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纤维石膏速成墙板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山东建筑大学结构试验室建立足尺模型,并且把速成墙板作为承重墙使用于建筑结构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速成承重墙板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速成承重墙墙板的内力分析,速成承重墙板房屋的抗震性能,但这些都可归结为速成墙体结构的整体静力弹塑性分析,对于结构的动力非线性分析没有进一步进行探讨。基于这个项目中的五层实体模型,通过ANSYS中自带的APDL语言编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一步研究该种墙体结构在输入地震波作用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包括对该建筑结构进行振型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以及计算输入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波时结构的反应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孙潇 《科技通报》2019,35(3):172-176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加速,高层建筑逐渐增多,提供给人们舒适环境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也受到人们重视。文中将高层联体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震弹塑性最大响应值研究。运用Push-over分析法(推覆分析法)先对联体式建筑结构行为进行分析,在水平作用力条件下估测结构构件从进入弹性到崩塌过程;对建筑结构抗震承载力进行分析,获知结构抵抗侧向力水平,能否达到建筑结构承载力设计要求;通过该分析法得到建筑结构整体位移和局部构建间形态变化关系。采用时频反应谱分析法研究地震情况下建筑结构累积破坏效应及破坏机理,根据反应谱定义,分析地震动时结构时频特征和建筑结构动力特征,获得弹塑性时频反应谱值,最终得到弹塑性体系的运动固定频率及固定频率的质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响应值。实验证明,通过对结构弹塑性分析满足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3.
拱形建筑的抗震性能特征分析数据量较大,导致传统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由于工作量过大,计算过程复杂,不利于工程师完成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模态的Pushover抗震分析方法,对南塔塑造哑铃型承台模型以及分离式承台模型。在地震的影响下求出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平衡方程,对某阶振型参与质量和振型贡献参与质量比进行计算。在对侧向荷载分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研究和拱形建筑墩节点相应的数阶振型。依据拱形建筑工程特点以及结构的重要性,采用地震水平II概率水平的地震加速度时程。对两种模型前5阶振型周期和振型进行分析。拱形建筑地震反应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分离式承台可增强主塔结构的抗震性能,而哑铃型承台可增强主塔基础的抗震性能,应综合分析对动轴力和弯矩的作用,才能准确选择有助于桩基础抗震性能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组合拼接建筑结构下钢筋搭接抗震性分析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受到结构复杂性的影响,当前的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传力性能的空间反应谱以及精细时程积分的抗震性分析方法,分析组合拼接建筑结构下钢筋搭接的强度退化率、粘结强度以及附加搭接长度三个传力性能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构建组合拼接建筑结构下,钢筋搭接结构动力模型,采用空间反应谱以及精细时程积分方法,获取不同振动加速度下的钢筋搭接结构的移动结果,完成钢筋结构的线性动力抗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抗震分析性能以及鲁棒性,不受振动波的干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因其简便、实用、可靠,并能较为准确的反应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简单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并对国内外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阐述,最后提出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属阻尼器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对高层钢结构抗震侧移的控制。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位置布置金属阻尼器的工况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下部70%左右隔层设置阻尼器可取得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重要的建筑和超过45~60m的高层建筑,须采用时程分析进行抗震计算。用输入地震波的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从而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和部位,判别结构可能达到的破坏程度以及是否可能导致倒塌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机理,本文通过PFC2D(Particle Flow Code, PFC)颗粒流软件建立一个三层两跨砌体模型,输入地面震动波,模拟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模型参数,使用PFC2D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砌体倒塌的全过程。通过对模型的裂纹分布、应力应变及位移等进行分析,较好地反映出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开裂、失效、局部倒塌到整体倒塌的全过程。可以定性了解砌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边缘墙破坏更严重,底层墙体比上层严重,砌体房屋门窗洞口四角处更易发生破坏。PFC2D颗粒流软件有计算速度快和易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优点,应用范围广泛。使用该软件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物的动态灾变过程研究,能够找出结构的易损部位,方便设计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其抗震性能,也能为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某些高层建筑需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补充分析的必要性,并提供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以及分析步骤。采用SATWE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高层建筑在七度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与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对比可知,该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程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动态的计算方法,将抗震计算理论由等效静力分析进入直接动力分析,更真实的反应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从动力方程出发即对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梳理,以令更多的从事研究设计的工作人员及学生综合地认识和了解时程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建筑抗震设计的复杂性,在实际工程中抗震概念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离散性、变形成分的多样和影响因素的众多.很难建立一个通用的可用于精确计算的本构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还是较难的一个因事情.在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以后,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本文就是文时静力弹塑性分析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势.然后讨论了采用ETABS进行pushover计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肖喆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268-268,269
针对一栋高度为146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详细介绍了其结构超限抗震设计情况,相关技术措施以及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以供类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构抗震模式的设计思想在我国的抗震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发展现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填充墙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结构抗震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结构地震所响应的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其发展加以阐述,其中主要包括静力法、时程分析法以及反应谱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建立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地震作用下传统抗震结构、纯橡胶隔震结构、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和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体系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成  顾强 《科技通报》2012,28(6):122-124,127
采用多条典型地震波,分别对多层和小高层的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动力响应,讨论了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罕见强地震作用下,准确估计强震作用下的梁-柱结构推覆侧向承载力,预测梁-柱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是进行建筑框架设计,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方面。在梁-柱单元模型是杆系结构有限元结构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子台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研究地基变形与整个梁-柱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按照相似理论设计试验模型,考虑SSI效应的地震动输入,基于选用的合理的阻抗函数,提出针对具有整体型屈服机制的梁-柱结构推覆侧向承载力离散估计方法,得出估计公式和分析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能准确判断各层出现软弱层破坏机制的可能性大小,较好地预测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指导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程序ABAQUS对一足尺三层钢框架-支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将模拟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很好地反映结构的弹塑性行为及破坏机制,准确预测结构的地震响应。利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程序以及梁元(B32)方法进行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是可行的;同时,论证ABAQUS中参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建筑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过程,同时讨论了我国的抗震设计的方法理论并结合抗震规范总结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利弊。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中,建筑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中建筑抗震设计的特点,对我国目前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师缺少实际的工程经验,对建筑的选址缺少实际的考量。然后介绍了在建筑抗震设计上需要注意的原则,要重视建筑顶部的抗震、注重建筑构件和连接处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ABAQUS程序对该结构进行了大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且对重要受力构件进行了损伤识别。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拟采用的加强措施,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