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纠纷     
在天堂的中央会议厅,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先进评选大会。依照惯例,大会由耶稣担任执行主席。首先获得提名的竟然是贝尔那小家伙——因为他在天堂的居住期才70多年,比起先辈们的悠久历史实在太“嫩”,所以冠以“小家伙”——理由当然是其发明的电话对美国乃至整个现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每年“六一”节,我园都要表彰一批“好孩子”。我想,往年的“好孩子”都是老师指定的,现在大班的孩子已进入第二学期,马上就要上小学,应该适当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评选。出乎我的意料,幼儿评选时一个个都很认真,也很有见地:“缪丽丽上课很爱动脑筋,出勤又好。”“华强也很好。”……这样先评选了几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接着,有的幼儿提出:“一青也很好!”我愣了一下,这孩子平时表现并不怎么样,过去经常因为上课不专心而被老师批评。“他有进步!”“他上课很认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6,(7):54-55
放暑假啦,森林里的所有小动物们都聚在了一起,因为它们这里正在举行“好爸爸坏爸爸”评选大会。我们先评出来的是受人尊敬的“好爸爸”们。  相似文献   

4.
沙叶新 《学习之友》2006,(12):18-20
全中国很多人都做过检讨。毛泽东政治局的很多同事,甚至他身边最贴近的人如江青等也都做过检讨,唯独毛泽东本人没做过,至少没有像样地做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唯一的一次所谓检讨是发生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当时因“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天灾人祸,以至天怒人怨,毛本人不得不对这巨大的失误有所交代。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就这么两句。没了。轾描淡写,不痛不痒,既不涉及错误事实,又不分析错误原因。更不像他要求别人那样地去深挖什么思想根源、阶级根源了。这样的检讨要是换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无法通过的。  相似文献   

5.
一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要换个地方去上课了,原因是他所在的学校要评选“示范初中”。根据评选条件,参评学校不得分快慢班、不得搞实验班、班额不得超过规定……为了给评选扫除障碍,只得临时将“垃圾班”、各班中差一点的学生和“多余”学生搬出校门,异地租几间教室,暂时集中起来进行授课,美其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逃学的学生整天呆在家里。他母亲感到奇怪,于是问他:“孩子,你为什么不去上学而游手好闲地呆在家里?”“我不敢上学,因为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向我借东西。”这个孩子说。  相似文献   

7.
儿子要远行     
回想当年,还在读大学的儿子要趁暑假去北京旅游。我的心开始忐忑不安。 那是儿子第一次去北方,我总有点不放心。记得儿子刚读初中时,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去海宁。我因为不放心,曾竭力劝阻.甚至“利诱”他待在家里。然而一切都枉费心机,他挣脱了我的阻挠,随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了,又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8.
当爸爸     
他一回家,欢乐四溢。他爬在地板上,女儿骑着他走,驾,驾,女儿胖胖的小手成了马鞭,爸爸兴奋地驮呀驮“我是圣斗士,来拯救被恶魔抢去的小公主。魔鬼,看我的剑。”桌子、椅子这些“恶魔”在他的剑下全倒下了,小公主得救了,幸福地与她的“圣斗士”爸爸相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给予孩子生命的是他———孩子的爸爸。女儿,去公园;女儿,去散步;女儿,去堆雪人;女儿,去摘葡萄……女儿是他的小尾巴,是她的影子;他是女儿的好爸爸。女儿的腿磕破了,有爸爸就不哭,因为爸爸就很勇敢;犯错了,大胆承认,因为爸爸就很诚实;谁有困难…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我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应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总要有点自己的想法,我总该找到‘自己’在哪里!”“你找到了吗?”我问他。“到现在还在找。”他头一歪,好像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  相似文献   

10.
父爱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很苦恼,因为与父亲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最近,朋友受公司派遣,要到南非的开普教去工作。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 “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什么事?”父亲平静地问。“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哦,我知道了。”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相似文献   

11.
一去二三里     
小时候,我曾问启蒙老师什么叫青葱岁月,老师不说话,那时的我便认定了他不知道,因为他银发满头,执拗古板,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只是他没有了那把戒尺,常常清着嗓子伸长了脖子带我们念“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他种他的梧桐树; “一去二三里……”他擦着那块清亮的黑板; “一去二三里……”他似乎不会笑. “一去二三里……”他说了吗? 下句是什么?小孩子们坐在溪水边洗脚. 很晚了吧.于是,有人看见不远处谁家的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它们快乐了一阵便浮绕在村外的小树林上空,久久不散.孩子们依旧坐在溪边,涨潮的溪水慢慢开始变得清凉,又似乎唱开了歌,叮叮咚咚地,像极了孩子站在灶台边用筷子敲碗的声音,可是,妈妈不让,忘了是谁生气地撅起了小嘴.  相似文献   

12.
一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要换个地方去上课了,原因是他所在的学校要评选“示范初中”。根据评选条件,参评学校不得分快慢班、不得搞实验班、班额不得超过规定……为了给评选扫除障碍,只得临时将“垃圾班”、各班中差一点的学生和“多余”学生搬出校门,异地租几间教室,暂时集中起来进行授课,美其名曰“封闭式管理”。听罢,真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示范初中”评选误入歧途,做假现象已充斥其中,比比皆是。无独有偶,在网上我曾看到类似的事例。某校为了应付“示范初中”验收时的问卷调查,专门培训一些应对问卷的“好学生”。为保险起见,学校事…  相似文献   

13.
<正>他又哭了,泪珠大颗大颗地从脸上滑落,狠狠地砸在桌上。但是他依然死死地咬着嘴,憋红了脸,像是要鼓足劲把这些眼泪“逼”回去一样。之所以用“又”,因为这个男孩子在班里是有名的“小哭包”,入学的半年里他在老师面前哭的次数用两只手都数不完,可是他的表现又是矛盾的,别的小朋友哭起来,或者嚎啕大哭,或者呜咽而泣,或者一边哭一边告状,总之不可能一点点声音都不发出的。但是他却真的将哭做到了“细而无声”,如果你不去看他的脸,甚至都不知道原来他在哭。  相似文献   

14.
我们快乐作文班有一个同学叫曹亮,因为他爱搞笑,跟我“志同道合”,所以我们关系处得很不错。我俩性格一样,长相却大不相同。曹亮桶宽的腰围,而我是细细的杨柳腰;曹亮胖墩墩的身材,而我瘦得能看见骨头。因此,同学们叫他黄宏,叫我巩汉林。有一次,曹亮迟到了,因为他太占地方,老师让他单独去一个小屋写作文,他爱热闹不愿意去,我说“:曹亮,快去吧,单间待遇多好哇!”他做出痛苦的样子说“:跟蹲监狱没啥两样!”我们一听都笑了。在老师的催促下,他才慢腾腾地进了小屋。写了一会儿,他见老师不在,悄悄地推开小屋门,探出头来小声说“:同志们,你们好!我…  相似文献   

15.
选择     
昨天,我来到乒乓球训练馆,我的朋友胡继涛兴奋地对我说:“教练说了,咱们‘五一’放假要去参加一项全国性的比赛,一共有七天时间,如果你去我也去,你不去我也不去。”我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难道我骗你不成?”他很认真地说。我激动地说:“如果妈妈同意的话,我一定会去。”回到家里,我急急忙忙地问妈妈:“妈,教练说要参加一次全国性乒乓球比赛,你让我去吗?”“当然让你去了!”妈妈坚决地说。“太好了!”我脱口而出,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赶到了胡继涛家,把妈妈让我去打比赛的好消息告诉了他。他欢呼雀跃,一直不停地喊“耶”。他兴奋地说:“到…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上,几位小姑娘怒形于色地走进马卡连柯的办公室,并争先恐后对他说: “安东·谢米诺维奇,以后我们宁可整天坐在宿舍里,也不愿到院子里去了。”“我们也不去食堂吃饭了。”“你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呢?”马卡连柯有点诧异而又迷惑地问道。“因为瓦西亚·古德象一个鞋匠一样骂人”。  相似文献   

17.
徐铉要来京城述职,朝廷照例应派人去京郊迎接。大臣们都不愿意去,因为徐铉口才太好了,怕万一他提个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太尴尬!宰相问了一圈,朝臣们都往后躲。宰相如实上奏,赵匡胤不慌不忙地说,这事交给我。他把皇宫里不认字的太监找来十个,随便点了一个说:“你去接徐铉。”那个文盲太监诚惶诚恐地来到郊外,拜迎徐铉。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7,(10):37-37
1.题目独特,引起阅读兴趣;题目实质是说,“我”是老爸最笨的学生,因为我竟然不知道老爸内心最简单、最真实的想法,“我”没有真正地去体会父亲的爱,反而去责备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善良”要去寻找天堂,他背起行囊出发了。他走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小路上,行囊里装着的道德和责任压得他直不起腰。他艰难地迈着步子,汗水从额头滚下。这时,“自私”一蹦一跳地从他身边经过,好奇地问:“善良,你背着这么重的包干嘛去?善良抹了把汗说:“找天堂。”“太好了,我也去。”自私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有个著名的“四颗糖果”的故事。陶老在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等在校长室门口了。陶老没批评他,反而送了一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接着,陶老再掏出一块糖果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