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细胞色素c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和氧化石墨烯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趋势.均方根涨落及回转半径分析表明,部分体系的吸附构象与原始构象比较接近,但P3系统有着较大的偏离.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构象中,氧化石墨烯可能将细胞色素c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超声剥离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经旋涂和滴涂工艺制备成膜,再经一步还原获得石墨烯薄膜.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经一步和两步还原制备出石墨烯后再经旋涂成膜的工艺.同时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石墨烯的分散效果,分析了不同还原工艺对石墨烯薄膜方电阻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石墨烯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旋涂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更均匀、透光率更高;DMF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两步还原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的导电性能明显优于一步还原.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石墨烯修饰铂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裸铂电极和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电解液中存在的甘氨酸对多巴胺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的甘氨酸会减弱多巴胺的给电子能力,抑制其发生氧化,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氧化还原电流明显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差稍有增大.石墨烯修饰铂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当今电池存在的缺陷,讨论了当今电池技术发展的几个方向,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在电池中应用最新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总结并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池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已经引发地面沉降、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三维地下水含水层模型能够直观展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可为进行水资源评价,预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趋势,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本文基于GMS软件,以获取的钻孔数据为源数据,构建苏锡常部分地区的三维地下水含水层模型.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分区,针对每个分区地质单元的特点在钻孔稀疏地区和地层尖灭地区引入虚拟钻孔,并利用地质剖面图对模型构建过程中的钻孔剖面进行约束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处理.结果表明,模型的精度有了显著提高,所揭示的三维含水层模型与勘探资料基本相符.该模型对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优化种植结构,制定节水灌溉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石墨烯其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烯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导热性能等特点并列举了石墨烯在薄膜、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各方面的实际应用,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了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在人与自然共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瓶子钻孔     
在玻璃瓶子或平面玻璃上钻孔,可以不用金刚砂磨.用自制的车刀头钻头就可以.将车床上用过的废车刀头,用铜焊接在废旧的钢钻杆上,再用砂轮将焊接的车刀头磨成三棱形尖或四棱形尖.钻头钝了可以再用砂轮磨好.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c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后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对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路径通道分析方法对8个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表明,P8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最大,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的钻孔取芯法获取岩石质量指标RQD方法完全取决于钻孔布置数量和方向,且耗财费力,若钻孔数量有限,则误差较大。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大量三维数据中,采用布置测线的方法来计算RQD,可以减少误差,还可综合反映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方法简便易行,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流延法制备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X-衍射表明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之间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仅为0.6 wt%时,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到64.4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到38.8%,与壳聚糖基体相比,分别提高了101%和61.7%。  相似文献   

11.
对无机化学有毒气体,如:氯气(C l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 l)、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的制备和性质进行了微型实验的探究和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观念和习惯,树立绿色化学实验理念.  相似文献   

12.
秸秆的高值转化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以[Bmim]Cl(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溶解小麦秸秆,经乳化-固化-冻干过程制备再生秸秆木质纤维素多孔球。比较不同浓度秸秆溶液制备的木质纤维素球。结果如下:秸秆溶液浓度为5%时球形态和微观结构最好,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氮吸附能力;较低浓度秸秆溶液制备的球粒径分布更窄;球中纤维素结晶度与秸秆溶液浓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秸秆溶液浓度是制备秸秆木质纤维素多孔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工作对研究再生秸秆木质纤维素多孔球的理化性质和优化制球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计算研究层状SnSe2材料中锂离子吸附和迁移。发现锂原子在SnSe2表面被强烈吸附,结合能(>3eV)显著大于石墨烯、磷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Bader电荷分析表明锂原子的几乎整个2s电子电荷都转移给了SnSe2,锂原子以正离子的形式存在。单层SnSe2表面锂离子的迁移势垒为0.197eV,低于石墨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基于单层SnSe2的锂离子电池理论,平均开路电压为3.05V。此外,锂离子的插入也带来了从半导体态向金属态的转变,从而具有较好的电导率。这些发现增进了对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中锂离子吸附性质和迁移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廉价的催化剂代替昂贵的金属,低成本的一氧化碳代替氢气乃至光气,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综述了非金属硒在含碳、氮、氧、硫类有机化合物中的催化羰基化反应,以及在Se/CO/H2O体系中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高选择性还原反应,介绍了近期的一些新进展.催化剂量的硒在温和条件下,即可活化一氧化碳而直接进行羰基化和还原反应,特别是发展了将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羰基化与胺的氧化羰基化相结合,合成一系列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化学品.催化剂硒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反应过程相转移的特性,兼具了多相催化与均相催化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相转移概念中的典型实例.硒催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转化率高,反应选择性专一,原子经济性高,对环境友好,且可部分替代光气合成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水雾与浸没在多孔介质中的乙醇火焰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水雾喷射压力,燃料预燃时间以及多孔介质类型对水雾灭火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料预燃时间相同时,水雾喷射压力越大,火焰区及燃料床内部的温度变化越快,火焰熄灭时间也越短。当水雾喷射压力相同时,预燃时间越长,火焰越容易被熄灭,此外多孔介质类型对水雾灭火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地热砂岩回灌中存在的物理堵塞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微小颗粒在含水多孔介质内运移特性的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圆管中填充玻璃珠构造多孔介质实验段,搭建含微小颗粒流体在多孔介质圆管内的渗流特性实验台。对比研究颗粒直径dp分别为12.96和22.81 μm、多孔介质平均粒径Dp分别为408.9和659.2 μm、含颗粒流体质量浓度在0.3~2.0 g/L范围下,颗粒在多孔介质界面处及内部各段沉积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dp=12.96 μm时,颗粒在多孔介质内部的沉积量远大于在界面处的沉积量;当dp=22.81 μm,流体浓度C<0.3 g/L时二者相差不大;C>0.5 g/L时颗粒在介质内部的沉积量小于界面处沉积量,且二者差值随着流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筛滤"作用产生。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焦碳填料塔进行了生物催化氧化法处理H2S废气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再生条件对细菌(T·f)氧化Fe2+的影响,详细研究了H2S浓度,空塔停留时间以及循环液喷淋量等因素对H2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过程中,曝气条件可以强化细菌对Fe2+的氧化;对于较低浓度(低于1.0g/m3)的进气。在进气量为0.25m3/h,温度,喷淋量为1000ml/h在空塔停留时间低于85s范围内条件下,H2S去除率可达99%以上,对于较高浓度的进气(1.0g/m3-2.0g/m3),在相同的进气量及温度条件下,需延长停留时间或增加喷淋量来保证系统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氢冷汽轮发电机氢气泄漏问题较为普遍,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引起氢冷汽轮发电机漏氢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发电机及其部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多方面,这是氢冷汽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因此,研讨发电机组漏氢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结合实际经验提出对汽轮发电机漏氢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