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小玲 《教育导刊》2004,(17):19-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的内容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家与各省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在这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了很大的调整,新课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6.
李鹏 《中小学电教》2010,(1):112-115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并规定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为四大指定领域,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列为指定内容,但这些指定内容远非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它还包括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其性质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特点。它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参与,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面对课改赐与的良机,我们肩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的使命,历时10个月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我们倡导以研究型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以往的课外活动,也不同于活动教学。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1]这个概念至少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从而使这门课程成为新课改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河北省把这门课程进一步定位为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突出了它的创新特色,赋予了课程更高的要求。全新的课程有很广阔的探索开发空间,它对教育管理者和学校、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彭聪 《教书育人》2009,(11):48-4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胜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征。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将数学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较好地运用是现在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将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较大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洁 《成才之路》2013,(35):86-8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检验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依托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生所接触的世界密不可分,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换句话说,综合实践课程即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而开展的综合课程。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在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下展开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就日常教学实践中累积的一些经验,浅谈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