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邓英姿 《档案时空》2016,(12):19-22
一、城市记忆与城市档案挖掘的背景及意义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存储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基本使命。现代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城市文化带来了诸多影响,破坏城市历史古迹的行为屡见不鲜,城市面貌趋同问题日益显著。自2002年青岛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以来,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也纷纷开展了自身的城市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2.
陈惠芬等所著之《现代性的姿容——性别视角下的上海都市文化》(以下简称《现代性的姿容》)是近年来以性别视角下介入城市文化研究的一个学术总结,也是一项高端研究成果,堪称力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研究述评,回顾评介了近年通过各种视角对上海文化进行研究的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成果,文字以评为主,  相似文献   

3.
陈水生 《山西档案》2015,(2):129-132
城市文化塑造了城市形象,城市的发展与改造调整了城市风貌,也使城市失去了各自的记忆。侨乡城市记忆工程要凸显侨乡地域文化特色,现代技术背景下城市记忆工程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过程中,要凸显侨乡城市风貌与形象,维护城市的历史性与完整性,强化城市历史文化存储,塑造城市记忆特色。  相似文献   

4.
城市更新,是一种城市空间改造、重构和生产的综合过程。在城市日趋现代性的过程中,不少电视媒体纷纷运用现代传媒的影像手段抢救"老街记忆",成为替代即将消亡的物质实体和都市居民寻找集体记忆、文化归属感的最好载体。本文认为该主题报道的策略应包括:人文故事化的叙述、日常生活记忆的呈现、现代性与传统的理性审视和多重空间话语的平衡沟通。  相似文献   

5.
毛纳 《云南档案》2014,(5):35-37
本文将对我国档案部门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这一活动的基本状况进行简要论述,并说明档案工作者及其普通民众在寻找、保护、保存和研究城市记忆的过程中应该具备文化先觉性和自觉性,这些先觉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唤起社会各阶层对城市记忆的责任感,并最终找到文化的归属感,推动"城市记忆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影院作为电影放映与传播的重要空间,往往与电影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城市的文化发展中有着关键作用,是一个城市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坐落于烟台山的仓山影剧院是福州仓山区建置后的第一家影剧场所,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地文化与地理环境综合影响下,仓山影剧院在建筑上呈现出独有的“另类”风格。在与剧场融合中,在电影与报纸媒介的互动下,影院与福州城市及城市文化碰撞、融合与共生,成为福州城市现代性发展的历史记忆,通过对影剧院的历史性考察,探讨电影在福州现代性发展的身份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瑛 《兰台世界》2012,(35):110-111
本文试从城市记忆理论学说入手,详细阐述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并提出了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文化资源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俊杰 《兰台世界》2016,(21):17-19
"城市记忆工程"作为档案部门传承城市文脉的品牌性活动,近几年来却每况愈下,笔者从城市记忆内涵出发,通过引进虚拟档案馆的概念,构建立体网状式虚拟档案馆体系,为挖掘城市特色文化提供平台,形成以档案部门为核心的城市文化链,从而激活"城市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9.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梅河路龙舒时代广场的形态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城市记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形态空间设计的问题,"城市记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记忆载体文化传承与空间再现的城市设计问题。其形态设计绝不仅仅是对历史信息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传承其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朱靓 《兰台世界》2016,(8):123-125
桂东南店名文化独特厚重,体现了玉林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构筑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要素。现代化进程中桂东南店名文化格局面临侵蚀与湮灭的危机,应尽早将其纳入城市记忆工程,进入城建档案予以保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文化记忆的视角,阐述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的关系,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延续文化记忆和推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独特优势。结合"非遗"代表性项目上海西郊农民画的特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推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4.
每一座特色历史建筑都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建构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空间媒介,因此探究城市特色历史建筑的文化记忆建构与保护发展路径,始终是社会与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文化记忆被激活与回忆的过程,就是被建构的过程。因此,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构型出发,对福州特色历史建筑进行记忆再现与叙事展开,挖掘其背后深藏的文化记忆与深厚的史学价值,再借助象征性文化符号与文化实践活动,探讨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以期提高群体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促进福州文化记忆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记忆工程。是抢救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和谐的继往开来的宏伟工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档案局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定并实施"城市记忆开发工程"项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列入计划.组织实施2006年.上海制定并启动"城市记忆开发工  相似文献   

16.
在商业价值的元素外,广告日益增显其文化附加值。本文探讨民国《良友》画报广告对上海消费文化空间的意义生产流程及类别。文章认为它在现代性家庭生活、男女性别、文学文化和民族主义政治等四种空间里,生产了上海消费文化空间的整体构件。  相似文献   

17.
唐伟 《档案天地》2015,(3):46-47,5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中小城市涌起,它的历史街道、社会习俗、文化景点等都是一个城市记忆的构成要素。各大城市的高校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是传授知识文化的宝地,因此城市中高等学校对于所属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城市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特有的高校,而高校的建筑设计也传承了所属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而雕塑作为建筑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张燕 《浙江档案》2015,(2):8-11
城市变迁下的档案记忆属于官方和民间、显性和隐性并存的双元结构。档案记忆重构与城市文化存在一种交互机制,前者为后者的媒介表达,后者为前者提供价值动力,二者以文化记忆库为交互中介。基于城市文化的特色、传承、创新、智慧理念、资本化,档案记忆建构可采取的路径包括集聚化、机制化、多元化、数字化、成果化。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术文化的出版高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上海出版界以"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为题进行专题研讨,其主题是,在上海大都市文化格局中如何提升上海出版的地位和实力.这一话题颇具现代性和普遍性,也有助于对当下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思考,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20.
张顒 《今传媒》2013,(2):42-44
本文通过透析田子坊中的构成元素、形成特性,看田子坊在上海都市文化消费中所构成的独特消费环境与文化优势。田子坊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其本身成为一种城市传播的媒介,聚合上海都市文化因子,打通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文化沟通路径,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消费路径与文化感观,成为了上海都市的一种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