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友光 《科学中国》2006,(3):53-53
如果你要问人类能否到恒星旅行,答案是很有可能。但是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也许要等500年。如果你要问人类是否能在21世纪到恒星旅行.答案是肯定不能。到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旅行与在太阳系范围内旅行,两者的区别就像横渡大西洋与横渡波托马克河(位于美国东部的一条河)的区别。要横渡大西洋,需要一艘船或一架飞机;要登上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需要的是一种人们在100年内也无法建成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2.
李荣 《今日科苑》2006,(7):27-27
如果你要问人类能否到恒星旅行,答案是很有可能,但是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也许要等500年。如果你要问人类是否能在21世纪到恒星旅行,答案是肯定不能。到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旅行与在太阳系范围内旅行,两者的区别就像横渡大西洋与横渡波  相似文献   

3.
沈志珍 《知识窗》2010,(3):43-43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远——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星际旅行对人类来说无疑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4.
读者互动     
读者答读者2007年第05期马文骏读者问:假设某恒星与地球相隔1光年,而通过连结地球与恒星的虫洞只有100千米的距离。如果有人正处在虫洞中,而此时恒星正好爆炸,他目睹了这一过程,之后他立即返回地球。在1年以后,他是否会再次看到恒星爆炸的场景?  相似文献   

5.
“驾驶”地球逃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想到太阳爆炸后人类的去向时,一般会想到星际移民,我认为不如直接“驾驶地球逃跑”。 从可行性上来讲:一、我们不必再去寻找类似地球生存环境的行星了,只要前往最近的恒星即可。二、从技术上,我们必须依靠虫洞,要想驾驶这个庞然大物,肯定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我们离开,因而必须在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制造虫洞,缩短我们与恒星的距离。三、能源问题,我们可以开发“零点能”或“反物质”,如果有虫洞,它们提供的能量应该足够了,就不需要开发新能源了。  相似文献   

6.
<正>仰望星空,科学家一直在深空中寻找另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所谓"宜居",通常的标准是指行星与恒星距离合适,在一定范围内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因为液态水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将这一标准向前推到约7亿年前来看我们的地球的话,你会发现,那时的地球可能并不宜居,因为地球当时正处于全球冰封的"冰雪地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类对太阳系"前九大行星"的认识逐步加强,研究这几个星球的"宜居性"日益成为焦点。你想不想飞往另一个星球来一场奇幻的度假旅行呢?下面让我来为你解读几大行星,看完后如果让你任性一把,这几大行星任你选,你会住哪个?"维纳斯"金星:太阳系内最热最明亮的行星拥有如此浪漫命名的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平均距离约4150万千米。可是却很少有天文学家把它作为未来殖民星球考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虽然金星的密度、大小、质量和体积都跟地球不相上下,可是两  相似文献   

8.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虽说近,它距离地球也有1.5亿公里,如果乘坐时速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需要飞17年之久!但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源泉。据计算,只要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千分之几,地球上就要出现冰期。好在现在太阳正处于中年,相当稳定,所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奈杰尔·法恩代尔 ( Nigel Farndale)在新千年前夕采访了著名科学家霍金 ,以下是访问者的提问和霍金的回答。移民外星问 :如果世界人口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增长 (每 4 0年增加 1倍 ) ,那么 ,到 2 60 0年 ,地球就不够容纳人类了。我们有可能扩散到其他星球吗 ?答 :我们下世纪很可能实现由人类驾驶飞船抵达火星。但是 ,地球是目前太阳系里最有利的星球。火星小、寒冷 ,没有足够的大气层 ,其他星球都很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要么得学会在太空站居住 ,要么得旅行到下一个星球。但这要等到下世纪才能实现。问 :我们可以用多快的速度旅行到下一个星球…  相似文献   

10.
科苑鲜果     
100摄氏度的太阳恒星并不都是炽热无比的天体,也有一类恒星温度很低,发出的光亮也很微弱,它们就是褐矮星。褐矮星的温度可以低到什么程度呢?最近,美国一所大学的天文学家观察到了距离地球75光年远的一颗褐矮星,它的表面温度据估计竟然只有100摄氏度!这个温度只是地球上水沸腾的温度而已,它的质量也只有木星质量的6到15倍。它能算是一颗恒星吗?原来,褐矮星都是一些质量严重不足的恒星,它们在  相似文献   

11.
正星际间遥远的距离让人难以想象,即使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也有4.3光年远,目前人类最快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需要8万年才能到达那里。要想探索银河系,飞船的速度和燃料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一个奇怪的概念或许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史瓦西球形闪电"。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如果足够的能量聚集在一  相似文献   

12.
<正>你在夜空中所观测到的每一颗恒星可能都比太阳更大更明亮。在5000多颗亮度超过第六等级的恒星中,只有少数大小和亮度和太阳相等,其余的都要更大更明亮。在500个亮度超过第四等级的恒星中(这包括几乎所有肉眼可见的恒星),所有恒星基本都比太阳更大更明亮。在地球上人类肉眼可见的最明亮的50颗恒星中,明亮度最低的是半人马座阿尔  相似文献   

13.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200万年前,地球差点遭遇到巨大的灾难—一太空星球爆炸产生的宇宙射线几乎使地球的臭氧层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一旦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被毁坏,那么人类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这一险些发生的灾难来自200万年前一颗处于爆炸期的星球。几百万年前,一个由数千颗极不稳定的大型星球组成的恒星群曾与太阳系“擦肩而过”,组成这一恒星群的星球寿命较短,外部均包裹有高温气体,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到200万年前,这一恒星群距离地球仅130光年,就宇宙距离而言可以说非常之近。除了这些宇宙的历史片断之外,天文学家们还在大海里找…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13-I0014
<正>昴星团,又称七姊妹星团,正在引起距离测量上的麻烦。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昴星团距离地球到底有多远"这个问题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现在,射电天文学家也加入了争论,不过他们的研究结果跟欧洲的卫星数据相矛盾。距离在天文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知道一颗恒星的距离,你就无法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如果一颗恒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众》2008,(9):10-11
有同学问:老师,请问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老师想了一会,然后淡淡地说:时间等于路除以速度。要问绕地球一周要花多长时间,首先要看你的速度是多少!哈哈,下面就让我们来比比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顺便说明一下,如果你想徒步(时速4千米)绕地球一圈的话,即使24小时不休息连续走,最少也要走1年零2个月!  相似文献   

16.
找到外星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朝着成为现实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已确定了一份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系名单,将在今后对它们实施重点观测。名单上的恒星包括:飞马座第51号星,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在这颗恒星附近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第一颗行星;天蝎座第18号星,距离地球仅46光年,非常类似我们的太阳;印第安座ε星,它的亮度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人马座阿尔法B星,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之一。银河系有4000亿颗恒星,显然天文学家不能观察每一颗恒星。所以,入选的每一颗恒星都被认为可能有含有液态水的行星围绕它…  相似文献   

17.
<正>与传统的"天气"概念不同,空间天气则是将物理环境等参数更往外推,是一个近地空间环境变化的概念。它与行星大气层内的天气截然不同,涉及太阳表面、日冕、太阳风、地球磁层、电离层和热层在内这一复杂系统的状态和物理条件。它可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一直通过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照射、紫外线以及高能粒子等不同辐射向地球输送能量,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得以  相似文献   

18.
火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大量的铁氧化物覆盖在它的表面,让火星看上去总是红艳艳的。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考虑范围。不过在星际旅行之前,我们首先要将火星改造成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国古代行军,“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登陆火  相似文献   

19.
正"泪珠恒星"每颗恒星都随着自己的节拍跳动,随着能量的变化不断出现脉冲振荡,通常这些脉冲振荡可在恒星表面呈现,然而近期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500光年的怪异恒星,其外形颇似人类的泪珠,它仅在一侧发出脉冲,产生这种"单极脉冲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恒星存在强势邻近恒星。  相似文献   

20.
<正>双星系统在宇宙中很常见,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三体"也有不少人听说过,那么5颗恒星组成的系统呢?最近,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250光年的大熊座发现了一个由5颗恒星形成的系统——人类发现的第2个5恒星系统。在这个5恒星系统中,其中四颗形成两个双星系统,这两个双星系统围绕着一个引力中心运转。更奇特的是,其中一个双星系统中还是"相接双星"——两颗恒星的轨道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