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拨款的地区差异很大,研究表明是财政收支水平差异、中央转移性支付力度不均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造成了职业教育财政拨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朱静颖和夏金星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阻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由教育发展不平衡衍生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历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完善教育投资体制来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差异,达到“教育公平”,这是摆在职教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者通过对全国31个省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平均指标、变异指标显示我国各地区之间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拨款差异较大,财政收支水平、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造成了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拨款的地区差异。为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有效带动了各地方财政和其他各方面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各地的经费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建议财政性经费注重向职业教育投入倾斜,加快改革财政性经费的拨款方式,缩小地区差异,逐步按照职业学校人数平均成本进行拨款,形成一个能够与职业教育培养成本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生教育分析表明,我国地区之间研究生教育发展差距比较大.各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的适应性比较差.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应注意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拨款,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应增加对部委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拨款.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比较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要由政府拨款如瑞典、香港、智利。瑞典职业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大体各占一半。国家负担职业学校昂贵的设备、部分校舍费用;地方政府负担与教学无关的费用。香港职业教育经费80%以上由地方政府负担,其余由企业和社会团体捐助。智利的教育资金,来自中央政府的预算和各地区、社区的私人资助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收入和捐赠。2由政府和企业分担如法国和联邦德国,政府和企业大约各担负一半。法国的学徒培训费…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阻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由教育发展不平衡衍生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历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完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来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差异,达到“教育公平”,这是摆在职教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的地区差异为排除教育规模对财政拨款总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拨款”(以下简称“生均拨款”)作为研究对象。采纳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的相关数据,某省生均拨款=(中等专业学校拨款总额 职业学校拨款总额)÷(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 职业学校在校…  相似文献   

7.
中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解决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的主要政策手段。指出中国现行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由于照顾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起不到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的政策作用。在分析中国现行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日美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与拨款模式经验,构建新的中国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与拨款模式,并利用1997年数据对拨款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投入、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发现,政府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够,这表现在近几年一些省份生均经费指数几乎没有增长,个别省份甚至有所下降。不仅东、中、西地区间教育投入不平衡,地区内部,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各省市之间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差距要比东部、西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必要为解决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8-2011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对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很显著,“生均预算支出”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第二,各省份的高校扩招速度不同是“生均预算支出”地区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毕业生的流动状况显著地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流入流出比值越大的省份其“生均预算支出”越多.第四,财政供给能力是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人均财政收入越多则“生均预算支出”也越多.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对中职的财政投入保障能力关系到中职免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中职财政投入保障能力,一是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总投入,包括中职财政投入总量及占GDP的比例、中职财政投入增长情况和负担情况;二是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生均投入,包括中职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及增长率、中职生均预算内经费及相对指数。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省中职财政投入保障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以此判断各省中职财政投入保障综合能力的强弱情况,并对免费后中职教育地方财政提出了若干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 essay deals with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averag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of every ordinary senior secondary student, including budget funds for education, the proportion appropriated to the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 by the government, tuition fee per stud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tuition fees of the total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By analyzing the relevant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we find that the averag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and tuition of every student in the western area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eastern and the middle area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funds allocated by the government is the highest. However, in the middle area, both of the government appropriation of education funds for every student and its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are the lowest in China,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portion of tuition fee of the total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and the income of the rural residents are the highest.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look at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e such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职业教育管理权下放联邦主体的情况下,预算联邦主义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造成了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规模的差异。为解决此问题,联邦政府一方面充实地方财力,使之有能力支持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收回部分职业教育管理权,加强联邦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推行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破除城乡义务教育二元体制、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诉求。按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包括行政区内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跨行政区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两大类型。义务教育的属性特点和社会公平的伦理要求共同决定了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财政职责。当前,要解决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格局与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财政职责不对称的问题,各级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要履行与其财政能力相适应的财政职责,其中县乡政府需承担力所能及的财政职责,省级政府承担最主要的财政职责,中央财政承担对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职责。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成为补足与均等省以下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主要手段。伴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省以下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状况有所改善,财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着地方义务教育经费缺口较大、转移支付均等地方政府教育供给能力的作用有待加强、使用及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失衡有关。对其进行改进,需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的使用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在改制成本的分担上,把过多的责任推脱给县级财政;在集团利益分配上,使弱势教育集团和整个教育集团的利益水平都下降。从制度安排的过程及运行实践来看,这种局限性源于我国软政权倾向下的随意行政控制。为此,应对我国的教育预算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增加科研收入、地方高校要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使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继续发挥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加强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积极推动省级财政按有关生均标准对地方高校进行拨款;在有效调整高等学校自身吸引社会投入的政策方面,高校要树立成本意识,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分级的教育财政体系有利于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造成公平问题。为此,建立规范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必要的,需要提出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总目标及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