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由国家教育部业务指导,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4期第187页转摘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刘又铭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的《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一文,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3):11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办的《哲学文摘》2012年第4期第50-51页以《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与儒家哲学的重建》为题转摘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刘又铭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的《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一文,全文18000字,转摘3300多字,摘编的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院学报》2013,(1):60-60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石洪波博士的《论荀子人性论的历史性》一文,该文首次论述了荀子人性论的历史性问题。《新华文摘》2012年第17期第161.162页摘编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邯郸师专学报》2013,(3):72-72
《北京大学学报》“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是以文摘的形式向国内外学术界介绍高校学报的学术动态,自1993年开办此专栏,已产生很大影响。现在一些图书情报期刊统计单位已把此专栏列为文摘资料来源。《邯郸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发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的《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兼论荀子在道统中的地位问题》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转摘。转摘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邯郸学院学报》2013,(1):67-67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沈长云教授的《荀子故里考辨》一文,该文经过梳理材料后认为:《史记》记载“荀子,赵人也”是正确的,荀子的出生地应该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不是赵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第162页转摘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宜宾学院学报》(月刊)于197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分设人文社科类(每年10期)和自然科学类(每年2期)两类刊辑,被中国知网、万方等知名网络数据库全文收录。《宜宾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辑,重点开设了"四川思想家研究""酒文化研究"专栏。"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以唐君毅等新儒家研究为起点,进而研究历代川籍学人的思想历程和学术贡献,努力凸显四川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6期第152页论点摘编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生导师赵平安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发表的《"三楚先"何以不包括季连》一文。摘编全文如下:季连是芈姓楚人的始祖,清华简《楚居》叙述楚先公先王的世系和居处迁徙,即自季连开始,更从出土文  相似文献   

8.
<正>《宜宾学院学报》(月刊)于197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分设人文社科类(每年10期)和自然科学类(每年2期)两类刊辑,被中国知网、万方等知名网络数据库全文收录。《宜宾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辑,重点开设了"四川思想家研究""酒文化研究"专栏。"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以唐君毅等新儒家研究为起点,进而研究历代川籍学人的思想历程和学术贡献,努力凸显四川  相似文献   

9.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4):22-22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10.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100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11年第5期第46.50页全文转载了刘泳斯博士后和张雪松博士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专栏发表的《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略论方立天先生在中国佛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一文。  相似文献   

11.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3):108
2011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版"文摘版"转摘了我院学报康香阁编审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发表的《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访谈录》一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一次转载我院学报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129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第202页“学术专栏介绍”栏目第一条以“《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一’为题,介绍、转摘了《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篇赵文化研究文章,原文摘编如下:《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专栏究”专栏  相似文献   

13.
《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发表的刘宏勋博士的《赵文化的历史哲理意蕴阐释》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14.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4):28-28
《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发表的刘宏勋博士的《赵文化的历史哲理意蕴阐释》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15.
《邯郸学院学报》2013,(2):53-53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张渭毅副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发表的《怎样把古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主办的《语言文字研究》2013年第l期(第86.103页)全文转载,是该期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学报发表的论文被转载,而且转载最长的一篇。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院学报》2010,20(2):79-79
《北京大学学报》"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是以文摘的形式向国内外学术界介绍兄弟学报的学术动态,自1993年开办此专栏,已产生很大影响。现在一些图书情报期刊统计单位已把此专栏列为文摘资料来源。《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发表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文章被此专栏摘编,  相似文献   

17.
《邯郸师专学报》2013,(3):91-91
复旦大学哲学系东方朔(原名林宏星)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赵文化研究·荀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栏发表的《“可以而不可使”——以荀子(性恶)篇为中心的诠释》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国哲学》2013年第3期第43.55页全文转载,该文指出:“可以而不可使”是荀子在《性恶》篇中回答“圣可积而至”然而却“皆不可积”的“自难”时所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  相似文献   

18.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李学勤:《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  相似文献   

19.
《邯郸师专学报》2013,(3):17-17
《邯郸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贝淡宁(DanielA.Bell,加拿大籍)教授的《平等社会下的礼仪等级》一文,该文从西方人的角度对荀子“礼”的特点给予了新的解读。《新华文摘》2013年第8期第164.165页摘编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邯郸师专学报》2014,(1):69-69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4年第1期(第112—206页,见封三、封四图片)破天荒地设置荀子研究专题,从《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和2013年第1期发表的数十篇荀子研究论文中精选出5篇译成英文发表。稿件的组织者康香阁编审,应邀撰写了长篇综述《重建儒学谱系:荀子的思想及其历史形象》,并担任该专栏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