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桂质柏(1900—1979年),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学博士,是1922年文华大学图书科首届毕业生,曾经担任东北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图书馆的馆长(主任)。此文主要根据四川大学馆藏档案等文献资料,对桂质柏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四川大学五年的图书馆管理实践和教育经历进行厘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曾在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任职的洪有丰、桂质柏、戴超、柳诒徵等9位图书馆学家的生平事迹的梳理,探讨其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背后的精神实质,将近代图书馆学家的精神总结为:责任力、专业精神与恒持之心。  相似文献   

4.
我与商界联合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该文原名《上海总商会和商界联合会的若干活动》,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市工商联文史委员会主任严谔声先生的口述史料,由副主任胡治藩先生记录。该文曾被多篇学术论文引用。由于文章形成时间较久,字迹潦草,现予重新整理发表。整理者王昌范。  相似文献   

5.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钱亚新先生的交往和合作经历.介绍了钱亚新先生的生平及其图书馆学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袁湧进先生的交往经历,介绍了袁湧进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图书馆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顾家杰先生的交往经历,介绍了顾家杰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图书馆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杜定友先生的生平及其图书馆学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沈祖荣先生的生平以及与白国应的关系和缘份.  相似文献   

10.
白国应回顾与老一辈文献分类学家皮高品先生的关系和缘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刘国钧先生的生平及其图书馆学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唐纳与我     
本文是老新闻工作都夏其言先生(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应新加坡《联合早报》报特约而撰写的文章。文中讲述作者与影剧(?)和厚交情及当年报界的内情,同时也提到磨纳与江青的一段婚姻往事。本刊有所调节。  相似文献   

13.
李二我先生     
李二我先生李建永上午刚为我三岁半的女儿李雨书草成一篇《雨书先生》的小文,接着又写这篇《李二我先生》的大文。李二我先生尝自称“李二我先生”。作家张承志在《致先生书》中说:“我遵循中国人称‘主席,则不言而喻即专指毛泽东,称‘总理’则不言而喻意在周恩来之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王元化先生遽归道山,忽忽已近两年.我结识王元化先生很迟,但也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元化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总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6.
年近古稀的邵华泽同志曾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是中共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还曾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9月,他从人民日报社离任后,仍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主席,并兼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大众传播学博士生导师。邵华泽先生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一直任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作为一名青年地市报人,我能有幸与邵华泽先生交往,完全是因翰墨而结缘。1997年8月,我荣获“首届中国报人书画展”一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15日,不经意间看到媒体上罗哲文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几乎难以置信,想罗先生身体那样健康,到茶寿也不成问题,不想却这样匆匆离去.其实,春节过后就一直想去看望先生,聆听教诲,可每每想到他书房中络绎不绝的访客,还有那接不尽的电话,就心生退意,不忍心再去添乱.而如今,这种的念头也要画上了终止符.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12日,我接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Ann Gilliland教授发来的邮件,告诉我一个不幸消息——加拿大著名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因病逝世。闻听这一噩耗,我既震惊又难过。震惊是因为库克先生年未逾70;难过是因为国际档案界失去了一位重量级学者,我也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5月18日,我接到《上海档案》编辑的电话,约我写一篇介绍库克先生的专稿。因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198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考入山大古籍所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留校,其后一直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师从王绍曾先生,长期参加、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主要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存目标注》、《清人著述总目》、《山东文献集成》等。回顾二十多年的学术经历,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图书馆。其中山东省图书馆、山大图书馆是关系特别密切的两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岁月易逝,永远是中老年人的感觉。遥想35年前,我还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哪里会想到,如梭的岁月会把生活雕塑成一串串往事,而回首往事,又永远是魅力无穷的人生咀嚼。今年,恰逢郭沫若先生诞辰110周年,我又一次翻捡出先生1967年8月25日亲笔写给我的一封挂号信。这封信已在我的记忆库中“窖封”了35个春秋,真堪称作生命中的“陈酿”了。信如下:大作拜读了,谢谢您的指教。谨如嘱“挂号退还”。我自己也希望能成为“一个彻底的‘辨证’(应为辩证———徐注)唯物主义者”。凤凰每经五百年要自焚一次,从火中再生。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