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的动机与特质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运动动机量表(SMS)和特质焦虑量表(T-AI)测试363名业余体育活动参加者。逐步多重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业余体育活动的参加动机有意义地预测了参加者的特质焦虑;内在动机中的体验刺激和外在动机中的内投与特质焦虑负相关,只有动机弱化与特质焦虑正相关,没有发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特质焦虑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俱乐部的参加者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参加动机的评价进行研究,试图开发出评价我国大学生体育活动参加动机的量表,并对这一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一量表对我国有关体育活动参加动机的研究有着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体育参与动机对体育参与程度的影响,447个样本进入分析过程,提取了7个体育参与动机因子,并根据动机理论,将这7个因子分别归入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无动机中。研究表明,外在动机与体育参与频率成正相关关系,内在动机与体育参与频率没有显著关系,而无动机与体育参与频率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成年人参加运动活动的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身体活动动机测量"修订版(MPAM-R,Frederick 和Ryan 1993),对277位成年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包括5类参与动机、参加活动的持续时间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出活动的持久性与参加者的年龄、性别有关系,与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关系;动机类型与活动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转型、体育意识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调查结果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编的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问卷,对1 00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可分为五类:身心健身动机、休闲娱乐动机、求知考试动机、社交表现动机、明星效应动机;2)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学历的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交互作用原理考察了动机因素与学习策略对大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任务定向目标、内在动机等动机因素和学习策略均与体育技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定向目标、外在动机与学习策略和体育技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任务定向目标、学习策略对体育技能水平构成显著回归效应,可解释体育技能水平的60.6%的变异;内在动机通过影响学习策略间接影响体育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平行混合方法,目的在于探索在我国全面二孩背景下,有二孩幼童的母亲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共有106位符合条件的二孩母亲参加了量化统计部分的调查,从中随机抽取了33位完成了质性研究的部分。定量数据结果显示:1)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近60%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处于正常水平,提及最多的体育活动方式是步行(走路、散步)(68%),其次是瑜伽、健身操等有氧运动(19%),根据自身描述的体育活动程度和其自身BMI值之间没有明显关联;2)从KPAS量表统计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时间限制、母职需求、精力和体力不够、运动动机和兴趣不足、缺乏运动技能。定性数据结果显示:1)二孩母亲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包括促进健康、保持精神状态、减肥塑身;2)限制性因素包括缺乏时间、体育与精力,缺乏运动技巧与健身习惯、缺乏家庭成员支持、在意自身形象;3)克服限制性因素采取的办法有利用碎片时间、寻求支持、充分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4)一孩母亲和二孩母亲在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动机和所受到的限制性因素大致相同,但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选择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认为:1)大部分二孩母亲的日常体育活动水平偏低,很难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2)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二孩母亲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强度和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存在明显差异;3)隐形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了二孩母亲体育活动参与水平;4)生育二孩前后参加体育活动动机和限制性因素存在多重差异。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751-752,759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具有明显的动机定向,它们主要有五类,按五类动机强度程度依次排列为:身心健康动机、审美娱乐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体育成就动机和攀比表现动机.并且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日均体育活动时间及不同月均消费支出的高校学生,其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不同社会特征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娱乐、健身、休闲和寻求刺激等,且人们的体育旅游动机随着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居住地、收入水平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明确,但活动频度不稳定,随意性大;活动项目选择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较差;体育意识薄弱、活动习惯、能力差及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指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原因,而兴趣是指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探讨了兰州市十九中学学生对参加体育学习动机及兴趣的成因,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到了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的调查,就大学生的课余运动动机作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从主要到次要,依次为休闲娱乐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健身健美动机、心理放松动机、课程学习动机。其比重分别为35.5%,23.4%,21.5%,12.5%和7%。并对此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动机是其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动机的分类对于教育实践非常重要。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结构,它反映人学习和进步的自然的本能。但是,外在动机的多样性,反映规则的接受和真正的自我控制。动机和人类的自主性需要的关系密切,社会因素支持着动机的内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休闲限制”、“休闲体育参加”、“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休闲限制与休闲体育参加的关系。研究认为:首先,通过对各变量之间的因子分析,对未能满足要求的题项进行删除,最终构成其基本框架;其次,休闲限制在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再次,休闲限制与休闲体育参加体验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作用。影响休闲体育参加的休闲限制各变量依次为身体限制、周边环境限制、个人内在限制;休闲限制与休闲体育参加程度(频率、期间、强度)的关系中,时间限制对休闲体育参加频率的影响较大,个人内在限制对休闲体育参加期间的影响较大,个人内在限制对休闲体育参加强度的影响较大:最后,休闲限制对休闲体育参加起负向(negative)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索中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调节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定西市4所中学的564名中学生的运动动机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由高到低依次是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且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及无动机则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及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内部动机及认同调节能够有效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且外在调节、内摄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频率、强度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入了解徐州市区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动机出发,以区域、规模的大小分层随机抽取了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州市第五中学、徐州市高级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八个班共40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向以上400名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法收集资料,问卷、座谈内容涉及徐州市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兴趣;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以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业余网球运动员竞赛动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26名广州地区参加网球竟赛活动的业余网球运动员的竟赛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表明,广州市业余网球运动员参加竞赛活动的动机选择依次排序为健身强体,竞争能力和人际交往。分析了广州市业余网球运动员参加网球比赛的深层原因。旨在为倡导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动机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对引起体育动机的条件及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以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六个市、州的760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80%的中学生都能做到每周最少一次的体育活动,大部分以运动负荷较小的体育活动为主,只有少数人不参加体育活动;(2)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均有较强烈的需求;(3)大部分中学生愿意跟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4)影响中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育需求、体育活动动机、家庭影响、学校条件制约、社会导向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对终身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目标动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三个年级学生在运动技术掌握目标动机上基本不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学生运动技术掌握障碍动机上差异不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运动技术表现目标动机方面差异较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运动技术表现障碍维度上差异不显著。提出教师要积极创设体育运动参与目标动机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加强对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