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卉 《体育科学》2004,24(11):30-36
鞭打动作是许多体育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鞭打动作技术的研究将对运动技术实践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指导意义。应用瑞典产 QUAL ISYS- MCU5 0 0红外远射测试系统 (6个镜头 )对羽毛球扣杀、排球扣球、标枪投掷、棒球投球动作过程进行测试。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上肢 3环节 7自由度的环节链多刚体模型 ,应用多刚体动力学中的 Kane方法和红外远射测试系统所测运动学数据对上肢各环节运动的肌肉力矩进行计算 ,并应用隔离法计算上肢各环节在关节处的受力情况。通过对上肢鞭打动作技术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综合分析 ,揭示了上肢在做鞭打动作时的空间运动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上肢进行专项力量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肌电测试运动员陆上专项模仿动作,可观察运动员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各相关肌群的肌肉力量水平和比例分布情况;通过滑轮拉力模仿蛙泳运动员上肢划臂动作的肌电测试,可观察运动员肌肉发力的顺序和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并发现各自肌群的力量现状及问题;通过不同负荷的两组高拉动作测试蝶泳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可反映随负荷增加肌肉参与运动的纤维数量增加的趋势.提出不同运动员在选用同一练习手段时,应考虑承受负荷问题;在肌力测试中应考虑运动员自身的体重,相时力值的评价更能反映专项水平.  相似文献   

3.
人体鞭打动作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鞭打动作是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链的运动形式。鞭打动作可以使运动链末端环节产生极大的运动速度和打击力。鞭打动作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形式,弄清其机理是运动生物力学自身理论体系中不可或映的部分。但目前的解释基本上停留在定性阶段,在鞭打中各环节之间动力学关系尚无深入研究。本文以投掷标枪为例,通过研究上肢各环节鞭打时的动力学关系,揭示上肢在鞭打动作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海乐  刘波  陈亮 《中华武术》2014,(11):20-22
基于上肢鞭打模型,定性分析出投掷标枪的上肢动作顺序,得出使标枪出手速度最大化的方法。然后通过Kane方程组模型,推导出广义动力和广义惯性力,上臂、前臂和手腕7个自由度的方程,初步了解了上肢各环节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力矩和关节反作用力与动作技术的关系。利用世界冠军瑞斯一次比赛数据进行计算,验证了Kane模型与鞭打模型在结论方面是相近的,证明了Kane模型应用在鞭打动作教学的可行性,进而在鞭打动作教学中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力传感器直接采集肌群力值信息作为生物信息反馈量,对40名非上肢性项目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提高绝对肌力的实验。实验结果:1.得到生物信息反馈的实脸组绝对肌力的增长幅度比没有得到生物信息反馈的对照组要大。2.生物信息反馈对于长时间运动技术的“帮助”大于短时间运动技术。3.生物信息反馈提高绝对肌力的实质是在运动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之后,增加了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给运动系统输入的负熵能更有效地提高运动系统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7.
振动训练结合运动提高脑卒中轻瘫患者上肢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B组和C组分别单纯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D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每组10人。各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研究前后进行腕、肘屈伸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测试。结果四组患者上肢肌力均提高。其中,A组肌力提高最明显;B组和C组增加幅度相当;D组虽有提高,但与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振动训练结合运动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力传感器直接采集肌群力值信息作为生物信息反馈量,对40名非上肢性项目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提高绝对肌力的实验。实验结果:①得到生物信息反馈的实验组绝对肌力的增长幅度比没有得到生物信息反馈的对照组要大。②生物信息反馈对于长时间运动技术的“帮助”大于短时间运动技术。③生物信息反馈提高绝对肌力的实质是在运动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之后,增加了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给运动系统输入的负熵能更有效地提高运动系统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9.
杨多多  苏美华  彭娟 《体育科技》2011,32(4):45-46,49
目的:比较排球运动对大学生上肢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CS-100电子握力计测试最大肌力,采用一次性力竭俯卧撑测试测定肌肉耐力水平。结果:排球专选大学生通过系统的排球训练,上肢力量及耐力均明显高于田径专选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结论:长期系统的排球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及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掷标枪运动中鞭打技术动作的研究分析,寻找鞭打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鞭打动作在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进行分析,寻找和解决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0名髌股疼痛症运动员和18名正常对照者运动员双侧股四头肌等速肌力测试,发现髌股疼痛运动员的股四头肌峰力矩值下降,慢速运动时尤为显著;患侧腘绳肌/肌四头肌肌力比值较健侧明显降低;患侧肌力下降作自身健侧对照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讨论认为 Cybex 慢速测试对检出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较敏感;髌股疼痛因素对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影响不大;髌股疼痛患者大腿屈伸肌有肌力不平衡因素存在。同时提出在“适宜关节角度下肌肉力量增强的设想”,并详细解释了该设想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引体向上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是所有发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的练习方式中参与肌肉最多、运动模式最复杂、发展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练习方式之一,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是中考和高中体育会考的考试选择项目之一,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是消防员日常训练内容,也是消防学子必考的项目。本文主要介绍日常引体向上常用的“十种”辅助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运动员上肢主要关节运动幅度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武术运动项目的特点,在严格测试的基础上,对运动员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幅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武术运动员素质训练的特点和建议,以供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肢超等长肌力练习对男子铅球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对比法,探讨了上肢超等长肌肉力量练习对男子铅球教学的影响。结果发现,上肢超等长肌力练习对提高练习者上肢爆发力,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以及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肌电与摄像的同步对部分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跳发球的测试结果表明,“屈肘后引”的引臂技术较为合理,鞭打能量的传递模式,无论做鞭打动作环节加速的向心收缩肌肉用力顺序,还是使环节减速的离心收缩的肌肉用力顺序,都是先近侧环节后远侧环节,能量依次传递。这是最优化的上肢鞭打动作,并可作为判断运动员鞭打技术动作协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俊凤 《精武》2013,(19):132-133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学院师团学院女生体质测量类中选测项目“掷实心球”与“握力体重指数”两个项目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在其他测试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掷实心球”或选择“握力体重指数”作为其中一项评价指标,最终的等级评价结果大不相同。而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握力与掷实心球项目的可替换性表示质疑。希望通过此嘎研究能为进一步完善测试“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像分析法和演绎法,对国家优秀赛艇运动员动作进行摄像解析,从运动生物力学视角予以探析,并加以分类.主要结论:赛艇运动技术链概念界定;赛艇运动可分为4大技术链,即划桨启动的下肢技术链,节奏控制的躯干技术链,上肢技术链和划桨技术链;形成自身或团队技术风格才是取胜的关键.建议:研发设计活页桨,4大技术链结合合肥智能所研发的压力传感器,为赛艇技术链的定量解析与训练提供参考,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上海游泳水槽独有的“三线运动分析系统”对石峰术后的游泳技术进行精细化分析与诊断,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评价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功能的恢复,同时对其在术后的专项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以后的伤后训练中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关键是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解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等方法,提出了新时期运动训练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主要是运用“矛盾分析法”,直指项目本质;运动训练的理论基础,绝不仅仅限于“适应”理论;应用数学方法,构建“目标-模型”;运动训练,是个系统的“时空”过程;具体训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