备方法发明的侵权纠纷日益增多。由于化学方法发明的复杂性和侵权判定难度较大,化合物制备方法发明成果的有效保护一直是生物技术及医药领域研发人员面临的难题。本文比较分析了技术秘密和专利保护的特点,重点解析了巴斯夫诉南通专利侵权案、阿文-蒂斯诉恒瑞专利侵权案、亚什兰商业秘密侵权案等方法发明侵权典型案例并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很多地区,专利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手段,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专利意识的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产生和实施专利主渠道的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量和获得专利保护的成果极少;二是许多地区没有一个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有的企事业单位连负责这项工作的人都没有,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就更无从谈起。据统计,我国历年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投入大量经费开展各种科研课题,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而申请专利并获得保护的成果却凤毛麟角。广东省增城市自专利法实施13年来,累计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580项,全市专利实施率高达90%,专利产品产值去年超10亿元。这种重视专利工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