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连锁经营是发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传统发行体制的创新,因此,必然触动原有发行体制的利益关系.所以,充分摸清这一经营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利益关系矛盾,并找出确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使连锁经营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入、持久的大变革,它对固有的模式、传统观念、旧思想、旧习惯进行巨大的冲击。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也是这样,经过四年来的实践、试验,新体制逐步形成,旧体制还继续存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同时发挥作用,这就必然发生各种利害关系的磨擦和矛盾,出现各种各样利益不均的不合理现象,于是出版社与新华书店之间出现不同的认识,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新关系。因此,在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好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发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出版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通过“发行”,通过市场来实现。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效益,都是利益,都是驱动力。因此,发行环节的成效就是整个出版业的成效,发行环节的成败就是整个出版业的成败,发行环节的驱动力量就是整个出版业的驱动力量,发行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影响整个出版业,影响整个出版业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发行体制改革起步较早,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深化改革中突破性的改革措施还不多。新闻出版署1995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发行体制改革是当前出版改革的中心环节。发行体制改革不等于就是新华书店的改革,而是包括出版工作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配套进行。”我们认为,必须协调社店关系,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下,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整体推进发行体制改革,促进出版繁荣。  相似文献   

5.
图书发行作为图书商品大生产中的流通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在编、印、发等诸环节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新闻出版业十几年的改革经验表明,图书发行工作滞后,不仅导致图书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会严重制约编、印、物诸环节的发展,图书发行机制的僵化,必然导致出版物生产的萎缩。我国出版改革中,历来把图书发行改革列居重要地位,从实际情况看,出版改革也是从发行体制改革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发行体制改革是当前出版改革的中心环节。为进一步实现新闻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目标要求,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的设想和措施,新闻出版署发行管理司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央级出版社发行研讨会,于1995年8月1日—7日在威海召开。来自全国中央级出版社40多家100多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7.
用人、分配制度的改革,向来是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牵一发而动全局,必然会触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审慎,又要大胆;既要注意协调各方利益,又要突出重点,找准切入口。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图书发行业沐浴改革的春风,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1982年召开的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正式拉开了我国发行体制改革的序幕。以“一主三多一少”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我国的图书发行业开始摆脱计划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近20年的发行体制改革,"一主三多一少"的目标基本实现,观察今天的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繁荣与泡沫、国有与民营、书店发行与自办发行、寄销与退货、折扣与货款的矛盾,始终缠绕在业内人士的心头.境外资本的虎视眈眈,新生代出版物的默默蚕食,尽管加入WTO还不可能在近期内影响中国图书市场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毕竟加剧了业内人士的焦虑,在某种意义上也激化了中国图书发行市场贮积已久的矛盾.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明天会怎样,这一问题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2月国家出版局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和书贩,开始打破图书发行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1982年3月国家出版局提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一主三多一少",即:在  相似文献   

11.
杨小丽 《出版科学》2010,18(2):53-55,48
通过对出版体制改革后出版社内部管理和考核制度相应改革的探讨,指出发行工作的改革是发展的必然,在新形势下,发行人员将面临许多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每一个发行人员必须深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应该经过两个阶段,即体制转变和运作转变,而观念转变则应该伴随着改革过程的始终。改革是各种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必然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华书店在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推动出版体制的改革。我们的思想作风,一定要适应改革的要求,才能开创出版工作的新局面。但是,不能不看到,我们出版战线上的许多同志,在旧的体制、旧的模式下生活惯了,看不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容易走老路。因为走老路驾轻就熟,比较省劲;而要走新路,就需要探索,比较费劲。在探索过程中还可能会碰到困难,甚至会遇到曲折,以致于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有的人对改革犹豫不决,觉得还是不变为好,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说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因此,有必要就当前出版体制改革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统一征订包销的图书市场荡涤殆尽,代之而起的是“一主三多一少”和“三放一联”的改革目标。这个大变化给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可喜的大发展。书出多了,销量大了,必然要求有个大的图书市场来承载。于是,组建图书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呼声日渐高涨,业内有识之士又一次举起了改革的大旗。然而,人们客观局限的思维定势、安于现状的心理机制、小生产经济的习惯势力、硬件的种种缺陷,使发行体制的这次改革受到社店内外方方面面的议论,众说纷坛,褒贬不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化经…  相似文献   

15.
边春光同志的报告分九个部分。他在报告的第一部分谈到对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形势的估计时说,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在整个出版事业的改革中迈出了最早的一步。实践证明,1982年确定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办法是可行的。现在,长期以来国营书店独家经营的局面已有突破,出版社相继开展了图书发行业务,集体、个体书店,书摊也有很大发展。到1985年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6月文化部召开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至今,已经五年多了。全国各地书店根据会议提出的“解放思想,厉行改革”的精神,对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1987年为报告期和1982年的基期来进行比较,回顾一下五年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进程,对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也许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上海出版部门和各条战线一样,对改革反映热烈,正在积极酝酿讨论,调查研究,进行试点,着手改革。上海市的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市委指示精神,先从商业系统开始,对商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上海出版部门的改革,也是发行方面先行一步。去年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以后,上海发行方面的改革又有新的进展。现在,上海市出版局直属出版社都建立了读者服务部,开办邮购业务,为边远和偏僻地区读者服务;上海古籍、少儿等出版社已在兄弟省市设立了50多个特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经济管理体制上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从长远看,改革会不同程度地给每个人带来利益,但从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看,不一定能给每个人都带来利益。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利益摩擦。目前,群众对利益方面的议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物价。前几年改革物价的步子是稳妥的,物价上升幅度不大,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因此有必要对物价问题加强解释工作,使群众理解价格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糸。第二是工资问题。工资改革基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新闻界     
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自办发行15年前,我国自办发行的报纸仅有1家,如今已猛增到800多家,发行的报纸在国内占40%的市场份额,为带动整个报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1985年以前,我国的报纸发行全部通过邮政渠道。1985年,为适应报业与政府财政“断奶”的体制改革和新  相似文献   

20.
10多年来,社办发行对于扩大一般图书发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发行费用增长过快,发行综合效益下降,社店矛盾日益突出,社店双方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社办发行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竞争行为不规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出版管理机关和整个出版界的关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及时制定了改进和加强社办发行管理的《意见》,将会有效地促进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办发行的规范化管理。 希望更多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