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当今旅游市场日益火爆,游客对具有纪念价值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把畲族服饰元素运用到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片竹片、两根竹竿、数条彩线,一端系于腰间,另一端拴在凳脚或者屋柱上.经过配线、整经、做棕、织纹、挑花,一双巧手来回穿梭于丝线之间,一个个具有畲族特色的图案逐渐显现,这是编织畲族彩带的全过程.2020年12月,在全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畲族彩带编织名列其中.新春刚过,丽水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舒姝 《文化交流》2014,(10):20-23
今年,景宁畲族自治县迎来了民族自治40周年的纪念。在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化,留下了大量丰厚的遗产。《千年山哈》是浓缩了畲族文化与风情的大型舞蹈史诗剧,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相似文献   

4.
徐楠 《文化学刊》2023,(10):23-25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作为闽东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畲族文化历史传承过程中一直是一处耀眼的存在。本文以闽东境内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畲族传统女装为样本,从服装的样式、颜色、纹饰图案等方面着眼,探索闽东不同地域畲族传统女装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河东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东文化璀璨耀眼。垣曲婚俗作为河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河东婚俗礼仪的继承性和多元化特点。展现垣曲婚礼文化,探寻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透视传统婚俗独有的价值观、审美观,折射出中华文明的民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探寻神秘的畲族,将被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所折服.如果说畲族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史书,那象征凤凰图腾美丽的畲族头饰就是其经典的篇章,记载着畲族渊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武婚俗根植于儒家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延续至今。大武婚俗是凸显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大武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变迁,婚俗作为一种社会模式也发生了剧烈变迁。大武婚姻形式经历了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从中式到西式再到中西混合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东弄村的蓝延兰,是位名不见经传的畲族文化传承者,她不但是畲族的编织彩带传人,还是个地道的畲族山歌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深度调研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总结整理出畲族服饰文化的三大突出演变,提出了三个假设,并得出相应结论:第一,畲族服饰穿戴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与民族不自信并无必然关联;第二,畲族服饰样式偏离传统的根本原因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非旅游业的舞台装的冲击,但过分包装的舞台装易误导游客对传统畲服样式的理解;第三,畲族服饰手工艺传承堪忧,解决此问题的根源在于提升民族同胞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放宽传承人人选的硬性条件,而政府只能起到支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畲族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少数民族,一千多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畲族人不断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在服装、发式、头饰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刻上了畲族独特的烙印,当我迈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即被畲族的美丽震撼了。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民族是由不同的地理等生活环境所造就的,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也包括不同的婚俗文化。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婚俗文化也产生了严重的地域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婚俗文化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婚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彝族自古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婚俗礼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的彝族婚俗逐渐发生改变。本文分别对彝族婚配和恋爱、定亲和结婚礼仪进行分析。在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彝族的民族习性、信仰文化,同时也应该努力倡导一种文明合理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娜  李军 《文化学刊》2010,(2):121-124
《仪礼》所保存下来的古代婚姻礼仪"六礼",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婚俗中得以保留,在不同地区的沿袭中呈现出各自特色。河北新乐市承安镇地处石家庄地区北部,北接古城保定,南靠古城正定,为旧新乐县政府驻地,在南北文化融合中,对"六礼"的沿袭变为提亲、相亲、订婚、娶亲及回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中内涵深广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重要部分。“串姑娘”是在佤、阿昌、拉祜、德昂等族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求爱方式。入夜,小伙子们相约去串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民俗符号学原理,从"七彩嫁衣"在土族婚俗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入手,进行归纳整理,力图解读出"七彩嫁衣"作为表现体在土族婚俗符号系统结构中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信息,进而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土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布依族是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7. 9%,作为贵州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境内布依族婚俗情况,以咨学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温太真玉境台》的研究大多是从故事的流变出发,比较各类改编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情节设置,鲜少从婚俗角度探析作品中呈现的老夫少妻的婚姻现象、骗婚等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关汉卿的元杂剧对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男权社会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现实因素有深刻剖析,并对蒙古族婚俗与中原礼教的融合有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18.
吴小东  李飞 《文化交流》2013,(12):50-53
农历九月过后,我们去利山。利山是一个畲族小村落,离丽水城区20余公里,属莲都区大港头镇。  相似文献   

19.
雷丽 《文化学刊》2008,(5):106-110
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一枝奇葩——婚俗是考察地方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湖北天门为田野考察对象,对天门男女之间择偶、定亲、娶亲全过程进行初步考察,并竭力揭示其社会学理论意义上的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20.
余小沅 《文化交流》2008,(12):61-63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仪式上,一位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畲族姑娘雷小珊接过了火炬。她作为代表56个民族形象的中国"民族体育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