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独体验与情感缺席--论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在其小说中深入探寻了人类生存的孤独状态,颠覆了亲情与爱情的内涵,在苏童看来,亲情与爱情所代表的不再是温暖与安慰,反而是造成人类孤独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斑斓  O型血 《成长》2006,(8):22-25
在这个世界上,亲情、友情、爱情是支撑人类生存的三大支柱,而我要把亲情放在首位,因为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加无私、博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李渔《十二楼》在极力肯定人类情感真实存在的同时,又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看似对立的情理调和.其情理调和,主要表现为爱情、亲情与友情母题分别演绎出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婚姻、绝户承祧与忠义孝悌以及邪恶私心与正义仁心之间的调和.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生命的宽广和仁慈关注着患病的人及其人生遭际,较为真实地描述了患病者在爱情与亲情中的追求、人生的委屈与残酷。张爱玲借助病人在生活中的不断挣扎表达出对世界永不衰竭的爱,对影响疾病的爱情缺失、亲情的沦落有着超越善恶之上的包容心和慈悲情怀。张爱玲小说的疾病叙事反对单一的道德结论,书写了疾病世界里复杂的人性感受,其伦理最终指向人类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早期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主次线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亲情与爱情矛盾运动,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蕴。即透过《儿子与情人》,发现亲情与爱情这对矛盾之间随文本不断发展完善的真正意义。通过线索分析进而揭示出亲情是大于爱情的,强调了亲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早期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主次线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亲情与爱情矛盾运动,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蕴。即透过《儿子与情人》,发现亲情与爱情这对矛盾之间随文本不断发展完善的真正意义。通过线索分析进而揭示出亲情是大于爱情的,强调了亲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情与亲情是温馨甜蜜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它们全被拆解还原成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虚伪和冷酷。就连一直被视为人类最高尚、最无私的母爱,也被她描写得千疮百孔。在张的苍凉世界中,爱情与亲情均黯淡无光,甚至被扭曲和异化。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写了一系列的情人和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8.
亲情、爱情、友情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歌颂的永恒主题。然而,这种颂“情”传统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中却遭到了彻底的颠覆。《金瓶梅》刻意表现的是“亲情”之淡、“友情”之伪、“爱情”之假。这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对作品的创作意图给予了诠释。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主题是敬业、乐业、自由、正义、亲情、爱情等这些人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敬业与乐业》提醒人类要专注且快乐地做自己的事情;《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闪烁出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傅雷家书》传递着动人的舔犊之情;《致女儿的信》诗意地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枉费心机>围绕着女主人公塞西利亚与男主人公爱德华的爱情遭遇展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取向.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阿尔克利芙小姐在处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考验.通过所作出的伦理道德选择,她获得了时自己、对塞西利亚、对曼斯顿以及时社会伦理道德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在道德上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故事之暮色、新月、月食、破晓的深入赏析,来品味其中所蕴涵的温馨世界———温馨的爱情、温馨的家庭、温馨的生活,寻找此其打动人心的源动力。主人公伊莎贝拉和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爱情是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美好又纯真的爱情,让人感到温馨的爱情;与伊莎贝拉的离异家庭相比,爱德华所在的吸血鬼家庭所表现出的相互支持、高度团结的品质,也让人感觉到丝丝温馨;吸血鬼爱德华一家轻松快活的生活状态,以及其他吸血鬼和狼人家族在爱德华一家遇到困难时对他们全力以赴的帮助,也都是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生活。因此,故事中虽然有种种嗜血的片段,让人产生惊悚之感,但作品真正所倡导的却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展现了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世界。  相似文献   

12.
茫茫宇宙,沧海桑田。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是爱的力量赋予了我们活着的意义。爱,让人类生生不息;爱,我们的生活因你而精彩!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情感残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令人担忧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什么是情感残缺呢我们知道,人类的三大情感是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与每一个人都有密切关系,同时又是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情感。如果对亲情、友情、爱情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最起码的体验,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其情感是残缺的。另外,对正常的人情世故或人际关系一点都不懂,也属于情感残缺。亲情依血缘而定,由于当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而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却出现了问题。父…  相似文献   

14.
张琛 《新读写》2011,(4):37-37
世界上有三种伟大的感情——亲情、爱情与友情,然而从你生命的最初,到你长大成人,到你成家立业,有种感情都会随时随地地伴随你,那大概只有亲情了吧?  相似文献   

15.
季源  季海洋 《文教资料》2009,(11):28-29
《伤逝》中的子君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对比研究,从她们各自的亲情、爱情和社会人情方面进行了探析,从而归结出正是男权统治下这些人类基本情感的扭曲导致了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基于对人类荒诞生存状态的彻悟意识,在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个人生死攸关事件中表现出的漠然超脱,解读默尔索坚守诚实、拒绝矫饰、孤独反抗荒诞的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7.
爱情与亲情是温馨甜蜜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它们全被拆解还原成真实冷漠的人性,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虚伪和冷酷.就连一直被视为人类最高尚、最无私的母爱,也被她描写得千疮百孔.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爱情与帝情均黯淡无光,甚至被扭曲和异化.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造了一系列的情人和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人类的感情有很多种,友情、爱情、人情……但是在所有的“情”中,与亲情相比.都显得那么苍白。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家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请你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切合话题。4.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9.
珍惜亲情     
吴若青 《新读写》2008,(1):32-33
世界上什么样的感情最珍贵,是朋友之间的友情、情侣之间的爱情,还是亲人之间的亲情?其实,不管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珍贵。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最自然而且时刻伴随着你的,还是亲情,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骨肉之情。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自始至终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性格。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失望,对人生、社会、人类未来出路的探索与迷惘,造成了哈姆莱特性格的孤独,造就了他孤独的人生。文章从孤独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悲剧,阐释在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而独特的孤独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