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2HCl)引发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与马来酸酐(MA),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该聚合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单体摩尔比MA:APEG=2.5:1,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聚合温度75℃,反应时间6h。合成的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用其拌制混凝土,在保塌性能和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强作用都要优于市售同类减水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相关的技术问题,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由含有羧基的不饱和单体和其他单体共聚而成,使混凝土在减水、保坍、增强、收缩及环保等方面具有优良性能的系列减水剂。  相似文献   

3.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发展是当今外加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的复合使用是较常用在混凝土工程当中的组合。本文通过对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的复合,聚羧酸减水剂与缓凝剂的复合效应的试验,研究其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7)
为解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混凝土骨料中的粘土吸附聚羧酸减水剂从而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差的问题。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醋酸乙烯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为原料按照一定摩尔比合成非泥土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实验得到较优的单体配比为nAPEG∶nMAA∶nHEA∶nAMPS∶nSt=1∶2.5∶1∶0.5∶0.2,与掺加普通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相比,含泥量8%时,掺加该减水剂的混凝土扩展度0 h和1 h分别提高了10.2%、12.9%,3d、7d及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5.2%、14.5%和10.8%。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本体聚合方式,引入疏水单体合成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进行表面张力、水泥净浆、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测试以及倒坍时间测试,结果表明: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降粘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6.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最新一代混凝土外加剂,以其优越的性能和无污染生产,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总结了近年来聚羧酸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实用中存在的胶凝材料适应性、敏感性、与其他材料相容性等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泥与聚羧酸系列减水剂相容性问题是预拌混凝土企业经常碰到的常见问题,特别是水泥实施新标准后,水泥企业为节约成本,经常掺大量的混合材,以至于水泥的品质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出现不适应状况。同时外加剂厂也在不断的调整外加剂的性能,以满足同水泥有良好的相适应性。文章从水泥、外加剂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与聚羧酸系列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羧酸系列减水剂向"智能性"减水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聚羧酸盐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结合聚羧酸减水剂复配工艺需求开发了基于S7-200 PLC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上位机下位机两部分实现对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监控,上位机界面采用WinCC组态软件,此软件便于操作和集中监控,通过合理地选择控制模块与执行器降低了工程成本。产品最终设计实现了对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过程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然而不同的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的产生效应也不同,敏感性也不相近似。本文就萘系(FDN)高效减水剂和两种聚羧酸系(HW-1和HS-1)进行试验,检验不同的减水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按通常方法合成了3种嵌段聚醚,将3种嵌段聚醚型破乳剂的混合物用丙烯酸和马来酸酐酯化,酯化产物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制成了超高分子量的水溶性原油破乳剂,考察了所得改性破乳剂对大庆原油水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性能。3种破乳剂单体的选择基于性能互补和相容性原理,确定的最佳合成配方如下:3种破乳剂单体的摩尔比1:1.3:1;丙烯酸,马来酸肝摩尔比2:1;酸(以羧基计),破乳剂单体(以羟基计)摩尔比1:1.2;按此法合成的破乳剂在加量为50mg/L的条件下,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样的破乳脱水效果均显著优于对比破乳剂,40℃下90min的脱水率高达93.1%.  相似文献   

11.
以蔗糖与甘油和环氧丙烷为起始剂合成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再将木薯淀粉与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得到预聚体后,与二异氰酸酯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氨酯泡沫塑料。分别采用GPC、IR、HNMR、SEM、DSC、TG、XRD等测试手段分析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蔗糖型聚醚具有较高的羟值、较好的分子量分布和较高的反应活性。淀粉改性聚氨酯泡沫为共聚物,是一种无定型非晶态结构,淀粉的配比含量对泡沫结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印染污泥灰和低钙粉煤灰为原材料,在室温条件下通过碱激发制备污泥灰-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研究了柠檬酸、硼砂、三聚磷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及蔗糖等不同添加剂在不同掺量条件下对污泥灰-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固比对污泥灰-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有较大影响,但对3 d及7 d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掺入0.09wt%的聚羧酸减水剂条件下污泥灰-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最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为88 min和105 min;掺入0.5wt%的柠檬酸时污泥灰-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强度最大,7 d的抗压强度达到21.016 MPa.  相似文献   

13.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调整 (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根据GB97-87,按假定密度法进行计算,并经过试拌试配,选出的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为:水泥:中砂:小碎石:大碎石:水=340:652:433:805:163=1:1.92:1.27:2.37:0.48;(2)引气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由于使用了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将增加,体积变大,因此混凝土的密度将随之降低。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不变,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变,即混凝土水泥用量仍为340kg/m~3。引气剂产生的大量微小气泡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而且也需要水泥浆包裹,因此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水灰比可降低,砂率  相似文献   

14.
1、引气剂的作用引气剂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引入许多微小的独立分布气泡,起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抗冻融耐久性作用的外加剂。优质引气剂还具有改善混凝土抗渗性,以及有利于降低碱骨料反应危害性膨胀的作用;优质引气剂可与减水剂及其它类型的外加剂复合使用,并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国内发展简况我国从50年代开始,仿照美国的“文沙”树脂,生产松香热聚物和松脂皂,首先应用于佛子岭、梅山、三门峡等大坝混凝土以及一些港口工程混凝土,但松香类引气剂的料源和产品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使用操作也不太方便。从60年代开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烷基苯磺酸钠、OP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以及皂荚粉等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价格偏高或性能尚不理想,未能进一步推广使用。80年代,笔者又进一步探索新型引气剂,并研制成功非松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通常是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作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搅拌得到的水泥材料。由于混凝土在建筑建造中的用量极为巨大,因此以碎砖代替砂石作混凝土的骨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砂石供应不足的问题。笔者从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用水量以及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和混凝土力学性能四个方面阐述了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表明,在使用碎砖类再生材料作为混凝土骨料时,要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就必须使用减水剂,从而使混凝土在性能上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利用赤铁矿、工业盐酸及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氯化铁絮凝剂的方法并得出最佳条件,运用实验分析、文献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聚硅酸氯化铁混凝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聚硅酸氯化铁絮凝剂的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酸浸的温度、反应的时间、盐酸的浓度以及液固比均对铁的浸出有一定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使铁的浸出率可达到94.58%;该方法制备的聚硅酸氯化铁絮凝剂pH适用范围较广,在整个中性和弱碱性范围内的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水的温度在10~30℃时,其效果较好;与市售的絮凝剂比较,在加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形成絮体速度较快,沉降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王一霖 《内江科技》2013,34(5):50+25
本文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合成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八酯)P(AM-SA),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元素分析法分析聚合物组分,研究了聚合物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反应时间都是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丙烯酰胺(AM)10.000g,丙烯酸十八酯(SA)用量为AM的0.75%(摩尔比),表面活性剂(SDS)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APS)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25%,在N2保护下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转化率可达86.7%,制得的产物分子量可达×106数量级,具有最好的增粘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装配式的生态节能建筑中,全轻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的试验研究对装配式的生态节能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全轻混凝土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的方面。提出一种装配式生态节能建筑中全轻混凝土材料最优配合比试验研究方法。依据不同的全轻混凝土的集料级配,以有效粒径与均匀的系数对集料的级配指标进行描述。以装配式的生态节能建筑的全轻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的实例为例,设计全轻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针对强度较低的C30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水胶比,选用强度高的水泥与减水率较高的聚羧酸的混凝土减水剂,完成对装配式生态节能建筑中全轻混凝土材料最优配合比试验的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本文设计的水泥与矿粉胶凝材料能有效地降低水泥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制砂的性能特点,选取混凝土原材料,通过试验确定粉煤灰最佳取代率为15%;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水胶比条件下C50混凝土的力学与耐久性能,得到本工程条件下所需机制砂C50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混凝土的单方水泥用量420kg、粉煤灰取代率15%、聚羧酸系外加剂掺量占胶结材料质量为1%、水胶比0.36、砂率40%,并在高层柱混凝土施工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塑料分类中,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代号是1号,常见应用产品是矿泉水瓶。英国普茨茅斯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John McGeehan与美国能源部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化学工程师Gregg Beckham在研究于日本废弃物回收中心发现的一种天然水解酶PETase时,无意中设计出一种专吃PET的酶突变体。研究人员正在改善这种酶的结构,希望它们可在更短时间内分解PET塑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