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2,(8):88-89
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 第1届现代奥运会举办时,希腊人根据古代奥运会的传统,认为为获胜的选手颁发橄榄树枝做成的桂冠,是最神圣的礼物,因此并没有考虑制作奖牌。不过在顾拜旦的请求之下,由希腊雕塑家夏普伦设计,经由巴黎铸币厂制作了第1届奥运会奖牌。奖牌的正面是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神像的脸,他的手中握着地球,地球上则是希腊神话故事的胜利女神Nike,胜利女神两手高举月桂树枝,旁边刻有希腊文“奥林匹亚”字样。背面的图案是雅典的地标“卫城”遗址,边缘刻有“雅典奥运会”及“1896年举办”的文字。  相似文献   

2.
1996年是现代奥运会诞生一百周年,这一年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被人们视为金色的奥运会。1990年9月,国际奥委会将在东京举行第96届代表会议,确定金奥运的东道主。希腊的雅典,这个举办过古代奥运会和首岛现代奥运会的体育圣城,目前正在为竞争金奥运的主办权而进行冲刺。希腊的奥运之梦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896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之  相似文献   

3.
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第一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是希腊委员维凯拉斯;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是皮埃尔·德·顾拜旦倡议起草,1894年6月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4月6日~15日在希脂雅典举行;第一位奥运会冠军是美国三级跳运动员詹·康诺利,成绩是13.71米;第一套奥运会纪念邮票是希腊在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发行的;第一次突破女子不能参赛的禁令,妇  相似文献   

4.
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举办了第一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以后,每隔四年,举行一次。直至公元394年,遭到罗马皇帝的禁止而被迫停止。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人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到了19世纪末叶,法国教育家顾拜日男爵经过多年努力,想继续点燃古奥运会的“圣火”,决定1896年在希腊首艺都雅典举办、首属现代奥运会。希腊人群情振奋,可当时的希腊政府正面临着财政紧张时期,特里古比总理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希腊还是个穷国,人人都乐意过节,可谁来掏这笔钱?”顾拜旦得知此事后,立即乘人享南下马赛港,然后乘船喜夺雅典。下边是顾拜旦和特里古比总理的一段对话:“希腊财力有限,实在准当此任。”“我做了计算,只需20万德拉克马。”“肯定不止这个数字!”“我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一届:1896年4月6—15日于希腊雅典举行。会址是在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决定的,原拟在古奥运会旧址奥林匹亚召开,因修建工程耗资巨大未果。参加比赛的有13个国  相似文献   

7.
传承古代奥运会体育文化精粹的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希腊王国独立75周年纪念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隆重开幕。这次标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距今已有105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后,希腊人曾认为奥运会应当永远在希腊举行。但顾拜旦却认为奥运会应该具有充分的国际性,而不应当只由一国所把持。不过,为尊重希腊人的热情,国际奥委会曾同意在一九○六年,即雅典奥运会十周年之际举办一次纪念性的运动会。 这届运动会,虽然不算正式奥运会,但却是国际性的,而且规模在当时来说,堪称盛大。一九〇  相似文献   

9.
在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上,没有任何一位妇女参加任何一个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尽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1863~1937)当初曾大声疾呼,极力主张在奥运会比赛中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届奥运会之前,法国一名叫米希尔·布拉阿的语言学家积极建议在1896年举行的首届奥运会上,把“马拉松”列为一项正式比赛,以纪念当年从马拉松跑到雅典的信使菲力庇迪斯。同时,这位语言学家还表示:他愿为马拉松比赛的优胜者捐赠奖金。米希尔的建议得到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的同意,这样,从现代奥运会一开始便有了马拉松比赛。  相似文献   

11.
In 1932, as a prelude to the Los Angeles Olympics, an international gathering of supporters of ‘Sport for All’ hel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Recreation Congress. The meeting sought to revive the original connection established during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by th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between the elite sporting spectacles he created and his commitment to active mass recreation for modern societies.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had a long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Sport for All’ programmes, as revealed in this initial meeting of mass recreation enthusiasts and the subsequent congresses that followed.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eaders who inherited Coubertin's mantle used the recreation conclave to push the respon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sport for all’ onto other agencies rather than returning the Olympic Movement to the centre of the struggle – as Coubertin desired. While scholars have pai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other elements of the 1932 Los Angeles games, the International Recreation Congress has been neglected, even though it created important legacies for the struggles between elite and mass sport during the res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2.
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五--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复兴古代奥运会的事业,终于取得成功。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实践家。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恢复奥运会的时代背景和动机;恢复奥运会的启动步骤;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总设计师;现代奥运和古代奥运的异同;恢复奥运会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斗寅 《体育与科学》2003,24(6):13-15,21
顾拜旦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复兴奥运是从教育出发的,也可以说,这是他教育改革思想的发展。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①顾拜旦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②顾拜旦复兴奥运的出发点是教育;③奥林匹克主义离不开教育;④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由于受到古希腊唯美文化、家庭艺术背景、欧洲现代艺术、欧洲哲学美学理论的影响,成为了奥林匹克应与艺术结缘最积极和最坚定的倡导者。为了加速这一倡导的实现,顾拜旦于1906年5月23日在巴黎发起召开了关于艺术,文学与体育关系的研讨会。顾拜旦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讨论范围涉及了社会、文化、哲学、体育、艺术、美学的话题。大会通过了七项决议。大会一致同意体育应与艺术结合,提高体育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氛围。尽管会议决议,从1912年开始的奥林匹克的艺术比赛在1948年终止,但大会的价值为奥林匹克运动奠定了美学理论基础,1906大会具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宣言>原本是顾拜旦于1892年11月在巴黎索邦大学的一次演讲,但讲稿遗失很久,在1994年才被发现,后世称为<奥林匹克宣言>.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历史文献.顾拜旦分析了当时的世界,特别是欧洲体育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首先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议.研究从<宣言>产生背景、内容、意义3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张铭  於鹏  陈刚  李海兵 《精武》2012,(20):90-92
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将体育作为教育青年的重要手段,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使各国青年增进彼此了解和尊重,实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本文从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若干思想为切入点,分析举办青奥会的根本意义所在,并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期刊载法国顾拜旦委员会副主任伊夫·布隆勒(yves Bonlongne)的两篇短文:《顾拜旦与体育教育》和《顾拜旦与“大众体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顾拜旦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把自己的名字和伟大的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他曾说过:“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而是为了教育人。”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是为民族和广泛的和平国际主义服务,并促进社会和平、完善的道德和良好的教育。”所以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是他复兴奥运会最根本的宗旨。“一切体育为大众”这一口号首先出自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之口也鲜为人知。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奥林匹克宪章》就不难发现,在基本原则第7条明文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经常的、普遍的。活动的高潮是全世界运动员相聚在一起的盛大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根据法文版,与国内翻译出版的译文略有出入。)所以大众体育即我国所推行的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雅典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奥林匹克精神,但也不时流露出奥林匹克的不和谐音:拿不到金牌就是失败,裁判玷污奥林匹克精神的表演,锦标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重结果轻过程。我们应该吸取雅典奥运的人文经验与教训,加强“人文奥运”理念的建设,把2006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展示“人文奥运”理念的盛会。  相似文献   

19.
现代奥林匹克奠基人顾拜旦逸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熊斗寅 《体育与科学》2001,22(5):12-13,16
在我们积极准备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必须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宣传和介绍顾拜旦的生平逸事。这对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位伟大的体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很有必要。本文介招以下5件逸事:1.出身望门贵族而藐视高官厚禄;2.不寻常的婚姻和享庭;3.推动人文奥运的一个范例;4.难能可贵的人民性;5.顾拜旦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was believed to be a self-inspired Olympic forebear. That idea has recently been challenged, most notably by historian David Young. According to Young, de Coubertin took the idea of international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 from W. P. Brookes. Young bases his case on new evidence found in the Brookes’s archives. In this article I present another piece of evidence helping to corroborate Brookes’s influence on de Coubertin’s work. Such evidence comes from the personal report of Alejo Peyret, a member of the Argentine delegation to the 1889 Paris Universal Exposition in which de Coubertin hosted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his report, Peyret provided a detailed account of all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ngress and commented on the sta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France. By analyzing Peyret’s report,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n mid-1889 de Coubertin was not concerned with reviving the Olympic Games. His focus was on improving France’s poor physical training system.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impact that the Argentin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gress had on its incipien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ing m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