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分析现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优缺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天水市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9年的天水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水市城市生态化综合指数为0.42,生态化程度为3级水平,三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环境子系统较好,而经济子系统薄弱.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制定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思想,利用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环境以及低碳社会四大子系统、21个指标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根据上海市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结论是: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调查法采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城市桥梁工程可行性论证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文献调查法建立的指标体系加以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城市桥梁工程可行性论证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系统灵敏度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法等探索出"城市桥梁工程可行性论证关键技术指标体系",为城市桥梁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以土地利用经济产出、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生态环境状况4要素层及地均固定资产投入等16个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除大兴安岭外)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出了综合评价。分析其差异原因,从而为促进黑龙江省整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地描述油品码头的低碳绿色发展情况,运用DPSI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大连港油品码头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有效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得出,在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大连港油品码头在2013年之前发展相对停滞,从2014年开始有了较快发展.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油品码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其他港口主要油品码头的低碳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江苏省港航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在分析江苏省港航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低碳视角构建江苏省港航与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及协调发展模型分析江苏省港航与生态环境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江苏省港航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已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当前港航发展的需要,今后要加强江苏省港航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地评价港口低碳绿色发展水平,利用云模型能够实现定性描述与定量数值相互转换的特点,结合德尔菲法确定港口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云权重和云模型,观察云图分析天津港低碳绿色发展水平,并提出有效的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云模型的应用能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过度干扰,兼顾评价指标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可为港口的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低碳经济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无污染、用地省、噪音低及优化城市布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特征。其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是大幅度降低城市排放强度、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焦点话题,也被写入我国“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作为我国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暑确认的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低碳经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范畴,低碳经济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低碳法制缺位将影响低碳经济的竞争力,也不利于真正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针对此状况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浅析贵州省低碳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从自身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高起点高定位的发展成为现代新型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这既符合当前我国推动城镇化进程的目标需要,同时又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本文着重对黄三角地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群的设想进行了优势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对中国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首先构建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子系统在内的较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客观赋权后,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基于熵权的关联度,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城市总体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于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但某些城市的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均衡,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部分中西部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由于受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数西部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湖北省仙桃市城市贫困家庭的贫困现状,发现城市贫困家庭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低下是其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因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弹性测度的脱钩模型,对1998—2010年我国各省区工业碳排放与产出的脱钩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整体处于相对脱钩的低碳发展阶段,但不同省区工业低碳发展进程差异较大;近年来,四大区域工业碳排放的产出弹性平稳下降,工业脱钩弹性的区域差距不断缩减。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工业资本深化、所有制结构变革与我国工业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深化整体上促进了工业碳减排,而FDI显著推动了工业碳排放增长;"国退民进"的工业产权结构改革促进了工业节能减排,但民营企业比重提高所带来的减排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应该保持和加强工业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防止地方分权体制下地区工业资本扩张的环境"竞次"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26个省会城市规模与宜居程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其气候适宜度及绿化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消费潜力、劳动力需求、城市集中度及城市污染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是以宜居程度下降为代价的,同时也产生了拥挤效应。应采取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走宜居型城市发展道路,使中国城市在适宜的人口与面积规模下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城市进行商品交易市场区位吸引力评价,通过测算得出省会石家庄优势最为明显,是最佳承接地,其次为唐山,紧随其后的是邯郸、保定、沧州,其他各市区位吸引力则较弱。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石、唐、邯、保、沧应作为主力,承接北京商贸流通产业的疏解转移,其他城市则需从经济水平、产业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才能具备更好的承接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为破解土地供应相对不足与利用粗放浪费并存的矛盾,从地区差别化和行业差别化角度设计了行业地耗和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2个指标,用于产业准入和省级政府用地效率考核.以此为依据,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规模和结构,促使土地供应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建设最为重要的时期。民国时期这一地区城镇达到300余个,较清代翻了一番,一批商业城市的著名城镇出现,城镇建设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前30年的扩充和发展,城镇达到700多个。近20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一个以省会兰州为全省中心,以省辖市为区域中心,以县城与乡镇为网络的城镇发展新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生活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的保障程度直接影响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制约着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2014年全国省会城市生活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会城市生活资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解释变异量为0.40),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0.14)和城市规模(0.11)。2)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规模(解释变异量为0.21),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0.17)和气候(0.16)。因此,针对城市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政策,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型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风险。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生态风险类型、风险源、风险受体进行了分析,构建出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风险类型主要分为生态失衡风险、生态空间占用风险、环境污染累积集中爆发风险、资源能源无序利用过度消耗风险;生态环境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首要因素,生态空间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次要因素,生物种群和能源资源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第三和第四个因素。结果显示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其次要做好城市建设规划,防止造成对城市生态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剥夺与胁迫;再次,做好城市人口规划,合理控制外来人口规模;最后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社会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