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原先的北市区、南市区合并为现在的莲池区,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同时原先的清苑县、满城县和徐水县分别调整为现在的清苑区、满城区和徐水区,保定城区于是由原先的“三区”拓展为现在的“五区”.市区面积扩展后保定面临的问题就是尽快实现“五区一体化”,只有这样新城区与老城区才能够整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升保定的城市竞争力.京津周边的唐山、张家口和承德均已经或正准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这会与保定发展形成竞争,“大保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五区一体化”就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尽快实现新城区融入中心城市,需要创新思路出台多种对策,除了构建“微中心”外,还要在产业外移、文化互联、功能分区、道路设计、城市走廊、构建地标、修炼内功等多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京津保三角形"成为学界关注的交点,"京津保协同发展"成为热词.为了强化保定的影响力,需要构建"京保新区"和"津保新区"两个重点发展区域.保定行政区域需要依据与首都的关系紧密程度划分为8个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先有后的发展.在"京保新区"构建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一条"主带"和两条"辅带",在"主带"上除强化以保定核心区域为中心的"清苑—徐水—满城"三角形外,还要在保定南北分别形成"涿州—易县—白沟"、"望都—安国—高阳"等两个三角形.在"津保新区"构建过程中,要发挥霸州的节点城市作用,强化发展容城、雄县、安新、文安,并通过徐水、白沟与"津保新区"逐渐融合在一起.推动"京津保三角形"内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保定城市团南展是构建"大保定"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南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三步走"方式:第一步是完善清苑区城市团,形成"一主+四次"的发展格局,"张登镇+冉庄镇"成为南展的支撑点;第二步是推进望都县和博野县建设,据此完善保定市与定安片区和宁安片区的沟通通道;第三步是推进定安片区和宁安片区发展,通过安国市使两个片区连接在一起,融入石家庄"第三极"城市体系中。保定城市团南展依托"保定市—定州市—石家庄市"和"保定市—博野县—安平县"两条通道进行,在发展秩序上优先考虑沿石保廊城市链并以定安片区为节点完善发展通道,但同时需要前瞻性地构建起保定市与宁安片区的连接通道,充分估计宁安片区在冀中腹地内的纽带角色。保定城市团南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强调县级中心地间的关系,也要以乡镇中心地为节点构建起次级城市团,在腹地内形成多节点支撑的城市体系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对接京津"是保定的发展思路,在这种思路下,保定可以较好地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保定对接京津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历史文化积淀较厚,独特的区位优势,同城化交通体系正在形成,承载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合作范围广泛。保定作为京津大都市周边的一个中等城市,要真正实现与京津对接,就需要在行政层面得到支撑,所以保定对接京津不仅是区域经济层面的对接,也是行政层面的对接。由于京津正处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展阶段,并且聚集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所以保定对接京津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京津的呼应,但保定要主动营造条件,以便在对接京津的过程中具有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定兴城镇化创造了机会,定兴可以充分利用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区位优势,通过文化一体化、交通一体化融入京津.在"大保定"发展战略下,定兴成为"大保定"的郊区城市,这为定兴在"京津保三角形"中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定兴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逐步构建城镇链、城镇团.从长远发展考虑,定兴需要构建"四"字形城镇体系,使得定兴行政区划的北侧与南侧、东侧与西侧进行有效整合,构造5条城镇链和6个城镇环,同时要强化其与邻近周边县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形成"三段圆"与"十"字结构的周边关系,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空白区"的发展力度,尤其要在构建"定兴+高碑店"城市团的同时,加强"定兴—霸州"城市链的建设,使得定兴能够同时接受北面的高碑店的影响和东面的霸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京津晋冀鲁豫地域上紧密联系,该区域应该以京津为"双核"整合在一起发展,为此需要构建"太原—济南"和"保定—郑州"两条主城市链,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上形成"十"字形的城市空间构架.除了构建主城市链外,还需要构建多条辅城市链,将京津晋冀鲁豫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整合在一起.在京津晋冀鲁豫一体化进程中,京津和郑州将会分别发展成为"北核"和"南核",以"太原—阳泉—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一线为"公共边",在区域内形成"京太济"三角形和"正太济"三角形.石家庄在"北京—郑州"链上居于中点位置,由于石家庄距离京津、郑州的距离较远,石家庄南北两侧需要发展次级节点城市,才能够以石家庄为中心构建"京石链""郑石链",在石家庄北侧保定扮演节点城市的角色,石家庄以南需要发展"邢台—邯郸"城市组团.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保定建成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搭建了平台,保定除了通过充分借助外力与京津对接以及谋求与雄安新区互动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进而为发展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奠定基础外,还需要在城市的“精装修”方面做文章,即从细处做起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养老、环卫等工作。通过强化县级中心地以及乡镇中心地的支撑作用,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保定。在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过程中,要在生存环境、治理方式、发展空间等方面做文章,突破既有格局、打出文化品牌、夯实产业基础和具有开放思维。在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可从增加市属医院数量、打造舒心就学环境、实施公交优先制度、提升护城河文化意蕴、做美城市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支撑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城市圈中建设"大保定"必须在多层面探索保定对接京津的方法。在区位特点上,保定位于京津石三角的中心,距离京、津、石的直线距离相差不大,可以依托其丰厚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历史上直隶行政中心等优势多层面张扬自己。为此在保定的城市建设方面需要从城市内部(微观)和城市外部(宏观)双管齐下,不但要被动接受,而且要主动出击,在城市体系、交通网络、名人互动、文化交融、产业共生等多层面做文章,以此推动"大保定"名城的建设,在提升保定品位的同时强化保定在京津冀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城市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保定市是"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京津冀腹地的区域中心城市、大北京都市圈的一线城市",涿州作为保定辖区,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是保定乃至河北对接北京的前沿城市,而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自身优势突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全面启动了城南行动计划,天津建设滨海新区力度不断加大,河北省出台了"对接京津"的方针政策,涿州市提出了"统筹建市、产业立市、借京强市、文化靓市"四大主体战略,涿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很多政策优势。从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对京津冀都市圈视域下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京广高铁给保定带来的机遇出发,通过对打造保定京广铁路沿线特色产业隆起带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约束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打造保定对接京津特色产业隆起带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建设举措,为保定全力打造环京津新的增长极提供“线”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党员干部处在行政权力的末梢,是群众利益的直接代言人。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指导下,探究如何治理基层党员干部“妄为”“不为”问题的对策,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实惠感、获得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定虽具有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但实行的是被动服务京津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城镇化水平并不高.依托保定的资源和产业特点,建立起主动出击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保定的未来空间发展应该是向东、南、北3个方向发展的"一轴一带"的指形网络发展模式,通过产业梯度转移谋求京津保的共同发展,构造核心产业链和提升经济辐射力.  相似文献   

13.
对于竞技体育而言,我们目前正处于“专业化”向职业化爬坡阶段中最为陡峭的部分,有诸多矛盾需要解决,诸多关系需要理顺,诸多难点需要攻克,诸多细节需要完善。实现网球项目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倡导职业化的思想理念、形成职业化的训练思想、实施职业化的训练操作、打造职业化的教练队伍、完善职业化的网球运作、构建职业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点-轴-网”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大连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的现状,确定了大连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结构的三级节点和重点轴线,以及四大片区,从而构建了大连市“点-轴-网”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结构体系,以期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雄安新区的设立在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也为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打开了新局面.京津冀三地由于资源聚集优势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在京津大都市过度发展的同时,环京津的河北省地区出现了相对贫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除了要将京津非核心职能向周边疏解,还要对京津冀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布局.在定州市和雄安新区从保定行政区划分离出来后,保定可以按照"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区划布局,进而在冀中地区形成京津冀的城市化隆起带,带动冀北、冀东、冀南的行政区划调整,形成高效发展的城市团,最终使"空心拳头"的行政区划局面从根本上得以打破,在京津与雄安间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行政区划调整会使保定变小,对"大保定"发展不利,因此"大保定"需要前瞻性地思考与雄安及周边地区的整合对策,破除行政区划由于"做减法"而造成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斗鸡”“斗拐”由民俗体育游戏渐变为体育运动项目“脚斗士”的现实机遇等方面进行探究,然后从社会发展视野的角度构建以“政府的支持”为关键,“多元化的推广”为动力,“融入教育体系”为保证,“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必备的“脚斗士”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策略框架图。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反思,与时俱进.近年来,连云港市的连岛小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出“三色德育”(“红色”德育、“绿色”德育、“蓝色”德育),让“红色”、“绿色”、“蓝色”为海岛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打造“三色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出一个“...  相似文献   

18.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我国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高质量“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显得十分必要,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分析“双师双能型”教师基本内涵与作用、高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必要性,并提出明确“双师双能型”标准,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构建自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素质、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外培训、构建考评与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等建设策略,以解决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为有丰富水源的滋养而蓬勃发展。在"大水系"建设过程中,应既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又注意顺应保定水系原来的水文特征,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尊重客观的水流规律,处理好用水与节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体融合”是以“以人为本”作为思想基础,以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实现高层次融合的一种尝试,是我国新时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创新,它对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辨析“教体融合”与“教体结合”二者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从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实行“教体融合”提供了可能性.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剖析现阶段高校实行“教体融合”存在着观念落后、组织封闭、资源缺乏、训练模式刻板、管理体制僵化等瓶颈问题,为探索有效的“教体融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