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用配对变语实验法和语义微分量表法对缅甸腊戌市果敢族中学生进行语言态度调查,所给的三组配对变语的得分情况是:汉语高于缅语、普通话、高于果敢话,标准普通话高于果敢普通话。汉语母语情节是缅甸华校搞好汉语教学的良好基础,而对缅语过低的评价又是学生接受主流教育的不利因素;普通话享有比果敢话更高的声誉表明了在缅甸华校汉语教学中采用普通话授课的必要性,而标准普通话比果敢普通话高出许多的分数则表明学生需要高水平的普通话示范朗读。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特色上.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基于课堂观测,总结民族教师在讲授、提问、组织活动组织及教态等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及与汉族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从少数民族性格特点及其生长环境等文化背景中对民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点进行原因探析,以此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应遵循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发挥各民族教师的优势,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干族是我国回族的后裔,其民族发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语言认同、民族文学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教育认同五个层面调查了中亚东干族的文化认同现状。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5.
那达慕文化是内蒙古地区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及蒙古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达慕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增添了现代体育、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服饰展示、文艺会演和物资交流等内容,成为集体育、文化、经济、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草原盛会。可见开发那达慕旅游资源是实现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就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国家认同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质,还关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以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当前,虽然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寻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但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泛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化、成长环境迥异、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被严重削弱。本文重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在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指导下,探寻合理有效的路径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族际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中三种层级的认同。民族认同是点到面的认同,族际认同是一种横向认同,国家认同则是纵向认同。这三种层级的认同的共生直接关系到到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来源、族际婚姻、语言态度和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梁子彝族的语言使用发生了变化,除了少数中、老年人还能使用母语外,大部分人放弃了母语而转用汉语,兼用哈尼语.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服饰是伴随着该民族社会历史及生活方式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少数民族服饰最初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在这过程出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取向。现代少数民族服饰并非只是民族历史的遗存,同时也有现实存在。本文通过对传统哈尼族民族服饰的意义阐释以及现代哈尼族服饰的多元化发展,试图解释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现代适应性发展之间的冲突是否存在、民族服饰在现代的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引起了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巨大的社会变迁。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活动,使该地区第一次有了深入基层的现代政党组织;建立新政权,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镇压反革命,打击了封建政治势力。经济方面,实行土地革命,变革了土地所有权;发展现代产业,改变了经济结构。思想意识方面,各族群众消除了民族隔阂,认同了红军主张;民主意识高涨,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社会生活方面,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形成了社会新风尚。深刻的社会变迁,给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现代性因素,为后来该地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内蒙古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迥异的风俗习惯,以内蒙古地区包头市蒙古族学校为个案,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模式和经验,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理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三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灭亡后,作为统治民族的契丹族并未消失,他们散落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西域各地.1253年,忽必烈南征,有大量的契丹士兵加入军中,他们随军进入云南,落籍云南,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最终融合于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大学的办学战略,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开放大学的可行性,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开放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开放大学办学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电大为基础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大学,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创新的问题上要注意解决好关键性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开放大学,以全新的体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边疆民族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心理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内地民族相比都有较大不同。而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上屡屡出现的国家分裂或民族独立运动,大都发生在国家的边疆民族地区,其根源与上述边疆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具有密切关联。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不同于内地的特点,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即加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教育,引导边疆各族人民冲破本民族的狭小范围、把浓厚的民族意识升华为强烈的国防意识。  相似文献   

16.
缅甸腊戌是缅甸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缅甸华人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对来自该地区的参加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的华文教师的调查显示:华文教育在该地区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该地区华校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学生生源稳定、学习汉语热情高,汉语课程多样化,课时充足,华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比较强,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很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该地区的华文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是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富有建设性的举措,是影响这些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理环境恶劣,办学条件较差,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因素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创设条件,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人也应积极主动参加学习,促进成人教育在该地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30名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英语绘本教学跟踪调查,收集他们的民族认同、语言态度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对比分析,探讨英语绘本教学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语言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影响,分析语言态度、学习动机与民族认同的关联,并检验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绘本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元江县民族中学教学工作期间,我对全县的英语教学现状作了一番调查,兹将调查所得整理如下:一、英语教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玉溪地区南部;全县总面积为二千八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其中,高寒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8%,元江两岸的江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2%。元江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县内生息着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白族、拉祜族、苗族和回族及少数山苏族等九个民族。全县总人口为169877人,其中,三个自治民族的人口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都匀市,分别选取了三种典型的中学班级(以水族学生占多数,其他民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以水族学生约占一半,其他民族学生约占一半的班级;以其他民族学生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研究了近150名水族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其他民族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中,水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的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班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民族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