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不同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地区5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00—2002年间科学研究效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本文发现有46.3%的高校的科研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呈现递减趋势,而且不同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存在波动,但变化趋势不同。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效率。优化区域科研资源配置的措施:第一,应逐步建立基于效率的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机制,引导高校关注科研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第二,在目前条件下提高高校科研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应以扩大高校科研规模为主,以改善高校科研生产效率及其管理水平为辅;第三,应采取一定宏观调控措施,缩小不同地区高校科研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36所“985工程”高校2005-2010年科研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高校科研活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9%,发展势头良好.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高校科研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因,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1%.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生产率波动趋势明显;不同高校间科研生产率差距较大;东部、中部和西部“985工程”高校科研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下,有效评价资源环境约束下绿色产出效率的实际水平对推进节能减排政策的完善意义重大。文章考虑了区域外部环境和技术管理因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11—2017年的真实绿色产出效率水平、变动趋势及特征,并采用三阶段ML指数作动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绿色产出效率水平呈下降趋势,从高到低为:中部、东部、全国、一带一路地区及西部,与环境因素调整后结果相同,但区域差异水平拉大,规模效率仍是制约绿色产出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2)剔除环境因素后整体的真实绿色产出效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其中,东部依靠纯技术效率的支撑作用稳定,中部领先的绿色产出效率源自规模效率增长,而西部绿色产出效率的提升则来自有利的环境管理因素。(3)环境因素调整后更多省市区达到绿色产出效率前沿,均处于规模效率前沿,与规模报酬不变的省市区相同且占比约1/3。各地区不同环境因素对绿色产出效率的影响存在路径差异,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发挥好规模效应的同时提升纯技术效率水平,进而改善绿色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理、工、农、医学科的办学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一关键时段内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1)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水平较高,但生产规模远未达到最优水平,增大资源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多数高校的办学效益。(2)高校质量型产出效率小于数量型产出效率,两类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证实了学科评估的“指挥棒”效应。(3)高校三大职能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贡献度的排序依次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其中科学研究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4)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正向增长的根本原因是规模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指数起负面影响,纯技术效率未发生明显变化。技术进步指数的周期性变化趋势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模式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5-2019年的电子商务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综合效率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格局。(2)东部和中部电子商务产业综合效率主要是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而西部则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3)技术效率变化是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电子商务产业效率,优化电子商务产业资源配置,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985”高校科研效率测算及区域差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36所"985工程"高校2005~2010年的年度科研效率进行测算,对比其区域差异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结论如下:这些高校的科研效率整体情况较为理想,大部分距离生产前沿面很接近。有8所高校每年的技术效率为1,技术效率平均值低于0.9的高校仅有10所。从区域对比来看,2005~2010年每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基本都是东部高校高于西部和中部,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科研团队投入产出绩效及其差异、特点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科研团队整体研究绩效较高,大部分距离生产前沿面较为接近;有6个团队科研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1,构成了团队科研活动的生产前沿面,同时规模报酬最优;有5个科研团队科研整体技术无效,但是纯技术效率为1,通过调整团队科研活动规模就可实现整体技术有效。根据人力投入规模和绩效得分高低划分科研团队的类别,分析每一类的特点并提出提升绩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7-2013年江苏省29所高校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江苏省高校的科研效率以及地域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展现江苏省的高校科研效率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江苏省高校科研效率整体尚存在提升空间,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区域对比来看,江苏省苏北地区高校科研效率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核密度曲线展示高校科研的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均呈现"双峰"分布态势,而规模效率的"单峰"分布特征显著。为促进江苏省高校科研活动生产率均衡、稳定、持续的增长,提出建议:在政府层面上,以高校办学特色、学科水平等因素作为科研资金投入的主要依据;在高校层面上,改善科研氛围和环境,优化科研管理体制与流程,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区域层面上,鼓励教师同行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努力汲取苏北地区高校的先进经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科研发展长效机制,有效提升高校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DEA-BCC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整体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不高;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效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出现规模效益递减,西部地区出现规模效益递增;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部分地区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大部分地区公用教育事业费开支过大,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同时,东部地区也表现出基本建设费开支过大的问题。基于实证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我国应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布局;合理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适当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当今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组织模式。高校作为中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力量,其科研管理模式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有助于深化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创新成果。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管理模式,对提升高校整体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提高科研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2019年我国41所“双一流”建设大学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高校整体科研效率仍未达到有效水平;样本高校科研效率在整体上保持正增长的发展趋势,且效率增长率变动存在地区差异;样本高校科研效率受到来自学生发展、课题经费、国际发展和学校类别的影响。为促进科研效率的提升,高校应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创新交叉融合机制、健全科研激励机制与聚焦国际科研前沿。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经济功能的视角,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和DEA-BCC模型分别从全要素生产率和规模效益上探究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效率。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较低。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职业教育对劳动生产效率的规模效益均降幅较大,但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益呈现报酬递减的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因此,我国需合理宏观调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引进职业教育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内部效率研究——基于范围经济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的关于我国高校效率的文献多集中研究高校的规模(规模经济),更深层次的关于高校内部运行效率尤其是内部产出组合效率(范围经济)的研究寥寥无几。我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是否互补、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资源是否共享等重大问题缺少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背景下,研究高校范围经济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使用多产出成本函数,并利用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对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之间的资源互补状况进行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提供这些产出时未充分共享资源,其中研究生的培养较为孤立,范围不经济程度最高;在考虑我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后,高校产出间的资源不共享程度更为加大。反思范围不经济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高校的设备、师资、图书的条块分割和内部管理体制的交叉重叠,同时,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导致了研究生培养的相对割裂。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高校内部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还应重视学校的类型和办学地点对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的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在考虑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后,我国经济增长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共同技术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可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等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技术改善空间,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SE-CCR模型和DEA-BCC模型,对江苏省35所高校2013年的科研活动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比其区域差异情况,提出改善建议。结果表明:DEA-BCC模型测算出仅有13所高校科研活动的投入产出处于DEA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而CCR模型测算出河海大学的科研效率值最高;从区域对比来看,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高校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技术效率等方面都领先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SE-CCR模型和DEA-BCC模型,对江苏省35所高校2013年的科研活动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比其区域差异情况,提出改善建议。结果表明:DEA-BCC模型测算出仅有13所高校科研活动的投入产出处于DEA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而CCR模型测算出河海大学的科研效率值最高;从区域对比来看,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高校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技术效率等方面都领先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螺旋理论、技术转移理论和市场设计理论,以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DEA测度高校技术转移效率,从空间视角出发,探究技术市场流畅度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市场流畅度显著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一步将技术市场流畅度分解后,发现信息流畅度、市场厚度、科技中介服务流畅度以及技术资源流畅度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均正向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层面来看,技术市场流畅度对各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存在“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DEA基本模型和超效率模型进行处理,得出高校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分及规模报酬情况,计算出DEA无效高校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值。利用该数值可以帮助各高校调整科研投入与产出,以提高科研效率。对于DEA有效的高校计算超效率得分并排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技术、人才和包容度三个因素对高校教师资源集聚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高校较集中的省份,中西部其他省份高校教师资源集中程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人才、包容度三个因素均对高校教师资源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包容度是限制东部地区高校教师资源集聚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水平是提高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教师资源集聚程度的关键。据此,各地区可从优化科研技术环境、创新人才集聚模式、完善地区人才政策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提升高校教师的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