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会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实践的一个问题。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与“运用”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积累,把积累到的知识语汇运用到表达中去,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问题。掌握“积累”和“运用”的方法仅仅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养成习惯,做到这些,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 累、感悟和运用”,还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律”,“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 文”,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 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因此,让学 生在愉快的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增加生活的体验 与积累是极其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积累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 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对学习 有了兴趣,就会由“要我学”变为“…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房。我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增强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新课程教材将语文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每组“积累·运用”都有: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和习作五部分。其中的“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积累能使学生掌握许多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感悟能使学生体味和理解语言的精妙,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逐步形成语感。在积累和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读写训练,最后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一、积累与运用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能力。”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弊端的有力矫正。语文课是言语课,言意之间的转换是一切言语活动的本质。因为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凸现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能力从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周正兴 《学周刊C版》2014,(11):103-103
《积累·运用》是从《基础训练》演化而来的,两者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本文从“学习内容”“目标指向”“处理方式”三个角度来谈两者的异同.两者相比,双方在内容编排上有了明显变化,《积累·运用》强调的是语文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运用》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灵活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
大修订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中的第一题都是“读读背背”,其中安排了不少名言警句、成语、对联或古诗词。怎样教学才能使这些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读背背”的内容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在什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学习语文,积累一些成语,确实很有必要。加上现在的教材,综合性学习、各种考试也把成语的掌握运用列入了试题的范围。关于学习成语,必须重视日积月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花费了差不多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积累常用成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把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写出来,期盼各位同行不吝赐教。一、日积月累。目标拟出以后,我就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来积累成语。每节语文课之前,我都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活动,即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上台讲5个成语故事,然后把5个成语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学习运用课文中规范的词语以及各种各样表达句式。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他们词汇贫乏,掌握的句式也有限,因此,要求他们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也就是积累语言材料,是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识字的同时,要加强以学习词句为重点的语言训练。 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一文,在学了“天安门广场”这节后,根据这一节的内容,教师出示填空:北京的( )真美啊!我爱北京的( )。在学习完了北京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一节以后,再次出现这一句式;最后学了“北京的名胜古迹”一节后,还要出现这一句式。学生根据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回答:“北京的天安门真美啊!我爱北京的天安门!”“北京的柏油马路真美啊!我爱北京的柏油马路!”“北京的立交桥真美啊!我爱北京的立交桥!”“北京酌名胜古迹真美啊!我爱北京的名胜古迹!”感叹句式的反复运用,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中心.而且使他们能牢固掌握这一句式,使语言训  相似文献   

9.
刘尔清 《青海教育》2002,(11):21-21
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荀况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他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平时有许多学生和家长问在语文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实际上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没有一步登天的好方法。学好语文最根本的条件是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掌握语文知识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一定的积累,就想提高语文成绩,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积累知识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方法可采用。一、课前几分钟的复习提问有些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安排的“读读背背”和“阅读”中的内容都和对联有关。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到对联这个内容。如何在这两个训练中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搜集对联并尝试写对联的兴趣呢?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上课伊始,我就讲了一个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从而引出上联“独角兽”,并让学生试着对下联。学生兴趣盎然,对出了“双节棍”、“三尾蛇”等。这时候,我告诉他们鲁迅对的下联是“比目鱼”,并告诉大家:“独角兽”的“独”不是…  相似文献   

11.
理解·积累·运用──“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0课《我要的是葫芦》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史思之【教例】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用“每天”、“可爱”造句。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3.提高...  相似文献   

12.
易晓 《四川教育》2006,(12):38-39
【教材解读】小学语文教材将每单元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名言的积累是一个重要内容,几乎每册都安排了大量名言积累。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中外优秀文化,还能启迪和陶冶学生情操,因此,把此项内容单列为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名言,并成为形成积极人生观的动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广泛搜集各类名人名言。【教学过程】一、再识名人,诱发激情。1.孩子们,今天我们将见到古今中外很多名人,老师希望你们和他们好好交…  相似文献   

13.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崔峦在他的长篇报告《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曾这样说:低年级可以把重点放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上。然而,目前的很多阅读课却忽视了词语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意思,或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吗?课标在低段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词语教学必须要引起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词语内涵,促进积累与运用的。  相似文献   

14.
许颖 《学子》2013,(12):37-3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善于积累将会带来奇迹。积累是人生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语文教学上一个重要的目标。 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将会让自己的学习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同样,初中语文新教材从七年级上册一直到九年级下册,均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学习中“积累、背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俏 《广西教育》2016,(5):42-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学习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理解、积累后表达,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从模仿到创造的运用。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却是“养兵千万,用兵无时”。打开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材﹄积累与教学山东临沂一中郑晓龙章熊先生在《语文教学沉思录》中提出了“语文素材”的概念,并且说,“离开了语文素材,一切关于语文能力的侈谈都是空中楼阁”。我以为章先生的话说到了“点子”上。我理解“语文素材”是指学习使用语文的人积累掌握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7.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读背法、读背法、读背法、复述法、拓展法等方法。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使之成为一种爱好。这样,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新近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充分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语言 ,同时学习运用语言 ,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传统小语教学的误区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主要采用的是以“思想内容分析 +语文知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教学中,课例的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人教版的学校 ,今年毕业班的语文使用的是大修订教科书。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具体的做法上 ,更新了课文 ,调整了重点训练项目 ,改变了课文类型 ,改写了“思考·练习” ,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删除了拼音、字、词、句、修、逻等单项练习 ,以“读读背背”的形式增加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 ,口语交际、习作也重新调整。大修订后的语文教科书更加符合修订版大纲 ,更加接近课程标准的精神 ,更加突出语文育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映的多元性 ;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习语文的实践性 ;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