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季俊 《中小学电教》2011,(12):71-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特殊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美是教材与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动用最美艺术,让审美情趣贯穿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语文教学美不胜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语文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对作品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作为涉世不深而又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处在一种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仍然不高,与教师发挥学生自主性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目标里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美育既是教育方针的主要方面,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目标"里还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二者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美是教材与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动用最美艺术,让审美情趣贯穿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新课程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1年版)提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新课程培养目标时,把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1年版)提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其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为此,需要在教学中要渗透环保教育,同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也要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环保意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中列出要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什么是人文素养呢?这要从人文精神说起.  相似文献   

16.
一、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比以往更需要家访   &lt;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gt;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这个目标的培养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   ……  相似文献   

17.
郭茜 《教育》2010,(11)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段话指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是的,现代社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素养包括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中,体现了当今时代的要求.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仍然不高,与教师发挥学生自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04,(7):49-50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包括教学改革在内的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对整个基础教育产生了全面而深刻影响,新课程目标的建立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