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读题提问,把握整体1.爬山虎是动物吗?读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2.请自由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哪些给你留下了较深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初步交流即可)【利用课题“爬山虎”像动物并有脚的特点,引发学生推想课题写的是动物还是植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读通读熟,用图感悟1.这篇文章是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所以要多读读,多体会。下面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懂文章。2.自己尝试一下,读几遍把文章读熟。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流利。3.观察课文插图,试…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研论坛杂志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那么,怎样阅读教育科研论坛呢?日前,我们采访了教育科研论坛阅读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科研论坛新郑市和庄镇中心校工作站站长赵喜生.赵喜生说,阅读教育科研论坛,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明确写作规律.通常读文章要读三遍,开始速读,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归纳主题:再带着问题读,结合实际读,深入分析,把握信息;最后浏览全文,记好笔记.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方法指导 1.看参读提示,明确阅读步骤。先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同学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画下来。完成后,教师可叫部分同学起来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内容,经过同学互相补充,教师再加以指正,引导同学们把握文章说明的内容和重点。 2.在上述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三方面:①全面占有资料(略写)。②科学分析资料(较详)。③怎样写调查报告(详)。 3.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划分。文章结构明显: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说明动笔写调查报告之前的准备工作,即如何全面占有材料和分析材料的问题。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说明如何写调查报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一篇文章,如何入门快捷,读有所得?我觉得选好“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何谓“切入点”?用一个军事术语说,就是突破口。选好突破口,才能向纵深发展。怎样选择“切入点”呢?虽说文章浩如烟海,但就文体而言,不外记叙、说明、议论三大类,而文章又是靠一些“基本点”支撑的;如果找到这些点,也就找到了阅读的突破口了。现分述如下。阅读记叙类的文章,重在分清叙述的各个要素。比如读小说,首先得了解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人物间的关系怎样,主人公是谁。其次要熟悉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自然环境。再次就是故事情节了,开端怎样,发展如何,高潮…  相似文献   

5.
本课是在六年制第9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它所肩负的任务是在上个单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侧重读的训练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本单元“写文章要有中心”,侧重写的能力的训练。教学本课的总体思路是以抓重点词、句、段为理解基础,以读为贯穿全过程的重要手段,以突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为落脚点。所谓“走进去”,就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1.破题质疑,总领全篇上课伊始,首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阅读思考:圆明园是个怎样的地方?圆明园是什么样的?“毁灭”是什么意思?2.变序教学,导学全文由质疑时提出的问题,顺势直接…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思考] 一、“作家要铸炼语言”,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要分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作家为什么要铸炼语言;一是作家怎样铸炼语言。二、文章在论述以上两方面问题时,有一过渡段,其内容是怎样与前后相联系、相照应的?结尾有一个收束段,它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三、文章论述特点:广征博引,材料丰富。试分析,这些材料是怎样为论证观点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一、设置问题 ,导入全文1.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惊弓之鸟这则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它为什么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传到今天 ,并且编入我们的教材 ,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 .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说说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 ,关注语言信息1.这则成语故事是怎样写的呢 ?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一读。2 .检查、交流阅读结果。3.理解了这则成语的意思 ,我们还要把它读好。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 ,想一想怎样读这则成语故事 ,要特别注意读好哪些字、词、句 ,甚至是标点符号 ,以体…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 师:我们学过了《我的老师》,感受了蔡芸芝先生与作者浓浓的师生情,但“文章不厌百回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浓浓的“师生情”的. 二、感悟作者如何表现“难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感受作者希望强调的是哪一个词. (生读.) 生(齐):“难忘”. 师:围绕“难忘”,作者写了与蔡老师有关的七件事,写一件事或两件事可以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报道记叙的是刘国庚烈士在家乡读中小学时的许多感人事迹,请仔细阅读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一、这篇报道在叙述上用的是哪一种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对表现主题和文章布局起了什么用用? 二、本文的段落结构怎样?篇前所引陈毅同志的诗在全文占居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内自读课文《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可谓中华家训瑰宝之一。文章是司马光为教诲儿子康而写,他要康崇尚节俭,摒弃奢侈,并教育子孙世代相传。如何理解该文,笔者认为应根据文意,从解题入手,紧扣一个“训”字,设疑、质疑、解疑,以达到扣一字而通全文的效果。 课题中的“训”字应如何理解呢?课文自读提示及题解均未作说明。《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称:[训俭]:“训”,教诲、教育。据此注释,那么“训”(即教诲、教育)的对象是谁呢?自然该是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重点 :1 .感受笼罩全文的情调 ,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揣摩、领会文中优美的语句含义。二、课文解读 :内容呈现 :文章借一个小战士捕杀老鹰的故事 ,谴责捕杀野生动物的野蛮行为 ,为一种物种的消失而感到哀怨。文章昭示人们 :必须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教学过程 :(一 )内容呈现 :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生读叙述者语言 ,一生读小猎人战士语言 ,一生读“我”的语言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设置问题情境 ,找出文章中写了有关鹰的哪些事情 ?指出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 ?(二 )交流对话 :1 .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预习:感知与品悟相结合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预习课文不仅仅是掌握字词,还有更重要的环节: 1.感知:整体感知正文。集中精力阅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对作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2.解读:阅读全文。包括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它相关材料。3.悟读:带着问题读书。自己发现的问题,课后习题,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读几遍,一般问题都能自学解决,同时对文本也有  相似文献   

13.
留美博士黄全愈,谈到他的儿子矿矿读小学时写研究报告.开始真不敢相信,可事实终归是事实.矿矿是怎样正儿八经地写起研究报告的呢? 矿矿读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8岁的他,只能写些由几个长句子拼凑的"文章".但是,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任务,要求论文至少要"论"三个问题,并要写满两页纸.矿矿要妈妈带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蓝鲸的资料,跑了两个图书馆,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  相似文献   

14.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相似文献   

15.
新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真与活,首先是预设上要做到真与活。如何在课上透出语文味?如何给孩子真收获?这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在真字上所做的文章。怎样使孩子学得有兴致?怎样使孩子学得很畅快?这就要归结于文本读解的“活”。本课预设的“真”有两条线:一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读。  相似文献   

16.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围绕着一个阅读目的,选择一组相关文章或者多部作品进行功能性的阅读,并且在师生同读共议,分享阅读经验、阅读感受的过程当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的过程.”(崔峦语)群文阅读相比较于单篇阅读教学,“怎样组文?”——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文章的内容选择会不会过易或者是偏难?文章与文章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怎样读文章     
有的同志给我来信,要我谈谈怎样读文章;有的同志要我谈谈怎样写文章,特别是怎样把文章的结构安排得好些。我想,这两方面能够统一起来。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因此,哪怕篇幅比较长,也尽可能一口气读下来,有少数地方不甚明了,暂时由它去,不细想,也不查字典。想一遍,就是想一想那个大意和梗概。什么是大意和梗概呢?主要是这么几点:1.这篇文章主要地谈了个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2.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3.文章里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相似文献   

18.
对于鲁迅的文章,不少学生反映其“晦涩难懂”。我在教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文章时,为了使学生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我以讨论《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一二三四五”激疑导读,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讨论明确如下:“一”即一个标题,一个主旨。围绕标题,学生置疑如下:1、“忘却”与“记念”互为反义,在此是否矛盾?2、如何联系全文正确划分标题的短语结构层次?然后,通过自读,寻找有关“忘却”、“记念”的句子,明确“为了忘却”,正是难以忘却,写此文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即是全文主旨。因此,可谓一个标题,即是全文…  相似文献   

19.
《精彩的马戏》是六年级第三册《语文》的第十四课。从内容上看《,精彩的马戏》一文写的是动物的杂技,鲜活有趣,再配以多幅动物施展特技的插图,所以课文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欢。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来上这一课?怎样带着学生来学习这一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这一课的教学肯定是分三步走:首先是学生字,读课文。提问: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然后是读全文,学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写猴子爬杆的?黑熊是怎么表演的?山羊是怎么走钢丝的?最后是读全文,再总结。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场马戏怎么样?(精彩)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明朗,能…  相似文献   

20.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