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老媒体已经不是"融不融"的问题,而是"怎么融"的问题。而"网红"这一新鲜事物诞生,也给新老媒体的融合带来新的契合点,"网红"具有草根性的特点决定了他无法像专业媒体那样权威和可靠。但是他又有吸引眼球的一些独特优势,传统媒体可以吸收"网红"的一些传播特点,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更多的"新闻网红",传播正能量,巩固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和移动社会媒体的发展推动传播生态的进一步变革,催生了众多的传媒景观,"网红"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网生现象成为现代人视听生活的表达符号。本文主要从传播符号学角度研究网红符号的构建及拟态环境,为网红符号的强化路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红跟明星不一样,网红并不是通过大众媒体出名的,而是基于社交平台红起来的,他们依靠粉丝就能赚很多钱。网红市场已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迎来了自媒体吸粉+孵化公司炒作+淘宝店等多渠道变现的时代,网红背后的推手公司依靠输出网红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网红这一新的现象本质上是可以看做是自媒体的,自媒体在以聚合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体现出传播信息"圈子化"、传播中用户群的嵌套与勾连,通过分析自媒体传播主体与内容以及传播方式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网红现象。  相似文献   

4.
未来已来,传媒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万物皆媒"的融合传播格局也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与尝试.记者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维,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风格等对传播的效能产生着深刻的潜在影响.本文将以"网红记者"王冰冰的传播范式为切入点,在媒介视角下探析传统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红记者"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新闻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任雪瑶  郭中南 《今传媒》2014,(12):45-47
自2009年起,随着我国官员子女在用人选拔等方面被报道出的种种问题甚至违法行为,"官二代"一词正式见于媒体的纸面上,也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文章选取《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从"污名化"理论切入,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尝试归纳评价媒体对"官二代"群体的报道。同时,总结报纸及其他媒体上的建构的"官二代"的主要形象,分析媒介"标签化"报道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媒体有自己的角色定位,社会效益是许多媒体始终摆在首位的,顺应时代变化,争取与各种创新保持同步,同时也要保持报道的格调和品格,这是许多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都一直恪守的内心准则。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的语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红"、"弹幕"、"直播平台"等新词新概念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让人应接不暇,在新语境下不断自我升级,用心做好每一篇稿件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名从业人员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琳 《今传媒》2017,25(11)
本文以越南《人民报网》广西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框架理论的内容分析法,探讨越南主流媒体如何呈现和构建"广西形象".研究发现,越南《人民报网》主要报道越桂合作交流的积极内容,新闻报道态度呈正面,在传递本国价值倾向的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广西形象.文章指出,越南主流媒体对广西的报道遵循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逻辑;"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借助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的作为和成果,有助于中国"一带一路"话语建构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活动中弘扬主流舆论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26日晚,"中国红歌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首首经典红歌在这里唱响,一幕幕经典场面在这里呈现.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近万名各界群众一同观看了演出.2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对"中国红歌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的盛况进行了报道,"中国红歌会"的品牌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9.
庹继光  蹇莉 《编辑之友》2018,(8):71-74,83
当下,许多科学家、优秀运动员等被媒体和网民塑造成网络红人.从以往的典型人物到如今的“网红”,媒体对于这些社会楷模的报道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形成了颠覆性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一变迁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从榜样到“网红”都没有改变楷模的偶像地位,是公众人物报道与传播行为片面化、概念化产生的刻板印象,进而对社会楷模传播“网红化”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0.
理性看待自媒体的发展、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正能量是当前网络舆论引导的新命题。本文围绕"走进新国企——当代中国奇迹之旅"活动的策划和报道经验,介绍了利用自媒体传播正能量,让"网红"唱响主旋律的做法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中,"他者"视域的研究维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下,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新闻文本、主题指向、话语体现三个层面来分析相关的新闻文本,以求了解新加坡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形象塑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尝试提出改进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在全民加入自媒体行业的潮流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应坚持创新意识,借助融媒体平台拓宽发展路径,争做"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电主持人在能力上不断提高,提升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守护好自己的新闻主阵地.本文分析广电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困境.通过少数广电主持人转型"网红"的成功案例,探索广电行业打造"主流网红"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子晶 《出版广角》2018,(15):64-66
近几年,"网红"经济这一现象级热潮吸引了很多广告商的驻足.为了在"网红+"浪潮中得到回报,众多广告商借助"网红"强大的注意力资源,成功地拓展消费市场,促进了品牌传播.文章立足于"网红"微博广告,对其传播范式与传播建议加以探析,旨在促进"网红"微博广告流量变现,为其规范、有序传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今,"网红"们通过网络平台制作传播广告的现象已不足为奇。本文以薛之谦微博广告为例,分析其话语特征,结合集体记忆理论研究"网红"微博广告对广告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舒洪磊 《东南传播》2020,(1):107-112
本文对《贵州都市报》近十年有关"背篼"相关报道进行搜集与分析,该报以不向命运屈服的尽职者、讨生活的弱势者、游离的越轨者为主要的报道框架。由分析三种媒介框架所呈现出的三种媒介形象、供稿主体来源,发现"背篼"群体在该报上话语权严重缺失,"背篼"所呈现的三类形象全是以"他者"的口吻和眼光表征出来的。通过对"背篼"媒介形象的分析窥见弱势群体在传媒中媒介话语与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弱势群体在传媒话语中呈现出明显的被表征的"他者"形象,媒体加强深度报道以及赋予弱势群体话语权是消除表征差异最好的方式,这需要政府的赋能与媒介的赋权,才能重构受众眼中客观的弱势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8.
"网红"的走红,是当前传播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其对于传统的媒体主持人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主持人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社会关注度,提升传统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本文主要是从网红模式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差异情况入手,针对网红的分类和网红流行背后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网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报网融合:进展及其操作层面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仁忠 《今传媒》2011,(7):106-107
在"报网融合"思想和思维方式支撑下,"报网融合"进入了"报网一体化"阶段。论文以观察、研究文献和资料综合的方式,对"报网融合"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全媒体记者、编辑与专业精神还有冲突,表达方式和呈现手段仅体现为量的增加,报道内容在被不断复制,学界或者媒体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在传媒商业主义导向下,部分媒体在报道知识分子新闻时追求报道内容的"可售性",知识分子新闻被当作"媒介事件"来炒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媒体对知识分子群体报道的偏差,从而遮蔽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