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野外动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若尔盖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西北高原,是青藏高原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整合2015—2016年的若尔盖保护区本底调查数据、2017—2020年的动物监测数据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若尔盖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若尔盖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3目62科232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3种,爬行类1目3科4种,鸟类16目42科187种,哺乳类5目14科38种。从动物地理区划来看,若尔盖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143种,占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61.64%;其次为广布种,共计54种,占比23.28%;东洋界种最少,共计35种,占比15.07%.从分布型类来看,若尔盖保护区以古北型物种居多,同时不易归类型、全北型、高地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也占有一定比例。该研究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缩小,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世界森林面积1963年还有37.4亿公顷,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4%。仅1970—1980年间,森林面积就减少1.1亿公顷。目前仍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另据联合国1984年5月的报告,世界沙化面积已达4,500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3.7%。如果按目前沙化速度继续发展,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要失去1/3的可耕地。  相似文献   

3.
张镱锂  吴雪  祁威  李士成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5,37(7):1455-146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基本途径。具有敏感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青藏高原,其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其成效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最新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和已发表NPP与保护成效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保护区的组成、分布格局与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1963年至今,青藏高原地区建成了各类保护区155个,面积达82.24万km2,占全高原面积的32.35%;2保护区类型主要以野生动物与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3个类型为主,各占高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36.84%、33.35%和6.80%;3形成了以超大型保护区为主、中部和东南部分布为主、保护类型多样为特点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体系;4经过50余年的生态建设,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濒危物种西藏马鹿被重新发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及典型保护区内草地植被的生态功能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3,(9):F0004-F0004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泗洪县东南部,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保护区总面积49365公顷,集旅游、保护、科教等功能于一体,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蕴  王浩  严登华 《资源科学》2005,27(5):101-106
湿地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所需要消耗的水量,对其进行科学核算可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特别是来水量的减少,向海湿地面临严重威胁.本文以1996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上个世纪末期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平衡的原理,对不同水平年向海湿地生态需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沼湿地景观面积基本保持在300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7%.在平、枯水年湿地生态需水量分别是3.40×108m3和3.65×108m3,其中4月~8月需水量约占全年需水量的78%.向海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属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湿地的生态需水要求,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和调度是解决向海湿地水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于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54年~2004年,湿地面积由414.98km2减少为269.9km2;保护区建立后湿地面积仍持续减少,年变化率由0.79%降低为0.73%;湿地破碎化程度并不严重,主要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类型;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减缓了核心区内湿地的损失速度,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作用则较为薄弱;与其外部的两个缓冲带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比较显著;湿地的萎缩退化严重影响了鹤类等珍稀水禽的生境质量,导致其繁殖效率与种群数量发生波动变化。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力,人为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丽囡 《科学中国人》2000,(11):53-53,52
一、保护区概况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高平原地区的重要湿地资源,已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集湖泊、河流、沼泽、典型草原、沙地、山地、林地等多种景观于一体,具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大面积的湿地形成了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有为数众多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同时这里又是内蒙古自治区重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漠化的态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漠、沙漠化、荒漠化 在目前论及沙漠和沙漠化的著述中,常常见到“沙漠”、“沙漠化”、“荒漠化”以及“沙化”等名词,且有混淆,为了研究问题,有必要给如上的词汇以确切的含义。 1.沙漠 所谓沙漠,是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也包括了沙漠化土地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我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部及内蒙古西部等。 我国沙漠自然布局有如下特点: (1)地区的分布,多深居我国内陆。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沙漠戈壁总面积的90%。除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外,绝大部分以流动沙丘为主,占该地区沙漠面积的75%左右。该线以东,沙漠戈壁分布较为零散,面积也较小,仅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珍惜植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草地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发现38个群丛类型,但是因不同调查地点和功能区而存在差异;(2)不同地点和功能区之间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地上生物量、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3)缓冲区多样性指数高于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实验区和缓冲区。调查结果对于分区保护草地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是全国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最广、沙漠化程度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据调查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有 41 65 .9万 hm2 ,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5 .8%。其中沙漠和流动沙丘面积达 1 42 3.2万hm2 ,占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 37.2 % ,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有 1 2 0 1 .7hm2 ,占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 8.6%。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分布广泛 ,在全区各旗县(市 )中除了乌海市、呼伦贝尔盟大部 ,以及土默特右旗、五原县、托克托县、科右前旗等 1 9个旗 (市 )的沙化率在 1 0 %以下外 ,全区其他旗县的土地沙漠化程度均较高 ,有些旗县 (市 )的沙化率甚至高达 89%。…  相似文献   

11.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资源科学》2008,30(10):1571-1578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青海地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生态植被十分脆弱。目前青海水土流失问题不容乐观,全省沙化面积已达3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黄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全省平均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达1.046亿吨,全省沙漠化的面积以每年平均13万公顷的速度在不断扩大,速度之迅速,形势非常之严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贤斌  刘红玉  傅先兰 《资源科学》2010,32(9):1741-1745
以江苏盐城海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和 优势度影响,并探讨人类干扰强度、湿地景观变化与核心区景观连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①1987年-2007 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和景观优势性呈减小趋势,景观多样性呈增大趋势,缓冲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最显著;③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实验区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景观生态过程和联系减弱;④随着人类干扰度的增加,自然湿地比重和景观连通性也相应下降,并且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流域最广、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都有重要的影响。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大江河流域面积达347640平方千米,占全青海省总土地面积的49%。因此,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世界屋脊地区的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具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中国北方多风少雨,沙漠化面积已经超过262万平方公里(约3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7%,主要分布于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沙化土地面积为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中国也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之多,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力,我们必须对沙漠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作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湿地分布区,已被国家列入首批湿地恢复项目示范点,通过此项目建设,逐步扩大保护区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本文介绍了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及保护项目主要内容,并对项目实施后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7.
赵文  廷杰 《今日科苑》2010,(1):170-170
宁夏是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7.24%。近年来,我们采取综合措施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4.7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7013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工程1621万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8.4万公顷。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曾经的"北大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如今已是拥有耕地424.91万公顷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解放前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以上,目前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75%,湿地锐减。伴随湿地萎缩而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为该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西式牦牛肉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土地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6%;草地面积12834.9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3,可利用草地11875万公顷,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36%;有牦牛13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每年产肉30万t.  相似文献   

20.
或许你对红树林并不熟悉,不过2003年8月6日全国湿地调查试点工作在海南省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启动,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红树林的关注。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在我国,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和香港的沿海地区有所分布,而在这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面积就占了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82%。那么,拥有“红树林”这样一个美丽名字的景观是不是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呢?美丽的海南红树林景观在海南省,有两处著名的红树林景观。其一是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公里,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