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敏 《现代语文》2007,(6):96-96,93
在诗词中,作者把自己要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行艺术的物化,即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活动移化在物象上面,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手法在诗词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说“移情”     
在鉴赏诗歌时,很多学生对“移情”这种艺术手法认识模糊,往往把“移情”同“情景交融”混为一谈。其实,“移情”和“情景交融”不是一回事,可能是因为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中常用“移情”手法,以致我们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杜甫《春望》的中外诸家译文的分析比较,对原诗中颔联所运用的移情手法的翻译处理加以评说,从而得出结论:在翻译这种情景相融、运用移情手法的古典诗词时。译者也必须具有诗人的知性和境界。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离不开移情。移情手法的运用为译者和原作者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移情,译者能准确把握原作的中心要旨及其表面文字之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译出上乘之作。《红楼梦》诗词的英译很好地体现了移情手法的运用。通过适当的移情,杨译本和霍译本都展现了原著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张晨 《文教资料》2013,(13):70-71
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把诗词教学与美育有机结合,通过具体实例,论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的形象美、手法的艺术美、风格和情操的高尚美。  相似文献   

6.
以追求精神自由解放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诗词创作中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意境的创造,以及创造意境的手法如“空白”,还有诗词的传释观念及特点。在语教材中,古诗尤其是古诗词成为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传承给现代学生的一个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古代诗词本身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传意方式来进行感受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诗人为了更好地“言志”,必须调动一些艺术手法。就目前高考来看,鉴赏古典诗词艺术手法,主要是要求考生指出诗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下面就高考常考的几种艺术手法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创作中,作者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这就是美学所称的诗歌创作的"移情作用".这种"移情现象"在古诗中非常普遍,诗歌之所以会长时期焕发出强有力的艺术魅力,"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考查上,"移情及物"的手法虽涉及不多,但其对解答其它问题也有帮助,所以是考生不容忽视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应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手法。一、厘清概念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把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革命的政治内容与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他的诗词中,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凝聚着一个无产阶级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与认识。所有这些,又是通过高超的艺术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在他的诗词中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手法,兼采赋、比、兴、驰骋想象和联想,创造了我国古体诗词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12.
叠字是汉语修辞的一种方法,运用叠字艺术进行诗词创作是古代诗词作家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章对古代诗词中叠字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叠字艺术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然妥帖地运用叠字艺术,以增强诗词艺术感染力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动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这就是美学所称的诗歌创作的“移情作用”。移情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中的客观物景充溢着感性生命形态的颤动和美丽,使得诗人眼前景与心中意融为一体,超感性而又不离感性。诗歌之所以会长时期焕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语言符号学在诗词鉴赏中的功用及诗词社会时态与教学主旨的融通问题,提出实现大学古诗词鉴赏课的教学变革,应立足古诗词的特征,借助语言符号学理论阐释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认知诗词背后的社会时态及诗词的艺术手法铺设路径,通过对社会即时状况的还原,加深学生对诗词社会意义与艺术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写法”是古代诗词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在写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从对面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移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审美活动,阐述移情现象的产生、作用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归纳出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具体创作过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移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审美活动,阐述移情现象的产生、作用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归纳出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具体创作过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比"、"兴"一直被当做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法来看待,但实际创作中多见"比兴"连用或"兴中有比"、"比""兴"这两种表现手法内在的思维方式相似并相通,形成了传统诗词中重要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诗歌中的"比兴"思维。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诗词点化艺术随处可见,熔铸改造,为我所用,机动灵活。缩写,扩写,改写,或引用成句与短语,巧借意境与手法,活用成语典故等应有尽有。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用点化艺术使自己的诗词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产生出十分巧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互文是古典诗词中“互文见义”的艺术手法,意即相关的两个句子,用词此有彼无,意义互为补充。杜甫是诗歌完美艺术集大成者,其诗作的铸句艺术是后世诗人的一面旗帜。通过对杜甫几首诗歌中“互文”艺术手法的举例分析,可以领略杜甫铸句艺术中“互文”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