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进行深层对比性研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在理论层面上存在"背离"取向,但在实践层面却存在"合流"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闭门之困"(实效危机)与通识教育的"进门之难"(生存困境)正是两者走向"合流"的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在对象的互容、内容的重叠、方法的交融以及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是两者"合流"的理论基础,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隐性课程、学生社区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则是两者"合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并非仅仅是"技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社会变迁、社会互动、人的社会化等因素,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教育技术的社会学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研究之一,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其目的是想用"无为"的手段,让统治者效法天道,自然无为,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而治"是治国之道,养生之道,也是教育之道,教育中的"无为而治",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为而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不做徒劳无益甚至揠苗助长的事,使"无为"与"有为"达到最佳统一,从而使主体教育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效果。笔者由老子"无为而治"得到启发,结合自身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出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4.
沈明  嵇珺 《科教文汇》2013,(25):99-101
上世纪50年代,陈鹤琴教育思想遭到批判,但即使在受批判最激烈的时候,陈鹤琴先生依然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活教育"理论。他倡导创办了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作为"活教育"的试验田,通过自己的学生、助手喻品娟,利用这所学校进行着"活教育"思想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试验。"活教育"思想的播种和试验影响了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50多年。陈鹤琴教育思想将在21世纪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涛 《科教文汇》2010,(15):19-21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孝"文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感恩教育,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汉宗 《科教文汇》2012,(18):23-24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红 《科教文汇》2010,(11):5-6,10
学前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由于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偏差,在学前教育方面步入了"正规化"、"过度化"、"唯知化"与"高期望"的误区。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必须避免"正规化"的训练,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的"负荷量",瞄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适度教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反观当前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圈养"、"禁锢"现象,却与素质教育相背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和现象,提出必须实施"散养式教育",即在学校安全管理下,教育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的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引发出来的各类教育活动。并提出实施"散养式教育"的策略有三:一是校园安全立法必须紧跟现实步伐,使学校教育有法可依;二是学校教育必须真正"以生为本",培养社会有用之才;三是社会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统一步伐,使"散养式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9.
谢丹 《未来与发展》2011,(12):14-18
文章从政治学的视角阐述了"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机理,并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反腐倡廉教育面临的困境。因此,在面对"三网融合"技术的背景下,应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模式,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刘羽平 《科教文汇》2011,(11):18-19,26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为"以学生为本"。高校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创造性地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胡庆华 《科教文汇》2014,(25):129-131
清朝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从清初承袭注重儒家经典忽视自然科学的封建教育到中西并存的洋务教育,再到清末新政废科举、摒弃旧式封建教育,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源自西方的自然科学作为正式学科确定下来,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颜之推和曾国藩二者的家训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比较《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的异同,研究家训的发展及其变革,对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并为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李洁琼 《科教文汇》2011,(19):30-31
颜之推和曾国藩二者的家训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比较《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的异同,研究家训的发展及其变革,对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并为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褚秋雯 《科教文汇》2012,(13):99-100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处于愚昧和黑暗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基督教成为了西欧封建社会唯一的精神支柱,而随着西欧科学的衰落,科学逐渐为神学奴役。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却在吸收希腊古典和东方各国先进科学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创造了自己的科学文明,在阿拉伯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实用科学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为世界科学的继往开来起到了纽带作用,而且也在科学技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也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就中世纪时期阿拉伯的科学文化成就的兴起发展以及对近代科学所产生的影响做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明 《科教文汇》2014,(11):177-177,187
我国一直以来都对教育发展十分重视,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教育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从远古最初的言传身教到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再到如今现代化教育,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呈上升状态。我国教育制度不断调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出更加适应当下社会的人才。本篇论文就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运用做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冀俊平 《科教文汇》2014,(11):66-66,73
本文通过对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论述,引出金天翮对封建畸形女性道德的批判,具体体现在女性的自身修养方面、女性道德对男性的影响方面、女性道德对家庭的作用方面。进而分析了金天翮的女性道德观的时代意义院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提出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与男性平等地参与到处理社会事务中去。  相似文献   

17.
乔晓静 《科教文汇》2012,(10):196-197
北宋王朝是中国封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入衰的转折点。本文试从"重典治盗贼"这个北宋刑法的重要特点入手,简单介绍北宋刑法"重典"的内容和特色,分析其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8.
郑欢 《科教文汇》2014,(1):27-28
《爱弥儿》是卢梭自认为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卢梭在书中通过对他所假想的人物爱弥儿的教育,表达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反对,进而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它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教育哲学和教育小说。本文笔者将从背景信息、我的评价以及我的关注等三个方面对该书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9.
谭灵芝 《科教文汇》2012,(28):157-157
在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以颂莲为代表的女人们。无一例外地默认了那一盏盏高挂的红灯笼在陈家宅院里的意义。她们相互钩心斗角。争风吃醋,连颂莲这样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妇女也逐渐转变为封建制度的囚徒,深刻说明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曹惠 《科教文汇》2013,(10):110-110,112
提到商鞅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商鞅在秦国的两次变法,这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后世研究商鞅变法归纳了很多思想,比如商鞅的经济思想法制思想、重农思想等,其中治理民众的思想尤其值得关注,主要有去礼乐尚法治、禁诗书贱学问、重视一言一教等商鞅在变法当中提出并实践的这些治民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变法的成果,而且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也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