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日,澎湃新闻集体制作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荣获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一等奖。如今,这一专题全网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当我们点开这个产品细细欣赏品味时,又回想起制作时那些“饱受折磨”的日子。当时辛苦,只盼望抵达终点;而今收获,又想着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程奇芳 《传媒》2021,(2):60-61,63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能否做好融合创新类新闻报道,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已经成为衡量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效果的关键指标.澎湃新闻推出的《海拔四千米之上》作为典型的融合创新类新闻作品,实现了技术手段、传播渠道、受众体验等多维度的融合创新,全面践行了新闻"走转改"和"四力"方针,成为新时期新闻媒体融合转型的范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5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都市报26年来首次获得提问权,标志着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主流时政报纸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新京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改变了纸媒以纸质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融合的思路,既注重内容的独家、原创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又构建出全媒体化的报道体系,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动态新闻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本文将以《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对其全媒体、全平台传播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为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外报道是中国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对外报道体系,中央级的对外报道组织包括两社:新华社和中新社;两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三台:中央4台、9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局:外文出版局,下辖《中国画报》、《中国报道》等多种对外刊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五家纸媒对非典和H7N9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纵横向对比分析其报道内容、报道类型、报道倾向以及所在的版面位置,从而探究以五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式,并对报道方式在十年中的演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2017年1月10日,《半月谈》一篇名为《交了锅底费,还吃"潲水油"——百亿产业为健康"埋雷"》的调查报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融媒体方式,通过暗访重庆一家知名品牌火锅店,对火锅"潲水油"制作过程以及屡禁不绝的乱象予以曝光。本文披露其曲折采写经历,并对新时期调查报道的写作、传播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传媒》2018,(1):16-21
一、众媒聚焦十九大,开启融媒报道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全国媒体都以高度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十九大的宣传报道,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十九大进行报道.各家媒体为了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传播力,在手段创新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充分发挥了融媒体优势,利用各家"中央厨房"烹制出各色"大菜";《解放军报》推出了H5微场景《全景解读:领航强军这五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挥自身优势推出《龙江喜迎十九大 奋进长卷美如画》等H5作品,让新闻真正"动"了起来;《广州日报》推出的H5产品《我为祖国升国旗》,让观众在天安门前成为一名国旗手的愿望得到"即时满足",迅速引爆了朋友圈……除了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直播外,H5产品、可视化新闻、VR技术等"新面孔"也大量涌现,多端口、全媒体、全景式呈现成为这场"新闻竞赛"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马宁 《新闻传播》2022,(1):84-85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全国两会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VR、短视频、H5等多种技术和手段纷纷亮相两会新闻报道,全国两会报道形式呈现"全息"化趋势.本文结合新疆广播电视台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经验,探讨如何用好信息可视化技术服务全国两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黄虹宁 《视听》2024,(3):131-134
主流媒体作为融合报道的主体,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开展的《大道同行丝路共鸣》特别报道,综合采用报纸、图文、短视频、H5、VR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联动的融合报道方式,创新融合传播,增强互动体验,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和覆盖面。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在开展国际重大主题报道时,主流媒体要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智媒体等不同媒体形式的特点,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和传播覆盖面,提升传播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强读者的互动感、体验感和情感共鸣,推动国际重大主题报道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0.
徐德火 《新闻天地》2002,(10):39-40
1984年《经济日报》围绕长沙西出口4公里公路的改造问题搞了一年"小题大作",共发稿件15篇,我写了其中的13篇。这组批评报道引起湖南长沙市领导的重视,问题圆满解决。安岗总编说,一个地方记者站一年搞一两个这样的报道,《经济日报》就"声威大振"了。长沙——常德公路全长184公里,基本上是原先建成时的线型,不到三级,其中的180公里于1983年12月20日以前  相似文献   

11.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号称“中国第一视频门户”的视频分享网站酷6网当天就开辟了《青海7.1级地震》专题报道网页,并设置了多个视频报道专栏。到4月18日中午,酷6网四天时间里共播发了95个专题视频,累计播放958431次,玉树地震的视频报道成为网友点击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VR、AV、H5、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颠覆以往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媒体融合报道逐步向"炫耀新媒体+一技之长"的深度融合报道华丽转变.截至目前,新媒体通过数字技术、音频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报刊台网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图表、音频、视频、动漫等内容产品进行数字处理和传输,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得以充分展现,凸显媒体深度融合集团化报道新模式,也由此展开新媒体报道一技之长的竞技场的大赛.  相似文献   

13.
对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的交通事故报道的内容分析显示,交通事故报道是常规性报道,数量常随着极端恶劣天气升高;以四分钟以内的消息类事故报道为主;视频素材的来源多样;报道基调多为中立。电视新闻中交通事故报道的创新路径包括:重视事故后续跟踪报道,采用多元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报道交通事故,改进交通事故报道机制,报道方向逐步向公共新闻转型。  相似文献   

14.
韩璐 《传媒观察》2006,(12):10-12
自11月7日至11月13日,《新华日报》重头推出关于江苏省第十一届党代会的报道,对省党代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七天内,《新华日报》头版共刊发30篇报道,2篇评论,12幅图片,更加可圈可点的则是《新华日报》党代会特刊报道——从酝酿到诞生,历经了两个多月,方案几易其稿。特刊于11月8日正式启动,每天利用一叠四个版面集中火力对党代会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11月9日又追加特刊5-8版推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动用如此高规格的版面资源,可谓《新华日报》近年来重大战役性报道中最倾尽全力的一击。  相似文献   

15.
林培 《中国记者》2018,(2):24-27
只有5个人的小部门,6年累计采写近百篇舆论监督为主的深度调查,4年两获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二等奖;先后3次被《新闻阅评》刊文推介。用专业调查"笨办法",应对"后真相"时代;以不变的求证精神,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瞬息万变;以深度思维、深度采访和创新表达,采写有情感、有温度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6.
徐琦 《中国记者》2014,(2):96-97
2013年5月媒体曝光"湖南镉米事件",让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聚焦,再一次转移到农业生产领域。本刊一直持续关注"三农"方面的报道,本期特约《中国环境报》资深记者思考那些与农业相关的食品安全报道。  相似文献   

17.
高芳 《中国记者》2021,(2):113-116
当下,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主题报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再到如今网络媒体客户端;从单纯的文字、音像、影像到如今H5、短视频等新兴表现方式频现。主题报道在不同阶段,以不同媒介传播,取得不同的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要想满足受众的需要,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以"媒介融合、内容融合"的创新理念,去打造爆款产品。本文以平潭融媒体中心在主题报道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浅谈如何打造爆款产品。  相似文献   

18.
《矿山小英雄张喜忠》报道的是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只身挤入20公分宽40米深的山缝中,历时4小时55分,终于救出一个2岁的幼儿的故事。该报道被评为1993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报道中的主人公也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然而,今年5月19日《山西晚报》登载了米厚民的文章《小英雄为什么成了“街痞”》,文中披露:当年张喜忠救人是其父为得到1000元赏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两会都是全国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也是各大媒体进行报道创新的竞技场。今年两会,全国媒体推出了例如AI主播、机器人主持、VR、5G、Vlog等高科技报道工具。其中,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视频形态,在今年两会报道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各大新闻平台纷纷推出《两会Vlog》《我的上会Vlog》等作品,这些作品视角独特、风格亲切,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和好评。本文借两会报道的契机,梳理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现状,思考其不足,展望Vlog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未来视频形态新闻产品主导传媒行业之后,深度报道这种"重型"品类恐怕生存会更加艰难.深度报道要实现新媒体的表达,不能考虑将深度报道整体转化,或许可以尝试从三个方向上实现突破,即基于深度报道的常识性短视频制作、将组合报道中的元素更多新媒体化、使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深度报道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